洋甘菊提取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13643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洋甘菊提取产品,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染料木苷33.8~41.9份、芹菜素12.6~18.3份、黄芩黄酮Ⅱ7.0~15.5份、异槲皮苷2.9~3.7份、木犀草苷2.4~3.1份、杨梅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洋甘菊提取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肤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洋甘菊(又名:母菊;拉丁文学名:Matricaria recutita)属于菊科,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洋甘菊营养成分丰富,是使用最广泛、记录最充分的药用植物之一,已被用于各种治疗应用。
[0003]近几年,消费者防晒意识呈现出逐渐增强的态势。目前,晒后修护功效原料多以保湿为主,植物类主要集中在芦荟提取物这一种植物原料,因目标成分在其原料中含量少,或是发挥晒后修护功效成分不清晰,造成目前化妆品可选择使用的晒后修护原料及发挥功效的量效关系不确定,造成化妆品市场晒后修护的植物类成分出现空缺,因此开发一款具有晒后修护功效的单一植物原料是非常迫切的。
[0004]太阳光给人类皮肤带来的损伤极为严重,当皮肤受到UVA和UVB照射超过所能承受的剂量时,会产生急性皮炎,轻者可见红斑,境界鲜明;重者可发生水肿或大疱,感觉瘙痒、灼热、疼痛。洋甘菊通常被用于治疗轻微的皮肤刺激,包括晒伤、皮疹、甚至溃疡,但目前洋甘菊具体发挥功效的黄酮类物质不明确以及没有特定的UV诱导的晒后修护的功效测试的缺点,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洋甘菊提取产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具有晒后修复功效的植物类成分空缺等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洋甘菊提取产品在制备护肤品中的应用。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0009]染料木苷33.8~41.9份、芹菜素12.6~18.3份、黄芩黄酮Ⅱ7.0~15.5份、异槲皮苷2.9~3.7份、木犀草苷2.4~3.1份、杨梅素
‑3‑
O

半乳糖苷1.8~2.8份和异鼠李素
‑3‑
O

葡萄糖苷1.2~1.9份。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洋甘菊提取产品中,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0011]洋甘菊提取物4~8份、丁二醇60~70份和水26~32份。
[0012]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1﹕40,在50~85℃对洋甘菊提取1~3h。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所述提取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浓缩处理后,
采用1,3

丁二醇水溶液复溶。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5%~75%。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料液比为1﹕20~1﹕30。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取的时间为2~3h。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取过程中,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梯度升温包括:分别在50~55℃、60~65℃、70~75℃和80~85℃梯度升温提取。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取的次数为1~2次。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1,3

丁二醇水溶液中,1,3

丁二醇的质量分数为50%~90%。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生药量计,所述1,3

丁二醇水溶液的用量为14~18倍生药的重量。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提取前,采用提取溶剂对所述洋甘菊进行浸泡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浸泡处理的时间为0.5~1h。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对所述复溶后的物料进行过滤,灭菌。
[0024]本专利技术又一方面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在制备护肤品中的应用。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护肤品包括晒后修复护肤品。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同时在低浓度下有显著的抑制UV诱导的IL

1α、TNF

α、PEG2炎症因子的效果,具有晒后修复的作用,可作为晒后修复功效原料应用于护肤品中;
[0028](2)本专利技术的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将有效成分最大化提取出,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同时,兼顾保证低能耗并缩短生产周期。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洋甘菊提取产品无有机溶剂残留,提高了产品安全使用系数。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3

1和对比例4及对比例5制得的洋甘菊提取产品ABTS自由基清除率对比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3

1和对比例2制得的洋甘菊提取产品对UV诱导的炎症因子IL

1α的抑制试验测试结果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3

1和对比例2制得的洋甘菊提取产品对UV诱导的炎症因子TNF

α的抑制试验测试结果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3

1和对比例2制得的洋甘菊提取产品对UV诱导的炎症因子PEG2的抑制试验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5]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洋甘菊提取产品,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
[0036]染料木苷33.8~41.9份、芹菜素12.6~18.3份、黄芩黄酮Ⅱ7.0~15.5份、异槲皮苷2.9~3.7份、木犀草苷2.4~3.1份、杨梅素
‑3‑
O

半乳糖苷1.8~2.8份和异鼠李素
‑3‑
O

葡萄糖苷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洋甘菊提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染料木苷33.8~41.9份、芹菜素12.6~18.3份、黄芩黄酮Ⅱ7.0~15.5份、异槲皮苷2.9~3.7份、木犀草苷2.4~3.1份、杨梅素
‑3‑
O

半乳糖苷1.8~2.8份和异鼠李素
‑3‑
O

葡萄糖苷1.2~1.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洋甘菊提取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洋甘菊提取物4~8份、丁二醇60~70份和水26~32份;优选的,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洋甘菊提取物6份、丁二醇65份和水29份。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1﹕40,在50~85℃对洋甘菊提取1~3h;优选的,还包括:对所述提取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浓缩处理后,采用1,3

丁二醇水溶液复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5%~75%,优选为70%;和/或,所述料液比为1﹕20~1﹕30,优选为1﹕2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洋甘菊提取产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玲何艳李燕飞邱显荣任晗堃张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太和康美北京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