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461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离心式液下泵在密封套上开设有环形导流槽和输液孔,在泵盖上开设有进液孔,在泵轴滑动轴承的内圆面上开设有轴向导液槽,在叶轮的根部开设有回流孔,叶轮的外缘部的高压介质通过泵盖上开设的进液孔、密封套壁中开设的输液孔、密封套内腔面上开设的环形导流槽进入到密封套内腔内,然后经泵轴滑动轴承上开设的轴向导液槽、叶轮根部开设的回流孔返回到叶轮入口处的低压区,将机械密封摩擦端面产生的磨擦热和泵轴滑动轴承产生的磨擦热及时散出,充分降低机械密封摩擦端面和泵轴滑动轴承的温度,保障安全稳定运转和使用寿命。保障安全稳定运转和使用寿命。保障安全稳定运转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液下泵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离心式液下泵,特别是一种其机械密封带有自冷却机构的离心式液下泵。

技术介绍

[0002]离心式液下泵由泵体、泵盖、叶轮、泵轴、泵轴滑动轴承、密封套、机械密封、传动连接架、出液管构成。
[0003]上述离心式液下泵密封套与泵盖法兰对接连接,在密封套内设置机械密封,以防止轴向漏泄。虽然该离心式液下泵泵体及密封套置于介质液体内散热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泵轴高速转动,机械密封摩擦端面产生的磨擦热和泵轴滑动轴承产生的磨擦热并不能及时充分散出,导致机械密封摩擦端面和泵轴滑动轴承过热,加速机械密封摩擦端面和泵轴滑动轴承的磨损,降低机械密封和泵轴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对泵的维修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离心式液下泵,以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离心式液下泵由泵体、泵盖、叶轮、泵轴、泵轴滑动轴承、密封套、机械密封、传动连接架、出液管构成,其特征是:在密封套的内腔面的上部开设有环形导流槽,在密封套壁中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的环形导流槽相通的输液孔,在泵盖上对应叶轮的外缘部开设有与密封套壁中开设的输液孔相通的进液孔,在泵轴滑动轴承的内圆面上分布开设有多个轴向导液槽,在叶轮的后背板的根部开设有回流孔。
[0005]本技术叶轮的外缘部的高压介质,通过泵盖上开设的进液孔、密封套壁中开设的输液孔、密封套内腔面上开设的环形导流槽进入到密封套内腔内,然后经泵轴滑动轴承内圆面上分布开设的轴向导液槽、叶轮后背板根部开设的回流孔返回到叶轮根部,将机械密封摩擦端面产生的磨擦热和泵轴滑动轴承产生的磨擦热及时充分散出,充分降低机械密封摩擦端面和泵轴滑动轴承的温度,同时对泵轴滑动轴承进行充分的润滑作用,保障机械密封和泵轴滑动轴承安全稳定运转和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离心式液下泵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技术离心式液下泵由泵体1、泵盖2、叶轮3、泵轴4、泵轴滑动轴承5、密封套6、机械密封7、传动连接架8、出液管9构成;在密封套6的内腔面的上部开设有环形导流槽61,在密封套6的壁中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的环形导流槽61相通的输液孔62,在泵盖2上对应叶轮3的外缘部开设有与密封套壁中开设的输液孔62相通的进液孔21,在泵轴滑动轴承5的
内圆面上分布开设有多个轴向导液槽51,在叶轮3的后背板的根部开设有回流孔31。
[0008]本技术叶轮的外缘部的高压介质,通过泵盖上开设的进液孔21、密封套壁中开设的输液孔62、密封套内腔面上开设的环形导流槽61进入到密封套内腔(即机械密封腔)内,然后经泵轴滑动轴承内圆面上分布开设的轴向导液槽、叶轮后背板根部开设的回流孔31返回到叶轮根部即叶轮入口处的低压区,将机械密封7摩擦端面产生的磨擦热和泵轴滑动轴承5产生的磨擦热及时充分散出,降温,同时对泵轴滑动轴承5进行充分的润滑作用,保障机械密封和泵轴滑动轴承安全稳定运转和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心式液下泵,由泵体、泵盖、叶轮、泵轴、泵轴滑动轴承、密封套、机械密封、传动连接架、出液管构成,其特征是:在密封套的内腔面的上部开设有环形导流槽,在密封套壁中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的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元卢景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恒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