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11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设施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包括:S1:于城市区域内建立多个排水分区,从排水分区中选取多个典型排水分区;S2:针对每个典型排水分区分别建立排水模型;S3:对排水模型进行降雨事件模拟,获得典型排水分区的典型试算径流量;S4:根据典型试算径流量生成城市区域的城市内涝防治所需处理总径流量。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城市区域划分并选取典型排水分区进行模拟,实现了少量的排水分区的模拟、试算即可得到反应同一类的排水分区的典型试算径流量,进而得到整个城市规模的总径流量,在实现对城市内涝的径流量的估测的同时,减少了需要建模的区域的数量,进而降低了整体项目的建模复杂度。项目的建模复杂度。项目的建模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设施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到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影响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治理城市内涝是将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具体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确定城市内涝防治径流量规模,就成为影响排水防涝方案制定、体系布局及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内涝防治系统规模的计算,主要是通过推理公式法或水力模型法试算的方式进行。其中,推理公式法通过采用诸如《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

202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

2017)等规范中规定的内涝标准下径流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推理公式法的优势在于计算难度较低,所需外部边界条件较少,总体简便易行。水力模型法通过利用InfoWorks等模型软件建立城市一维、二维耦合水力模型,动态模拟城市内涝在降雨事件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地表产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城市尺度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于城市区域内建立多个排水分区,并从所述排水分区中选取多个典型排水分区;步骤S2:针对每个所述典型排水分区分别建立排水模型;所述排水模型用于表征所述典型排水分区中的排水管网、泵站和河道;步骤S3:对所述排水模型进行降雨事件模拟,以获得所述典型排水分区的典型试算径流量;步骤S4:根据所述典型试算径流量生成所述城市区域的城市内涝防治所需处理总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将所述城市区域划分为多个所述排水分区,并分别获取每个所述排水分区的本底条件;步骤S12:将所述本底条件接近的所述排水分区设置为同一个排水分区群组;步骤S13:在每一个所述排水分区群组中分别选取一个所述典型排水分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21:对所述典型排水分区分别构建管网模型和河道模型;步骤S22:根据所述典型排水分区的测绘资料构建所述典型排水分区的局部地面模型;步骤S23:在所述局部地面模型中分别添加所述管网模型和所述河道模型,以生成所述排水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31:根据设计雨型和暴雨重现期生成模拟降雨事件,并对所述排水模型中的所述泵站设定初始流量值作为排水流量;步骤S32:对所述排水模型执行所述模拟降雨事件得到排水结果;步骤S33:改变所述排水流量,随后重复所述步骤S22,以采集多个所述排水结果并记录对应于所述排水结果的所述排水流量;步骤S34:对所述排水结果进行筛选,仅保留不存在内涝风险的所述排水结果,随后选取所述排水结果中所述排水流量的最小值作为泵站试算流量;步骤S35:基于所述泵站试算流量生成所述典型排水分区的待处理地表径流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执行所述步骤S32之前还包括:步骤S301:获取所述排水模型中的管网排水口和截流管段;步骤S302:根据所述截流管段设定所述典型排水分区的上游流量,并将上游流量与特定的所述管网排水口建立绑定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涝防治径流量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执行所述步骤S35之前,还包括一用于获取所述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蔚卿李彤涂伊南周凯张钧王中柱张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