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黏附高速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62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黏附高速犁,包括机架、轮毂发电装置、牵引杆、尾翼吸气装置、气体增压装置、连接杆和犁体;机架的一端设有轮毂发电装置,犁体通过连接杆与机架的另一端连接;轮毂发电装置与犁体电连接;尾翼吸气装置和气体增压装置分别设置机架上,尾翼吸气装置的出气孔与气体增压装置的进气孔连通,气体增压装置的出气孔与犁体工作面的出气孔连通,尾翼吸气装置用于将气体导进气体增压装置,气体增压装置用于对气体增压后导入犁体,使气体从犁体的工作面吹出、并在犁体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犁体工作面带负电及在其上形成涡流来减少土壤对犁体工作面上的黏附,从而提高其作业质量,减少耕作能耗。减少耕作能耗。减少耕作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黏附高速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低黏附高速犁。

技术介绍

[0002]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是由在一根横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构成。其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犁主要有铧式犁、圆盘犁、旋转犁等类型。
[0003]高速犁是指工作速度大于每小时10公里的高速液压翻转犁,是耕整地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合新疆等土地面积大、规模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使用。
[0004]在农业机械实际作业中,由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土壤粒径、有机质等情况的不同,导致土壤与犁体之间产生较强的粘附力学特性,犁体表面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土壤的粘附,当遇到粘附力较强的土壤时,会导致大量土壤粘附在犁体表面。对农机作业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土壤的粘附会降低作业质量,极大地增加能耗以及影响拖拉机操纵稳定性以及作业后地表的平整度。土壤对机械的粘附也会使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因为机械工作阻力的增加使机械零部件之间所受到的相互作用力也更大,零件的磨损则会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黏附高速犁,通过前进时轮毂发电装置发电对犁体进行充电使犁体表面带负电,以及利用气流带动尾翼吸气装置对犁体表面气吹的方式,在犁体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从而使犁体工作面带负电及在其上形成涡流来减少土壤对犁体工作面上的黏附,从而提高其作业质量,减少耕作能耗。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轮毂发电装置在不使用外部电源情况下对犁体进行充电。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轮毂发电装置使犁体带负电,利用土壤同样带负电的特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降低土壤对犁体的黏附。
[0008]本专利技术利用风能带动气吹装置吸气对犁体进行气吹,降低对额外能源的消耗。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尾翼吸气装置和气体增压装置对犁体表面进行气吹,在犁体曲面的工作面形成涡流,使土壤和犁体之间有一定的气膜,从而减少土壤对犁体黏附。
[0010]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11]一种低黏附高速犁,包括机架、轮毂发电装置、牵引杆、尾翼吸气装置、气体增压装置、连接杆和犁体;
[0012]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轮毂发电装置,牵引杆设置在机架上,犁体通过连接杆与机架的另一端连接;轮毂发电装置与犁体电连接,轮毂发电装置用于轮子转动时进行发电使犁体表面带负电;
[0013]所述尾翼吸气装置和气体增压装置分别设置机架上,尾翼吸气装置的出气孔与气体增压装置的进气孔连通,气体增压装置的出气孔与犁体工作面的出气孔连通,尾翼吸气装置用于将气体导进气体增压装置,气体增压装置用于对气体增压后导入犁体,使气体从
犁体的工作面吹出、并在犁体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轮毂发电装置包括轮胎、轮毂、轮轴、发电线圈、磁铁、输出电线和轴承;
[0015]所述轮胎套装在轮毂的外周,所述轮毂套设在轮轴上,所述轮轴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
[0016]所述发电线圈套装在轮轴上、且位于轮毂的内圈;所述磁铁安装在轮毂的内壁上,且与发电线圈外壁间隙配合;所述输出电线设置在轮轴的内部,且输出电线的两端分别从轮轴的两端穿出,进而引到犁体表面使犁体表面带负电;
[0017]所述轴承套设在轮轴的两端,所述轮毂通过轴承与支架转动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轮胎为特瑞堡轮胎,轮胎外纹仿本初子午线。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尾翼吸气装置包括尾翼、气动滑环、进气管、出气孔、止动杆、传动机构和活塞杆;
[0020]所述气动滑环包括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为一转动圆盘,转子部分套设在定子部分的外围;转子部分的圆周设有多个尾翼;定子部分的空腔和转子部分的空腔相互连通;止动杆设置在定子部分上、且与机架相接;进气管设置在定子部分的侧面,定子部分中心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的一侧与进气管相通,另一侧与气体增压装置的进气孔相连;传动机构设置在转子部分的空腔内,活塞杆设置在定子部分的空腔内,传动机构通过连杆与活塞杆连接,转子部分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活塞杆在定子部分的空腔内做往复运动,使定子部分的进气管进行吸气,气流从出气孔进入气体增压装置。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动增压装置包括外壳、增压叶轮、转动轴和气封板;
[0022]所述增压叶轮和转动轴安装在外壳内,增压叶轮通过轴承与转动轴的一端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气封板连接;所述外壳与气封板密封连接。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犁体包括犁铧、犁壁、犁托、犁侧板、支撑板和出气孔;
[0024]所述犁铧上方设置有犁壁,所述犁壁为曲面结构,犁壁包括犁胸和犁翼;所述犁胸安装于在犁翼前方;所述犁胸和犁翼上分别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犁托设置于犁壁非工作侧,所述犁胸、犁翼和犁铧安装在犁托上,所述犁托安装在犁托支撑板上,所述犁托下方侧面与犁铧下端面平齐。
[0025]进一步的,所述犁铧采用凿形铧,犁铧与水平面具有3~6度的倾斜夹角;
[0026]进一步的,所述犁胸的前部分布多个出气孔;犁翼的尾部分布多个出气孔,通过前后同时吹气使气流在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拉杆;拉杆的一端与犁翼背面的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犁托支撑板连接。
[0028]进一步的,还包括犁侧板;所述犁侧板安装在犁托的外侧面连接。
[0029]进一步的,所述犁壁的曲面结构,是利用水平直元线法设计,其导曲线的方程如下:
[0030]开度方向方程为:M(n)=M(n,i)min,
[0031]高度方向方程为:z(n)=ΔH
·
n,
[0032]曲面一般方程为z=cos tant(t),
[0033]y=yD+tanθ
·
(x

xD),
[0034][0035]式中,M(n)为导曲线在开度方向的函数,
[0036]Z(n)为导曲线在高度方向的函数,即犁体基面到水平直元线的高度,
[0037]ΔH为水平直元线的高度间隔,
[0038]n为直元线的数量,
[0039]t为给定值,
[0040](n,i)表示第n或i根水平直元线,取两者中较大的值,
[0041]式中,x,y,z分别是曲面在三维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
[0042]M为导曲线开度值,
[0043]θ为元线角的值,
[0044]xD和yD是第n条直元线与导曲线交点坐标,其中,xD为横坐标yD为纵坐标。
[0045]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犁胸7

3的前部分布多个出气孔7

10;犁翼7

4的尾部分布多个出气孔7

10,通过前后同时相对吹气使气流在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
[0046]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为椭圆形孔,所述椭圆性孔的形状方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黏附高速犁,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轮毂发电装置(2)、牵引杆(3)、尾翼吸气装置(4)、气体增压装置(5)、连接杆(6)和犁体(7);所述机架(1)的一端设有轮毂发电装置(2),牵引杆(3)设置在机架(1)上,犁体(7)通过连接杆(6)与机架(1)的另一端连接;轮毂发电装置(2)与犁体(7)电连接,轮毂发电装置(2)用于轮子转动时进行发电使犁体(7)表面带负电;所述尾翼吸气装置(4)和气体增压装置(5)分别设置机架(1)上,尾翼吸气装置(4)的出气孔与气体增压装置5的进气孔连通,气体增压装置(5)的出气孔与犁体(7)工作面的出气孔(7

10)连通,尾翼吸气装置(4)用于将气体导进气体增压装置(5),气体增压装置(5)用于对气体增压后导入犁体(7),使气体从犁体(7)的工作面吹出、并在犁体(7)整个工作面形成涡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黏附高速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发电装置(2)包括轮胎(2

1)、轮毂(2

2)、轮轴(2

3)、发电线圈(2

4)、磁铁(2

5)、输出电线(2

6)和轴承(2

7);所述轮胎(2

1)套装在轮毂(2

2)的外周,所述轮毂(2

2)套设在轮轴(2

3)上,所述轮轴(2

3)的两端安装在支架(8)上;所述发电线圈(2

4)套装在轮轴(2

3)上、且位于轮毂(2

2)的内圈;所述磁铁(2

5)安装在轮毂(2

2)的内壁上,且与发电线圈(2

4)外壁间隙配合;所述输出电线(2

6)设置在轮轴(2

3)的内部,且输出电线(2

6)的两端分别从轮轴(2

3)的两端穿出,进而引到犁体(7)表面使犁体(7)表面带负电;所述轴承(2

7)套设在轮轴(2

3)的两端,所述轮毂(2

2)通过轴承(2

7)与支架(8)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黏附高速犁,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2

1)为特瑞堡轮胎,轮胎外纹仿本初子午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黏附高速犁,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吸气装置(4)包括尾翼(4

1)、气动滑环(4

2)、进气管(4

3)、出气孔(4

4)、止动杆(4

8)、传动机构和活塞杆(4

7);所述气动滑环(4

2)包括转子部分(4

2.1)和定子部分(4

2.2),转子部分(4

2.1)为一转动圆盘,转子部分(4

2.1)套设在定子部分(4

2.2)的外围;转子部分(4

2.1)的圆周设有多个尾翼(4

1);定子部分(4

2.1)的空腔和转子部分(4

2.2)的空腔相互连通;止动杆(4

8)设置在定子部分(4

2.1)上、且与机架(1)相接;进气管(4

3)设置在定子部分(4

2.1)的侧面,定子部分(4

2.2)中心设有出气孔(4

4),出气孔(4

4)的一侧与进气管(4

3)相通,另一侧与气体增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民邢雨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