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中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53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包括壳体、吸盘以及设置在壳体上或者内的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吸盘位于壳体的下端的外周侧,吸盘用于将壳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动力机构用于为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针柄固定管用于固定毫针的针柄,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该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时毫针的固定以及电子针灸仪配合毫针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刺激时无法模仿人工的的提插和捻转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针灸治疗是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主要是将电极接在针柄上利用针和电的两种刺激,作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疾病的方法。但是与传统的针灸治疗手法例如捻转法、提插法相比,现有的电子针灸治疗时,只是将针灸刺入穴位并通过脉冲电刺激来进行治疗,毫针位于穴位内始终处于留针状态,无法进行毫针对穴位的进一步的物理刺激,并且由于毫针接上电极后具有脉冲电,医护人员也不能直接手持毫针进针提插法或者捻转法刺激;同时由于毫针针身和针柄相对较细,在将电极夹夹在针柄的端部后并刺入人体穴位,在电极夹以及电线的重力作用下,毫针不能够保持稳定,或者毫针会沿着一个角度偏转,使得患者穴位处引起局部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灸时毫针的固定以及电子针灸仪配合毫针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刺激时无法模仿人工的的提插和捻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包括壳体、吸盘、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壳体的上端为安装毫针操作端,所述壳体的下端为接触皮肤端,所述吸盘位于所述下端的外周侧,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端的端面位置,其他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下端的位置,所述针柄固定管、所述进针机构、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位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按摩机构之间,所述吸盘用于将所述壳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所述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针柄固定管用于固定毫针的针柄,所述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所述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管,所述壳体内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同轴设置有三个分隔板,依次为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端面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平齐,由三个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三个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所述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的中心轴处均开设有通孔。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头、第一内齿圈、卷簧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棘轮棘爪组件,所述转动头同轴转动套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所述转动头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面开设有供毫针穿入的操作孔,所述第一内齿圈固定在所述转动头的内周壁,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
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啮合,所述卷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一侧,所述卷簧组件的卷片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通孔内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操作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阻尼,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管上,所述第三齿轮均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管上,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棘轮棘爪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动管之间,所述棘轮棘爪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动管之间的转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头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头转动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开关盒、插杆、弹片、拨叉杆,所述插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内,所述插杆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所述插杆位于所述开关盒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开关盒之间设置所述弹片,所述拨叉杆的杆身转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内,所述拨叉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所述拨叉杆位于所述开关盒内部的一端用于拨动所述插杆,所述转动头的周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开关盒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位置,所述转动头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导向通孔与所述插杆适配,所述插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壳体的周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插杆对应。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内齿圈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按摩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齿圈端面,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均同轴,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啮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针柄固定管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同轴设置,所述针柄固定管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通孔适配,所述针柄固定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针柄固定管内设置有橡胶圈,毫针固定在所述针柄固定管内,所述针柄固定管沿所述壳体轴向移动或者转动时带动毫针滑动或者转动,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通孔处开设有限位豁口,所述针柄固定管的外周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限位豁口对应,所述限位条的长度小于所述针柄固定管的长度,所述限位条一端与所述针柄固定管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的端面齐平,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只能沿所述壳体轴线方向移动,当所述限位豁口与所述限位条不卡嵌配合时,所述针柄固定管能够沿壳体轴线方向转动和/或移动。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进针机构包括导向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拨动块、第二限位组件,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壳体轴线设置,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所述拨动块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均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拨动块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拨动块与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侧面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导向块一端由所述滑动槽伸出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导向块的另一端用于拨动所述针柄固定管,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结构组成一致,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外部的端部,所述拨动块设置有第二导向通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
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适配,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卡孔,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插杆与其中一个所述卡孔对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提插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提插捻转机构包括槽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拨动杆、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轨迹轴、限位环、第三弹簧。所述轨迹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均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所述第四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所述第六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轨迹轴上,所述第七齿轮、所述第八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九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四转动轴上,所述第六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均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九齿轮相互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吸盘(2)、动力机构、针柄固定管(3)、进针机构、提插和捻转机构、按摩机构,所述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壳体(1)的上端为安装毫针(01)操作端,所述壳体(1)的下端为接触皮肤端,所述吸盘(2)位于所述下端的外周侧,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端的端面位置,其他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靠近所述下端的位置,所述针柄固定管(3)、所述进针机构、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位于所述动力机构和所述按摩机构之间,所述吸盘(2)用于将所述壳体(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所述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所述按摩机构提供驱动力,所述针柄固定管(3)用于固定毫针(01)的针柄,所述进针机构用于将毫针(01)插入或者拔出穴位,所述提插和捻转机构用于驱动毫针(01)进行仿人工针灸的提插和捻转操作,所述按摩机构机构用于对针灸穴位周侧按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管,所述壳体(1)内由上端至下端依次同轴设置有三个分隔板,依次为第一分隔板(4)、第二分隔板(5)、第三分隔板(6),所述第一分隔板(4)端面与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平齐,由三个分隔板将所述壳体(1)分隔成三个腔室,依次为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所述第一分隔板(4)、所述第二分隔板(5)、所述第三分隔板(6)的中心轴处均开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头(10)、第一内齿圈(11)、卷簧组件、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三齿轮(14)、棘轮棘爪组件,所述转动头(10)同轴转动套设在所述壳体(1)的上端,所述转动头(10)远离所述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供毫针(01)穿入的操作孔,所述第一内齿圈(11)固定在所述转动头(10)的内周壁,所述第一齿轮(1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板(4)上,所述第一齿轮(12)与所述第一内齿圈(11)啮合,所述卷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2)远离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一侧,所述卷簧组件的卷片(15)与所述第一齿轮(1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通孔内设置有转动管(18),所述转动管(18)与所述操作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管(18)与所述第一分隔板(4)的通孔之间具有转动阻尼,所述第二齿轮(13)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管(18)上,所述第三齿轮(14)均同轴固定在所述转动管(18)上,所述第三齿轮(14)位于所述第一腔室(7)内,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第一齿轮(12)相互啮合,所述棘轮棘爪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转动管(18)之间,所述棘轮棘爪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齿轮(13)与所述转动管(18)之间的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头(10)与所述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头(10)转动的第一限位组件(22),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2)包括开关盒(23)、插杆(24)、弹片(25)、拨叉杆(26),所述插杆(24)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23)内,所述插杆(24)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23),所述插杆(24)位于所述开关盒(23)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开关盒(23)之间设置所述弹片(25),所述拨叉杆(26)的杆身转动设置在所述开关盒(23)内,所述拨叉杆(26)的一端伸出所述开关盒(23),所述拨叉杆(26)位于所述开关盒(23)内部的一端用于拨动所述插杆(24),所述转动头(10)的周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开关盒(23)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位置,所述转动头(10)的安装部位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所述第一导向通孔与所述插杆(24)适配,所述插杆(24)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壳体(1)的周侧设置有一个限位孔(27),所述限位孔(27)与所述插杆(24)对
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9),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按摩头(32)、第二内齿圈(31),所述第二内齿圈(31)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按摩头(3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齿圈(31)端面,所述第一腔室(7)内设置有第四齿轮(28),所述第四齿轮(28)与所述第三齿轮(14)啮合,所述第三腔室(9)内设置有第五齿轮(29),所述第五齿轮(29)、所述第四齿轮(28)均同轴,所述第五齿轮(29)与所述第二内齿圈(31)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针灸仪行针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华温庭筠
申请(专利权)人:田中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