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组件、增强组件、防护组件和防渗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模板、密肋梁、钢筋层、箱体、第二模板、结构支柱和锚固钢筋;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密肋梁,所述第一模板的上方设有等距分布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钢筋层,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楼盖的内部捆扎密肋梁,在密肋梁的外侧放置提前预制完成的箱体,箱体采用空心结构,不仅提高了隔音隔热的效果,而且减少了用料,进而完成了楼盖的装配,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避免了建筑结构存在明渠,最终提高了建筑的美观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房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是指人工建造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对于民用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从保护民众的身体健康或是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必须要对民用建筑工程加强管理,必须要从技术达标,经济合理为基础,从而确保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来进行强化落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房屋出现在建筑领域,其中,建设成本低、周期短和环保型的房屋颇受大众欢迎。
[0003]现有的建筑楼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现有的建筑楼盖有的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制作楼板,这种楼板不仅隔音隔热的效果较差,而且用料多,工人的工作效率低,进而增加了建设成本,建筑结构存在明渠,美观度低;二、还有的采用空心楼盖的方式进行建设,现有的空心填充体强度较低,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变,而且板体直接覆盖在箱体的上表面,浇筑混凝土时,板体与箱体之间容易出现偏移,进而导致混凝土进入箱体的内部;三、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水和沙子与骨料之间分离,后经空心填充体之间的缝隙渗漏,进而导致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最终影响了混凝土质量,为此,提出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包括主体组件、增强组件、防护组件和防渗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模板、密肋梁、钢筋层、箱体、第二模板、结构支柱和锚固钢筋;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密肋梁,所述第一模板的上方设有等距分布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钢筋层,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四角处均设有结构支柱,所述密肋梁的内部安装有锚固钢筋;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贴合有增强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顶部贴合有防护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渗漏组件。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强组件包括第一框架、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所述箱体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纵向加强筋,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横向加强筋。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凹槽;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箱体的顶部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内部顶壁。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渗漏组件包括底座、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底座的一侧与前表面均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与后表面均焊接有第三板体,一个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贴合于另一个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为梯形结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肋梁为钢筋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板体的内部嵌接有等距排列的第一钢筋。
[0011]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第一模板固定在结构支柱的外侧,并在第一模板的上表面固定第二模板,在第一模板的上表面捆扎密肋梁;步骤二、将底座放置在密肋梁的外侧,并在密肋梁内部增加承受力的锚固钢筋,并且在绑定钢筋后将一个第三板体插入一个第二板体的底部;步骤三、将预制完成的箱体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并固定;步骤四、将第一板体下表面的凹槽扣接在箱体的顶部;步骤五、在密肋梁以及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固定钢筋层;步骤六、向密肋梁以及钢筋层的内部注入混凝土;步骤七、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完成楼盖的建设。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二中,第三板体和第二板体正对设置,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均为L型结构。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楼盖的内部捆扎密肋梁,在密肋梁的外侧放置提前预制完成的箱体,箱体采用空心结构,不仅提高了隔音隔热的效果,而且减少了用料,进而完成了楼盖的装配,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避免了建筑结构存在明渠,最终提高了建筑的美观度;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箱体的内部预制框架结构,在框架的内部预制多个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进而提高了箱体的强度,避免了在建设过程中箱体出现形变,通过在第一板体的下表面开设凹槽,使得凹槽对箱体进行限位,避免了第一板体与箱体之间出现偏移,进而避免了混凝土进入箱体的内部;三、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一侧的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交错布置,使得箱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之间形成较为密闭的腔室,避免了水和沙子出现泄漏,进而避免了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最终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
[0014]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
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密肋梁、箱体、第二模板和结构支柱连接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板体和箱体连接结构正视图。
[0017]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第一模板;12、密肋梁;13、钢筋层;14、箱体;15、第二模板;16、结构支柱;17、锚固钢筋;2、增强组件;21、第一框架;22、纵向加强筋;23、横向加强筋;3、防护组件;31、第一板体;32、凹槽;4、防渗漏组件;41、底座;42、第二板体;43、第三板体;51、第一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
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包括主体组件1、增强组件2、防护组件3和防渗漏组件4:主体组件1包括第一模板11、密肋梁12、钢筋层13、箱体14、第二模板15、结构支柱16和锚固钢筋17;第一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包括主体组件(1)、增强组件(2)、防护组件(3)和防渗漏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第一模板(11)、密肋梁(12)、钢筋层(13)、箱体(14)、第二模板(15)、结构支柱(16)和锚固钢筋(17);所述第一模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密肋梁(12),所述第一模板(11)的上方设有等距分布的箱体(14),所述箱体(14)的上方设有钢筋层(13),所述第一模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模板(15),所述第一模板(11)的四角处均设有结构支柱(16),所述密肋梁(12)的内部安装有锚固钢筋(17);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贴合有增强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的顶部贴合有防护组件(3),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渗漏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组件(2)包括第一框架(21)、纵向加强筋(22)和横向加强筋(23);所述箱体(14)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一框架(21),所述第一框架(21)的内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纵向加强筋(22),所述第一框架(21)的内侧壁焊接有等距排列的横向加强筋(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第一板体(31)和凹槽(32);所述箱体(14)的上方设有第一板体(31),所述第一板体(31)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32),所述箱体(14)的顶部贴合于所述凹槽(32)的内部顶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心密肋楼盖用组合箱总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漏组件(4)包括底座(41)、第二板体(42)和第三板体(43);所述箱体(14)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全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标迪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