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近终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钢形成的近终形材料即钢近终形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由汽车部件、工业机械部件和建筑机械部件等所代表的机械结构用部件的坯料,会使用结构用钢钢材。结构用钢钢材例如为机械结构用碳钢钢材、机械结构用合金钢钢材等。
[0003]机械结构用部件要求高疲劳强度。为此,作为使用坯料钢材制造具有高疲劳强度的机械结构用部件的方法已知存在以下制造方法。首先,对钢材实施热锻等加工,制造所要的部件形状的钢材。对所要的部件形状的钢材实施时效硬化处理来制造钢近终形材料。对钢近终形材料实施切削加工,制造作为最终制品的机械结构用部件。在以上制造工序中,通过对加工后的钢材实施时效硬化处理,能够提高机械结构用部件的疲劳强度。
[0004]实施时效硬化处理而制造的机械结构用部件的坯料钢材,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
‑
23645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给出了一种方案。
[0005]专利文献1所述的钢材以质量%计含有C:0.14~0.35%、Si: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近终形材料,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3~0.25%、Si:0.02~0.50%、Mn:超过0.70%且为2.50%以下、P:0.035%以下、S:0.050%以下、Al:0.005~0.050%、V:超过0.10%且为0.40%以下、N:0.003~0.030%、Cr:0~0.70%、Nb:0~0.100%、B:0~0.0100%、Cu:0~0.30%、Ni:0~0.30%、Ca:0~0.0050%、Bi:0~0.100%、Pb:0~0.090%、Mo:0~0.05%、Ti:0~0.005%、Zr:0~0.010%、Se:0~0.10%、Te:0~0.10%、稀土元素:0~0.010%、Sb:0~0.10%、Mg:0~0.0050%、W:0~0.050%、以及余量:Fe和杂质,所述钢近终形材料的显微组织由如下相构成:面积率为20~90%的多边形铁素体;以及由珠光体和/或贝氏体构成的、面积率为10~80%的硬质相,将所述化学组成中的V含量定义为[V](质量%)、将所述钢近终形材料中的V析出物中的V的总含量定义为[析出物中V](质量%)时,满足式(1),采用阴极充氢法充氢时的扩散性氢量为0.10ppm以上,[析出物中V]/[V]≥0.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近终形材料,其中,所述化学组成含有选自由Cr:0.01~0.70%、Nb:0.001~0.100%、B:0.0001~0.0100%、Cu:0.01~0.30%、Ni:0.01~0.30%、Ca:0.0001~0.0050%、
Bi:0.001~0.100%、Pb:0.001~0.090%、Mo:0.01~0.05%、Ti:0.001~0.005%、Zr:0.002~0.010%、Se:0.01~0.10%、Te:0.01~0.10%、稀土元素:0.01~0.010%、Sb:0.01~0.10%、Mg:0.0005~0.0050%、W:0.001~0.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崇久,宫西庆,江头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