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冷同桂专利>正文

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69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加热体,解决了电热管的密封装置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不利于模块化生产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方案是:包括若干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之间的电热管,各个电热管端部连通并留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左、右支架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其外侧螺纹连接有可将耐热橡胶密封圈压紧、实现电热管端部液密封的管接头,相应的管接头之间液密封连接有可使待加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入、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并从出液口流出的连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效果好,电热转换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合于模块化生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体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电热膜对流动的液体进行加热的电热膜加热体
技术介绍
电热膜加热体可以对流动液体进行快速加热,是金属电热丝加热器的替代产品,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公知的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具有若干个电热管,其电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装置将其安装于左右支架的安装孔内,该密封装置使左右支架分别形成左右液体密封腔,电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密封腔连通,左右液体密封腔分别设有液体进口和液体出口。该结构不仅要考虑电热管端部与左右支架之间的密封,还要考虑密封腔的密封,致使密封装置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不利于模块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膜加热体,以解决电热管的密封装置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不利于模块化生产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包括若干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之间的电热管,各个电热管端部连通并留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左、右支架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其外侧螺纹连接有可将耐热橡胶密封圈压紧、实现电热管端部液密封的管接头,相应的管接头之间液密封连接有可使待加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入、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并从出液口流出的连通管。所述耐热橡胶密封圈轴向挤压于管接头与左支架或右支架的安装孔凸台之间并紧箍于电热管端部的外周面。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旋紧管接头,管接头将耐热橡胶密封圈轴向挤压于左支架或右支架的安装孔凸台,并紧箍于电热管端部的外周面,就可以实现电热管端部的液密封;相应的管接头之间设有连通管,而连通管与管接头之间用现有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液密封连接,无需考虑密封腔的密封,因而其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效果好。连通管和管接头可以标准化制造,实现模块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左、右支架之间设有可反射电热膜红外线以减少热量损失的镍锌反射板。其效果是减少因电热膜向外辐射红外线而造成的热量损失,提高电加热体的热效率,而且可以对电热管形成的电场实现屏蔽。作为另一种改进,所述镍锌反射板外侧设有防护用盖板。盖板的效果是不仅可以避免电热体被异物损伤,而且可以方便取放和搬运,避免人体触摸时受到镍锌反射板上静电的伤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包括三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3、7之间的电热管4,左、右支架3、7用电绝缘的高强度尼龙材料制造。电热管4的外表面涂覆有可对流经其内腔的液体进行加热的电热膜,左、右支架3、7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2,耐热橡胶密封圈2套设于电热管端部,管接头1与安装孔螺纹连接,其旋转施力时将耐热橡胶密封圈2轴向挤压于管接头1与左支架3或右支架7的安装孔凸台之间实现电热管端部的液密封。相应的管接头1之间液密封连接有两个可使待加热液体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4的连通管8。位于左、右支架3、7上下两端的管接头1分别用做进液口和出液口。电热管1不局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根据出水量和电功率确定,电热管为一个时,就无需连通管8。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左、右支架3、7之间之间设有可反射电热膜红外线的镍锌反射板5。实验证明,使用该结构的电加热体的电热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8%。该镍锌反射板5还可以起到对电热管形成的电场实现屏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镍锌反射板5外侧设有防护用盖板6,不仅可以避免电热体被异物损伤,而且可以方便取放和搬运,避免人体触摸时受到镍锌反射板上静电的伤害。左、右支架3、7与盖板6组成了防漏电结构,无任何外露漏电的可能,安全可靠,不仅保证了本电加热体的水电分离的特点,而且耐电压强度达到4000Vac高压,比国家标准提高1500Vac;绝缘强度达到4000MΩ(1000Vdc时),比国家标准提高2倍。本技术所采用的高强度尼龙材料制成的左、右支架3、7是一种简约结构,其特点是耐热温度可达350℃,抗断裂强度可达800Mpa,自身大直径螺纹与管接头1进行固定连接,其连接强度高达10Mpa,与同类型的电加热体相比,体积减小2/3,不仅使得电加热体的整体成本下降20%,而且组装简单,工效提高,同时结构性能大幅度提高,耐水压达到1.5Mpa,完全解决了液体泄露、渗漏或在大压力下爆裂的问题。本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整体厚度仅40mm,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排列或迭加进行不同功率、不同流量、不同用途的应用组合,适应了多种产品通用性条件,可以制造单加热体的超薄型快速电热水器或多加热体的快速开水器、大型采暖风幕、采暖电热锅炉等。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包括若干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3、7)之间的电热管(4),各个电热管(4)端部连通并留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3、7)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2),其外侧螺纹连接有可将耐热橡胶密封圈(2)压紧、实现电热管端部液密封的管接头(1),相应的管接头(1)之间液密封连接有可使待加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入、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4)并从出液口流出的连通管(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橡胶密封圈(2)轴向挤压于管接头(1)与左支架(3)或右支架(7)的安装孔凸台之间并紧箍于电热管端部的外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3、7)之间设有可反射电热膜红外线以减少热量损失的镍锌反射板(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锌反射板(5)外侧设有防护用盖板(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3、7)用电绝缘的尼龙材料制造。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加热体,解决了电热管的密封装置结构复杂,密封效果差,不利于模块化生产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方案是包括若干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之间的电热管,各个电热管端部连通并留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左、右支架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其外侧螺纹连接有可将耐热橡胶密封圈压紧、实现电热管端部液密封的管接头,相应的管接头之间液密封连接有可使待加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入、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并从出液口流出的连通管。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密封效果好,电热转换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合于模块化生产。文档编号H05B3/64GK2785299SQ200520081928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冷同桂, 刘明一, 官明茹 申请人:冷同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膜加热体,包括若干个液密封安装于左、右支架(3、7)之间的电热管(4),各个电热管(4)端部连通并留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支架(3、7)的安装孔内设有耐热橡胶密封圈(2),其外侧螺纹连接有可将耐热橡胶密封圈(2)压紧、实现电热管端部液密封的管接头(1),相应的管接头(1)之间液密封连接有可使待加热液体从进液口流入、依次流经各个电热管(4)并从出液口流出的连通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同桂刘明一官明茹
申请(专利权)人:冷同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