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包括杖身,杖身的底端安装有仪器化拐杖尖端,仪器化拐杖尖端远离杖身的一端设有防滑垫,杖身远离仪器化拐杖尖端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杖柄,杖柄的外壁上套设有两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杖身远离杖柄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手电筒,手电筒上方的杖身外壁上设有蜂鸣器,蜂鸣器远离手电筒一端的杖身外壁上设有充电插口,杖身的顶端设有前臂杖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与智能穿戴设备共同作用的跌倒识别、运动监测拐杖以及其手机APP客户端设计方法,以为拐杖使用者提供集健康监测、跌倒预防、跌倒检测、位置跟踪、手电筒和APP客户端为一体的物联拐杖,为老年人的监护者提供实时的健康分析与跌倒监护信息。息。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跌倒报警功能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及智能跌倒报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拐杖
,具体为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
技术介绍
[0002]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拐杖属于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其主要可分为手杖、肘杖、腋杖,而老年人跌倒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65岁及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也是该年龄组中与伤害相关的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很高,通常会导致骨折、重伤或死亡,为了降低此类现象的发生,因而需使用到相应的拐杖。
[0003]目前的拐杖能够较好的辅助老年人群进行行走处理,其通常设置有杖身与杖柄,具体的是将杖柄设置于杖身的外壁上,以组合形成拐杖,而用户只需握持杖柄,即可将杖身竖立于地面上进行支撑处理,以辅助用户进行行走处理,根据上述可知,该拐杖虽能够较好的辅助老年用户进行行走处理,但通常不便于预防老年用户跌倒,且不便于进行跌倒报警,使得该拐杖的智能化程度一般,老年用户依然会存在跌倒等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拐杖虽能够较好的辅助老年用户进行行走处理,但通常不便于预防老年用户跌倒,且不便于进行跌倒报警,使得该拐杖的智能化程度一般,老年用户依然会存在跌倒等现象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包括杖身,所述杖身的底端安装有仪器化拐杖尖端,所述仪器化拐杖尖端远离杖身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杖身远离仪器化拐杖尖端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杖柄,所述杖柄的外壁上套设置有两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所述杖身远离杖柄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电筒,所述手电筒上方的杖身外壁上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远离手电筒一端的杖身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杖身的顶端设置有前臂杖体,所述前臂杖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开关。
[0006]优选的,所述杖身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下方的杖身内部安装有蓝牙模块。
[0007]优选的,所述前臂杖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可充电锂电池。
[0008]优选的,所述仪器化拐杖尖端内部的一侧安装有信号调节PCB,所述信号调节PCB一侧的仪器化拐杖尖端内部安装有传感器模组。
[0009]优选的,所述蓝牙模块远离电压传感器一端的杖身内部安装有主控制器。
[0010]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模组包含有力传感器与双轴测斜仪,所述双轴测斜仪包含有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气压计。
[0011]一种智能跌倒报警系统,使用了上述任意一种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还包括有与所述拐杖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中内置有多个与所述拐杖适配使用的功能模块,并通过不同功能模块对拐杖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与拐杖使用者的交互,并执行对所述交互的响应。
[0012]优选的,移动终端内置有拐杖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模块、通讯模块、显示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接受所述拐杖检测到的参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处理并进行特定响应,所述通讯模块通过响应操作命令发生送至指定外界设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相互操作信息、电量、参数值或其它信息给相应的使用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能够与智能穿戴设备共同作用的跌倒识别、运动监测拐杖以及其手机APP客户端设计方法,以为拐杖使用者提供集健康监测、跌倒预防、跌倒检测、位置跟踪、手电筒和APP客户端为一体的物联拐杖,为老年人的监护者提供实时的健康分析与跌倒监护信息;
[0014](1)家人或医护人员随时可以通过与拐杖连接的APP客户端内嵌的地理信息系统,发现拐杖使用者具体的地理位置和生命健康状态,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迷路、跌倒、心绞痛发作等)时及时发现事故类型并针对性采取救助,提高救助效率与生存率;
[0015](2)通过蜂鸣器实现自动报警,并发出声音及灯光信号,提醒周围群众前来救助,不依赖使用者的意识状态或主观感受;
[0016](3)通过与拐杖相连接的APP客户端将与跌到相关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心电图、压力、睡眠、步态等)进行加权量化,以打分量表形式表现老年人健康风险,可实现老年人虚弱综合征的居家自查和及早预防;
[0017](4)可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改善老年人不愿去医院的抵抗心理,切实体会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方便了拐杖使用者生活,提高了拐杖使用者的幸福度;
[0018](5)应用人体局域网概念,积极参与医疗物联网建设,将科学、合理、精确、低风险的老年人防跌倒系统纳入成为普适的健康医疗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0019](6)云端广泛采集与跌倒相关的生物信号、人体力学信息,可用于研究其伴随衰老动态演变规律;
[0020](7)拐杖智能化的智能穿戴连接与软件分析,以达到跌倒监测双保险的目的,仪器化拐杖尖端用于老年跌倒预防与智慧生活,采集老年握力的虚弱综合征监控,拐杖使用人群的跌倒风险预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臂杖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杖身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仪器化拐杖尖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中内置的拐杖客户端的主界面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跌倒风险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的结构框图。
[0027]图中:1、杖身;2、手电筒;3、充电插口;4、控制开关;5、前臂杖体;6、蜂鸣器;7、杖柄;8、摩擦电纳米发电机;9、仪器化拐杖尖端;10、防滑垫;11、可充电锂电池;12、电压传感
器;13、蓝牙模块;14、主控制器;15、传感器模组;16、信号调节PC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包括杖身1,杖身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电压传感器12,电压传感器12下方的杖身1内部安装有蓝牙模块13;
[0030]使用时,通过将电压传感器12与蓝牙模块13设置于杖身1的内部,以便对电压进行监测处理,且便于与外部智能穿戴设备或手机APP进行连接处理;
[0031]蓝牙模块13远离电压传感器12一端的杖身1内部安装有主控制器14;
[0032]使用时,通过将主控制器14设置于杖身1的内部,以便对各类数据进行传输与分析处理;
[0033]杖身1的底端安装有仪器化拐杖尖端9,仪器化拐杖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杖身(1),所述杖身(1)的底端安装有仪器化拐杖尖端(9),所述仪器化拐杖尖端(9)远离杖身(1)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垫(10),所述杖身(1)远离仪器化拐杖尖端(9)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杖柄(7),所述杖柄(7)的外壁上套设置有两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8),所述杖身(1)远离杖柄(7)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手电筒(2),所述手电筒(2)上方的杖身(1)外壁上设置有蜂鸣器(6),所述蜂鸣器(6)远离手电筒(2)一端的杖身(1)外壁上设置有充电插口(3),所述杖身(1)的顶端设置有前臂杖体(5),所述前臂杖体(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开关(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身(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电压传感器(12),所述电压传感器(12)下方的杖身(1)内部安装有蓝牙模块(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杖体(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可充电锂电池(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化拐杖尖端(9)内部的一侧安装有信号调节PCB(16),所述信号调节PCB(16)一侧的仪器化拐杖尖端(9)内部安装有传感器模组(15)。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模块(13)远离电压传感器(12)一端的杖身(1)内部安装有主控制器(1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组(15)包含有力传感器与双轴测斜仪,所述双轴测斜仪包含有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三轴磁力计和气压计。7.一种智能跌倒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了如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意一种跌倒报警的老年虚弱综合征患者用拐杖,还包括有与所述拐杖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中内置有多个与所述拐杖适配使用的功能模块,并通过不同功能模块对拐杖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与拐杖使用者的交互,并执行对所述交互的响应。8.根据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云,高广宇,卢伟琳,王坤,姚天赐,樊浩辉,李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