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329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承压型管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所述主管道的左侧一体成型有端头,所述端头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六角形管道、第一圆环、第六圆环、第五圆环、第四圆环、第三圆环、梯形环、第二圆环以及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道的一侧安装第一连接头,在其另一侧安装连接筒,在两节管道需要连接时,将一根管道上的第一连接头插在另一个根管道上的连接筒内,两者插接,并且内壁向吻合适配,安装速度快,梯形环能够起到密封效果,使用限位板插在长通槽一号中,限位板上的卡板插接在第一连接头上的第二圆环位置,能够使两节管道连接紧固。固。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承压型管路
,具体为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承压型管路有0.65MPA、0.8MPA、1.0MPA、1.25MPA、1.6MPA、2.0MPA等几种压力等级。它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成的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加一定的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等)组成。除了用添加剂外,还采用了与其它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市场上的承压型管路在两节管道连接在一起时,需要在连接处抹胶,连接管路用的胶水长期使用后毒性物质析出,污染水质,影响水生物生存的水环境,并且需要等待黏胶完全干之后,才能够使用管道结构,另外,主管道上安装有多个阀门,且阀门与主管道原本是用螺纹连接,由于螺纹转动后阀门角度朝向可能存在误差,拧紧后多个阀门与主管形成的角度各不相同,显得杂乱,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解决了两节管道连接时需要抹胶的问题,还解决了传统螺纹拧紧后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连接的承压型管路结构,包括主管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所述主管道(11)的左侧一体成型有端头(1),所述端头(1)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100),所述第一连接头(100)包括六角形管道(2)、第一圆环(3)、第六圆环(4)、第五圆环(5)、第四圆环(6)、第三圆环(7)、梯形环(8)、第二圆环(9)以及密封圈(21),所述端头(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六角形管道(2),所述六角形管道(2)的左侧一体成型有所述第一圆环(3),所述第一圆环(3)的左侧一体成型有所述第二圆环(9),所述第二圆环(9)的左侧一体成型有所述梯形环(8),所述梯形环(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圆环(7),所述第三圆环(7)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五圆环(5)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四圆环(6),所述第四圆环(6)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五圆环(5)固定连接有所述第六圆环(4),所述第五圆环(5)的外侧壁套设有所述密封圈(21),所述主管道(11)的右端一体成型有连接筒(13),所述连接筒(13)的前表面开设长通槽一号(14),所述连接筒(13)的内部插接有另一个所述主管道(11)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头(100),所述长通槽一号(14)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限位板(300),所述限位板(300)包括卡板(15)和捏柄(16),所述卡板(15)插接于所述长通槽一号(14)的内侧壁,所述卡板(15)的内部后方与所述第一连接头(100)上的所述第二圆环(9)相卡和,所述卡板(15)的左侧前方一体成型有所述捏柄(16),每个所述主管道(11)的上方连通有多个短管(10),所述短管(10)的顶端连通有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200),所述第二连接头(200)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接头管(19),所述接头管(19)的顶端一体成型有阀门(18),所述阀门(18)的左侧连通有连接管(17),所述连接管(17)的一端连通有第三连接头(400),所述接头管(19)的前表面开设长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根杨剑李阔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