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33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泵、支撑架、主体、输送管,混凝土泵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主体连接于混凝土泵的右侧端面,输送管连接于混凝土泵的左侧端面,主体包括连接座、管体、换向装置、吸料装置,吸料装置包括吸料头、通料槽、导料装置、侧入槽、螺纹槽,导料装置包括活动槽、滑动槽、限位块、导料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混凝土泵带动混凝土往通料槽中吸引,从而能够将混凝土往管体中输送,并通过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施工的位置,再利用侧入槽将位于吸料头侧端,使得吸料头侧躺在搅拌机中也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吸收,让滞留在搅拌机底部的混凝土可以被抽取,能够加大对混凝土的输送速度。能够加大对混凝土的输送速度。能够加大对混凝土的输送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的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多,比如高层建筑、高铁、桥梁、水坝等建设工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大量的高强度混凝土,然而高强度混凝土拥有高强度的同时,也拥有高粘度、低塌落度和可泵送性差的特性。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混凝土泵送设备工作时,通过混凝土泵将搅拌机中抽取,再通过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的位置,而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搅拌机中的混凝土抽取到底部的时候,由于混凝土液面低于吸料头的端面,使得置于搅拌机内部的混泥土滞留,需要人工对这些混凝土进行处理,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泵、支撑架、主体、输送管,所述混凝土泵的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主体连接于混凝土泵的右侧端面,所述输送管连接于混凝土泵的左侧端面,所述主体包括连接座、管体、换向装置、吸料装置,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连接于混凝土泵,另一端连接于管体,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换向装置,所述换向装置的末端连接于吸料装置,所述吸料装置与换向装置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料装置包括吸料头、通料槽、导料装置、侧入槽、螺纹槽,所述吸料头连接于换向装置的末端,所述通料槽位于吸料头的内部,所述导料装置卡合于吸料头的末端,所述侧入槽设有五个,且环绕于吸料头的侧端面进行排列,所述螺纹槽设置在通料槽的内部末端,所述通料槽的宽度由外端向内端逐渐缩小。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料装置包括活动槽、滑动槽、限位块、导料块,所述活动槽设置在吸料头的内部末端,所述滑动槽连接于活动槽的后端,所述限位块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嵌固在活动槽的前端,另一个嵌固在活动槽的末端,所述导料块贯穿于滑动槽,且与活动槽活动卡合,所述限位块与导料块活动卡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料块包括导料体、导料槽、滑动环、卡合块,所述导料体位于吸料头的末端,所述导料槽设置在导料体的内端,所述滑动环嵌固在导料体的端面,所述卡合块嵌固在滑动环的末端,所述导料槽的宽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缩小,所述滑动环卡合于滑动槽,所述卡合块与限位块活动卡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包括限位体、空槽、导入口、橡胶垫、缓冲槽、接触块,所述限位体嵌固在活动槽的内端,所述空槽位于限位体的正中间位置,所述导入口设置在空槽的
端口,所述橡胶垫嵌固在空槽的侧端,所述缓冲槽设有两个,且设置在橡胶垫的内部,所述接触块嵌固在橡胶垫的端面,所述导入口的宽度由内端向外端逐渐扩大,所述接触块为碳钢材质,且端面为凹陷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向装置包括连接头、软管、固定环、连接片,所述连接头螺纹连接于螺纹槽的端面,所述软管连接于连接头的端面,所述固定环贴合于软管的外端面,所述连接片将两两固定环相连接,所述软管为塑胶材质,所述连接片为弹簧钢材质,且端面为圆环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包括固定体、空腔、切槽、贴合槽,所述固定体嵌套在软管的外端面,所述空腔设置在固定体的内端,所述切槽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固定体的左右两端,所述贴合槽设置在空腔的端面,所述贴合槽为波浪状。
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混凝土泵带动混凝土往通料槽中吸引,从而能够将混凝土往管体中输送,并通过输送管将混凝土输送到需要施工的位置,再利用侧入槽将位于吸料头侧端,使得吸料头侧躺在搅拌机中也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吸收,让滞留在搅拌机底部的混凝土可以被抽取,能够加大对混凝土的输送速度。
[0013]本专利技术利用工作人员将吸料头拿起,再通过调整软管的角度,使得吸料头能够垂直于搅拌机内部底端,对剩余的混凝土进行吸取。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料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料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料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向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混凝土泵1、支撑架2、主体3、输送管4、连接座31、管体32、换向装置33、吸料装置34、吸料头341、通料槽342、导料装置343、侧入槽344、螺纹槽345、活动槽a1、滑动槽a2、限位块a3、导料块a4、导料体a41、导料槽a42、滑动环a43、卡合块a44、限位体b1、空槽b2、导入口b3、橡胶垫b4、缓冲槽b5、接触块b6、连接头c1、软管c2、固定环c3、连接片c4、固定体c31、空腔c32、切槽c33、贴合槽c34。
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
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泵1、支撑架2、主体3、输送管4,所述混凝土泵1的底部设有支撑架2,所述主体3连接于混凝土泵1的右侧端面,所述输送管4连接于混凝土泵1的左侧端面,所述主体3包括连接座31、管体32、换向装置33、吸料装置34,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连接于混凝土泵1,另一端连接于管体32,所述管体32的另一端连接于换向装置33,所述换向装置33的末端连接于吸料装置34,所述吸料装置34与换向装置33螺纹连接。
[0025]所述吸料装置34包括吸料头341、通料槽342、导料装置343、侧入槽344、螺纹槽345,所述吸料头341连接于换向装置33的末端,所述通料槽342位于吸料头341的内部,所述导料装置343卡合于吸料头341的末端,所述侧入槽344设有五个,且环绕于吸料头341的侧端面进行排列,所述螺纹槽345设置在通料槽342的内部末端,所述通料槽342的宽度由外端向内端逐渐缩小,有利于将整个吸料头341放入到混凝土中,通过混凝土泵1带动混凝土往通料槽342中吸引,从而能够将混凝土往管体32中输送。
[0026]所述导料装置343包括活动槽a1、滑动槽a2、限位块a3、导料块a4,所述活动槽a1设置在吸料头341的内部末端,所述滑动槽a2连接于活动槽a1的后端,所述限位块a3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嵌固在活动槽a1的前端,另一个嵌固在活动槽a1的末端,所述导料块a4贯穿于滑动槽a2,且与活动槽a1活动卡合,所述限位块a3与导料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结构包括混凝土泵(1)、支撑架(2)、主体(3)、输送管(4),所述混凝土泵(1)的底部设有支撑架(2),所述主体(3)连接于混凝土泵(1)的右侧端面,所述输送管(4)连接于混凝土泵(1)的左侧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包括连接座(31)、管体(32)、换向装置(33)、吸料装置(34),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连接于混凝土泵(1),另一端连接于管体(32),所述管体(32)的另一端连接于换向装置(33),所述换向装置(33)的末端连接于吸料装置(34),所述吸料装置(34)与换向装置(33)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装置(34)包括吸料头(341)、通料槽(342)、导料装置(343)、侧入槽(344)、螺纹槽(345),所述吸料头(341)连接于换向装置(33)的末端,所述通料槽(342)位于吸料头(341)的内部,所述导料装置(343)卡合于吸料头(341)的末端,所述侧入槽(344)设有五个,且环绕于吸料头(341)的侧端面进行排列,所述螺纹槽(345)设置在通料槽(342)的内部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装置(343)包括活动槽(a1)、滑动槽(a2)、限位块(a3)、导料块(a4),所述活动槽(a1)设置在吸料头(341)的内部末端,所述滑动槽(a2)连接于活动槽(a1)的后端,所述限位块(a3)设有两个,且其中一个嵌固在活动槽(a1)的前端,另一个嵌固在活动槽(a1)的末端,所述导料块(a4)贯穿于滑动槽(a2),且与活动槽(a1)活动卡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璟肖文锋谢煜楠沈加波陈任良郭建伟唐志扬许晓航陈丹麟肖胜澤郑晓杰陈灿锋林纳欢林添武陈坤煌王杨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