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涉及AR眼镜技术领域,该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包括光机、衍射波导镜片、折射棱镜和粘合层,所述光机具有发光孔,所述折射棱镜具有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发光孔与入光孔相对应;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朝向使用者眼睛一侧的第一镜面和朝向外界环境的第二镜面,所述光机设置于第一镜面位置;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入瞳区,所述衍射波导镜片的入瞳区与折射棱镜的出光孔耦合;该折射棱镜将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光机发光孔前面通过胶水层粘接折射棱镜的工艺,有效的改变光机出光图像画面角度,使得光机摆放位置更灵活多变。放位置更灵活多变。放位置更灵活多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VR/AR技术的发展,逐渐满足人们对视觉体验的追求;头戴式设备能解放人们的双手,降低对屏幕的依赖,同时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对于头戴式设备,近眼显示是其技术的关键,成像质量和轻薄性则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近眼显示系统一般由图像远近光传输系统组成,图像源发出的图像画面,通过光学传输系统传递到人眼中。
[0003]对于光机与衍射光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大多采用将光机放置于眼镜腿两侧入射衍射光波导镜片的入瞳耦合结构;光机放置于眼镜腿两侧入射衍射光波导镜片入瞳耦合结构由其结构稳定的特性,明显优于其他光机摆放结构,成为现有技术中的主流路径。
[0004]现有技术中的光机摆放结构存在光机占用AR眼镜内侧佩戴空间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光机会有碰上使用者眼角的风险;因此,针对此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其通过采用光机、粘合层、折射棱镜和衍射波导镜片,光机发光孔前面通过胶水层粘接折射棱镜的工艺,有效的改变光机出光图像画面角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其包括用于发出图像画面的光机、衍射波导镜片、用于将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折射到衍射波导镜片中的折射棱镜和用于将光机及折射棱镜相粘合的粘合层,所述光机具有发光孔,所述折射棱镜具有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发光孔与入光孔相对应;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朝向使用者眼睛一侧的第一镜面和朝向外界环境的第二镜面,所述光机设置于第一镜面位置;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入瞳区,所述衍射波导镜片的入瞳区与折射棱镜的出光孔耦合;该折射棱镜将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射棱镜通过粘合层设置于光机的发光孔位置,所述衍射波导镜片的第一镜面与光机的侧壁贴合,所述光机的侧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侧壁贴合。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上侧壁竖向贴合、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前侧壁竖向贴合、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上侧壁横向贴合或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前侧壁横向贴合。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镜面的内侧与光机的侧壁贴合。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镜面的内侧与光机的前侧壁横向贴合、第一镜面的内侧与光机的上侧壁横向贴合、第一镜面的内侧与光机的上侧壁竖向贴合或第一镜面的内侧与光机的前侧壁竖向贴合。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射棱镜呈45度折射,所述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与经折射棱镜折射后的图像画面相垂直,所述光机发出的光线与折射棱镜发出的光线相垂直。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射棱镜与衍射波导镜片之间呈0度到10度的出光夹角;所述粘合层为胶水层。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采用光机、粘合层、折射棱镜和衍射波导镜片,光机发光孔前面通过胶水层粘接折射棱镜的工艺,有效的改变光机出光图像画面角度,使得光机摆放位置更灵活多变,少了光机占用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机碰触睛角的问题。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1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1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1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之光机与折射棱镜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2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2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2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3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3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3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4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4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4第三视角立体结
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5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5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5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7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6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8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6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9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6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0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7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1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7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2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7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23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8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24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8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25为本技术之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实施例8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识说明:
[0043]图中:10、光机;11、发光孔;12、上侧壁;13、下侧壁;14、左侧壁;15、右侧壁;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出图像画面的光机、衍射波导镜片、用于将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折射到衍射波导镜片中的折射棱镜和用于将光机及折射棱镜相粘合的粘合层,所述光机具有发光孔,所述折射棱镜具有入光孔和出光孔,所述发光孔与入光孔相对应;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朝向使用者眼睛一侧的第一镜面和朝向外界环境的第二镜面,所述光机设置于第一镜面位置;所述衍射波导镜片具有入瞳区,所述衍射波导镜片的入瞳区与折射棱镜的出光孔耦合;该折射棱镜将光机发出的图像画面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棱镜通过粘合层设置于光机的发光孔位置,所述衍射波导镜片的第一镜面与光机的侧壁贴合,所述光机的侧壁包括上侧壁、下侧壁、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面的外侧与光机的侧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机与衍射波导镜片耦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以胜,蒋厚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