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4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锂离子电池包括极柱和极片,极柱与极片连接,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第一避让区域,第一避让区域由极片本体朝向极柱的一端向远离极柱的方向凹陷形成,极柱在极片上的投影位于第一避让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极片对应极柱的区域设置空白的第一避让区域,增大极柱到极片本体的距离,使得极片本体能够偏离极柱产热最严重的区域,降低极片本体靠近极柱区域的温度,从而降低极片本体各部分之间的温差,使得极片本体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锂电子电池的使用寿命。此外,设置第一避让区域还能够增大锂电子电池内部的空间,为后续锂电子电池使用过程中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进一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高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从结构角度区分,锂离子电池主要可以分为方壳、软包、圆柱三种结构。方壳锂离子电池因封装可靠性高、单体容量大、扩容相对方便等优点,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
[0003]目前,顶部出极柱的方壳电池,通常可分为两侧出极耳和顶部出极耳两种结构。其中,两侧出极耳的电池如下图1所示,包括正极柱11、负极柱12、顶盖13、正引脚14、负引脚15、正极耳16和负极耳17。正极柱11和负极柱12安装在顶盖13上,正引脚14和负引脚15呈“L”型,正引脚14和负引脚15的上方与顶盖13焊接,正引脚14和负引脚15的下方与对应的正极耳16和负极耳17焊接。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极柱部位由于电流汇聚,温度是最高的,导致位于极柱正下方区域的极片温度明显偏高,整个电池温度分布不均匀,不同部位温差较大。在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和极片,所述极柱与所述极片连接,所述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第一避让区域,所述第一避让区域由所述极片本体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极柱在所述极片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0.5mm

5mm,第一方向为所述极片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到所述极片远离所述极柱的一端的方向;和/或,所述极柱在所述极片上的投影全部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域内,所述第一避让区域的侧壁在第二方向上到所述极柱的外壁面的距离为0.5mm

5mm,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极片依次堆叠,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极耳及隔膜;所述极耳连接在所述极片的所述极片本体上,所述极片通过所述极耳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隔膜夹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片之间,所述隔膜完全覆盖所述极片,所述极耳外露于所述隔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包括隔膜本体和第二避让区域,所述隔膜本体完全覆盖所述极片的所述极片本体,所述第二避让区域由所述隔膜本体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极柱在所述隔膜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区域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mm

6mm,第一方向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晓强张春芳陈敏健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