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7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包括承台和底桩,还包括固化结构,所述固化结构包括混凝土外管、环台、钢筋内网、内筋杆、外筋杆和混凝土内管,所述承台的下表面浇筑成型有底桩构成用于岩土区域的桩基,且底桩的桩体外表面露出有底桩自身内部钢筋网处预留的外筋杆,所述底桩的外桩体外套接有混凝土外管,且混凝土外管的自身下半管体外浇筑成型有环台,所述混凝土外管和环台的混凝土结构内绑扎成型有被混凝土包裹用于提供内强化和连接的钢筋内网,借助固化结构在岩土桩基的底桩处的设置,使得底桩在岩土区域受地质力时的受力性和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升底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桩基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
[0003]目前岩土桩基在进行建设时通常是将桩体在岩土区域的作业孔内配合钢筋网进行浇筑成型,然后此种成型后的桩体顶端在配合钢筋网浇筑承台形成岩土区域使用的桩基,但此种桩基的桩体通常是单一的混凝土柱体在岩土区域浇筑成型,其单柱体的承受力和抗地质变形能力受单一柱体的简单结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借助固化结构在岩土桩基的底桩处的设置,使得底桩在岩土区域受地质力时的受力性和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升底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包括承台和底桩,还包括固化结构,所述固化结构包括混凝土外管、环台、钢筋内网、内筋杆、外筋杆和混凝土内管,所述承台的下表面浇筑成型有底桩构成用于岩土区域的桩基,且底桩的桩体外表面露出有底桩自身内部钢筋网处预留的外筋杆,所述底桩的外桩体外套接有混凝土外管,且混凝土外管的自身下半管体外浇筑成型有环台,所述混凝土外管和环台的混凝土结构内绑扎成型有被混凝土包裹用于提供内强化和连接的钢筋内网,且混凝土外管的内管壁处露出有钢筋内网末端筋体预留的内筋杆,所述混凝土外管的内管壁与底桩的外桩壁之间浇筑成型有用于包裹内筋杆和外筋杆实现强化连接的混凝土内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外筋杆竖向环状露出于底桩的桩体外表面;底桩的外表面露出有较多的外筋杆可以在混凝土内管浇筑时增加连接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内筋杆竖向环状露出于混凝土外管的桩体内管壁;混凝土外管的外表面露出有较多的外筋杆可以在混凝土内管浇筑时增加连接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外管的内管直径大于底桩的外桩直径;较大的混凝土外管可以轻松穿入底桩的桩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通过在岩土桩基组成部分的底桩处设置有用于加固的固化结构,借助固化结构在岩土桩基的底桩处的设置,使得底桩在岩土区域受地质力时的受力性和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升底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的固化结构爆炸图。
[0014]图中:1、承台;2、底桩;3、固化结构;301、混凝土外管;302、环台;303、钢筋内网;304、内筋杆;305、外筋杆;306、混凝土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包括承台1和底桩2,还包括固化结构3,固化结构3包括混凝土外管301、环台302、钢筋内网303、内筋杆304、外筋杆305和混凝土内管306,承台1的下表面浇筑成型有底桩2构成用于岩土区域的桩基,底桩2的桩体外表面露出有底桩2自身内部钢筋网处预留的外筋杆305,底桩2的外桩体外套接有混凝土外管301,混凝土外管301的自身下半管体外浇筑成型有环台302,混凝土外管301和环台302的混凝土结构内绑扎成型有被混凝土包裹用于提供内强化和连接的钢筋内网303,混凝土外管301的内管壁处露出有钢筋内网303末端筋体预留的内筋杆304,混凝土外管301的内管壁与底桩2的外桩壁之间浇筑成型有用于包裹内筋杆304和外筋杆305实现强化连接的混凝土内管306。
[0017]其中,外筋杆305竖向环状露出于底桩2的桩体外表面;底桩2的外表面露出有较多的外筋杆305可以在混凝土内管306浇筑时增加连接性;内筋杆304竖向环状露出于混凝土外管301的桩体内管壁;混凝土外管301的外表面露出有较多的外筋杆304可以在混凝土内管306浇筑时增加连接性。
[0018]其中,混凝土外管301的内管直径大于底桩2的外桩直径;较大的混凝土外管301可以轻松穿入底桩2的桩体。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内有钢筋内网303的混凝土外管301和环台302可以预埋在岩土区域,然后底桩2的内装钢筋网的浇筑管模可以放入混凝土外管301内进行底桩2的浇筑成型,然后在混凝土外管301与底桩2之间浇筑成型混凝土内管306,混凝土外刊301借助自身钢筋内网303外预留的内筋杆304与混凝土内管306高度连接,而底桩2则借助自身钢筋网外预留的外筋杆305与混凝土内管306高度连接,此时底桩2顶端可以浇筑成型承台1形成岩土区域用的桩基,当底桩2在岩土区域受地质力时存在外包裹性的加固结构进行固,受力性和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包括1、承台;2、底桩;3、固化结构;301、混凝土外管;302、环台;303、钢筋内网;304、内筋杆;305、外筋杆;306、混凝土内管,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土桩基的加固结构,包括承台(1)和底桩(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化结构(3),所述固化结构(3)包括混凝土外管(301)、环台(302)、钢筋内网(303)、内筋杆(304)、外筋杆(305)和混凝土内管(306),所述承台(1)的下表面浇筑成型有底桩(2)构成用于岩土区域的桩基,且底桩(2)的桩体外表面露出有底桩(2)自身内部钢筋网处预留的外筋杆(305),所述底桩(2)的外桩体外套接有混凝土外管(301),且混凝土外管(301)的自身下半管体外浇筑成型有环台(302),所述混凝土外管(301)和环台(302)的混凝土结构内绑扎成型有被混凝土包裹用于提供内强化和连接的钢筋内网(303),且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东俞利斌汪学佳潘陈浩徐铁军戴秀农陈烈王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嘉设岩土工程勘察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