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及止水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217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包括:基带、变形管和止水条,变形管设置在基带的中部,止水条设置在基带的两端处且止水条和变形管水平设置,基带的顶面厚度由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小并形成导水坡,导水坡延伸至止水条的内部并形成有导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橡胶止水带的中部设置变形管,变形管与基带的内侧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连接孔、中孔和导水孔,连接孔、中孔和导水孔内部填充导水机构,变形管受到挤压变形、受到冲击产生裂纹或者老化后,止水带上方的液体通过裂纹进入到中孔中并通过上通孔进入到导管并通过导管及支管将水从端部导出,避免液体穿透止水带,提高止水带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水机构还能够增加止水带整体的结构强度。机构还能够增加止水带整体的结构强度。机构还能够增加止水带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及止水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止水带
,更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及止水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橡胶止水带是利用橡胶材料在受力时具有柔性和弹性等特征而制成的止水结构产品,被用在隧道二次衬砌变形缝处,可以随隧道变形缝的位移形变而不丧失止水功能,从而达到密封防水的目的,确保二次衬砌的使用寿命。
[0003]目前,现有的橡胶止水带中部设置变形管,在施工过程中橡胶止水带会因为混凝土的冲击造成变形管变形、便宜的问题,变形管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其表面老化以产生裂纹,导致水直接穿透止水带,影响止水带正常使用。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及止水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橡胶止水带中部设置变形管,在施工过程中橡胶止水带会因为混凝土的冲击造成变形管变形、便宜的问题,变形管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其表面老化以产生裂纹,导致水直接穿透止水带,影响止水带正常使用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包括:基带、变形管和止水条,所述变形管设置在基带的中部,所述止水条设置在基带的两端处且止水条和变形管水平设置,基带的顶面厚度由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小并形成导水坡,导水坡延伸至止水条的内部并形成有导水槽,变形管的中部开设有中孔,基带的中部开设有与中孔连通的连接孔且连接孔以中孔为中心对称分布,连接孔的中心和末端分别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连接孔和中孔内安装有导水机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导管、连接板和支管,所述导管置于中孔内且导管的截面呈圆形结构,导管的顶面开设有上通孔,导管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到等距分布的侧通孔。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置于连接孔内且连接板共设置两组,且其中一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导管和支管连接,另一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管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管的内侧设置有导水板,导水板呈弧形结构且两侧与导管内壁且位于侧通孔下方连接,导水板中部向上拱起且最高点高于侧通孔的高度。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管设置在导水孔内且支管的截面呈椭圆形结构,支管通过连接板与导管内部相连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带的底面设置有六个加固筋,且其中两个加固筋置于基带的底部两端处,其余四个加固筋分别与导水孔对应设置。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带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若干组隔水筋,所述隔水筋等距分布且与变形管垂直连接,隔水筋的末端延伸至导水槽的槽口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在水平加强筋上牢固绑扎条形混凝土垫块,并保证其标高及位置准确,人工铺设橡胶止水带,铺设时注意隔水筋朝上,将橡胶止水带按图纸位置放置在下层方盒模板和条形混凝土垫块上,注意不要接触钢筋,铺设橡胶止水带时,要注意将橡胶止水带背离变形缝的两侧高于变形缝处,设置不小于5%的横坡,变形缝内使用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密封,且两端设置挤塑板,橡胶止水带的接长采用热熔连接,作业前先进行试验,调整热熔方法及参数,试熔合格后现场热熔连接,安装完毕后,对池壁未安装的竖向橡胶止水带进行悬挂整齐,不得随意放置。
[0014]S2:橡胶止水带铺设、热熔连接合格后,安装上层方盒模板,上层方盒模板、下层方盒模板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间距800mm,模板接缝用胶粘接。
[0015]S3:第一层浇筑高度略高于橡胶止水带标高,待振捣密实后浇筑第二层至设计标高,振捣时,橡胶止水带下方位置要进行两次振捣,第一次振捣后静止约20分钟,将橡胶止水带边缘的浮浆清理干净,再进行第二次振捣,确保振捣密实,无气孔等缺陷,即完成安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橡胶止水带的中部设置变形管,变形管与基带的内侧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连接孔、中孔和导水孔,连接孔、中孔和导水孔内部填充导水机构,变形管受到挤压变形、受到冲击产生裂纹或者老化后,止水带上方的液体通过裂纹进入到中孔中并通过上通孔进入到导管并通过导管及支管将水从端部导出,避免液体穿透止水带,提高止水带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水机构还能够增加止水带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及止水安装方法的结构图;
[0019]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0]图中:1、变形管;2、隔水筋;3、基带;4、止水条;5、导水槽;6、导水孔;7、加固筋;8、中孔;9、侧通孔;10、导管;11、连接孔;12、连接板;13、支管;14、上通孔;15、导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包括:基带3、变形管1和止水条4,变形管1设置在基带3的中部,变形管1的中部中空,止水条4设置在基带3的两端处且止水条4和变形管1水平设置,止水条4具有一定的阻水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止水带的结构强度,基带3的顶面厚度由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小并形成导水坡,导水坡将止水带顶部的水导向导水槽5中,再由导水槽5导出,避免水在止水带表面长时间的停留,导水坡延伸至止水条4的内部并形成有导水槽5,变形管1的中部开设有中孔8,基带3的中部
开设有与中孔8连通的连接孔11且连接孔11以中孔8为中心对称分布,连接孔11的中心和末端分别设置有导水孔6,导水孔6、连接孔11和中孔8内安装有导水机构。
[0023]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导水机构包括导管10、连接板12和支管13,导管10置于中孔8内且导管10的截面呈圆形结构,导管10的顶面开设有上通孔14,导管10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到等距分布的侧通孔9。连接板12置于连接孔11内且连接板12共设置两组,且其中一组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与导管10和支管13连接,另一组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管13连接。导管10的内侧设置有导水板15,导水板15呈弧形结构且两侧与导管10内壁且位于侧通孔9下方连接,导水板15中部向上拱起且最高点高于侧通孔9的高度,在液体通过变形管1向下渗透后,进入到导管10中并通过导水板15来将其分别导向连接板12中,通过连接板12上连接的支管13导出,同时导水机构还具有提高止水带结构强度的作用。支管13设置在导水孔6内且支管13的截面呈椭圆形结构,支管13通过连接板12与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包括:基带(3)、变形管(1)和止水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管(1)设置在基带(3)的中部,所述止水条(4)设置在基带(3)的两端处且止水条(4)和变形管(1)水平设置,基带(3)的顶面厚度由中心向两端逐渐减小并形成导水坡,导水坡延伸至止水条(4)的内部并形成有导水槽(5),变形管(1)的中部开设有中孔(8),基带(3)的中部开设有与中孔(8)连通的连接孔(11)且连接孔(11)以中孔(8)为中心对称分布,连接孔(11)的中心和末端分别设置有导水孔(6),所述导水孔(6)、连接孔(11)和中孔(8)内安装有导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导管(10)、连接板(12)和支管(13),所述导管(10)置于中孔(8)内且导管(10)的截面呈圆形结构,导管(10)的顶面开设有上通孔(14),导管(10)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到等距分布的侧通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置于连接孔(11)内且连接板(12)共设置两组,且其中一组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与导管(10)和支管(13)连接,另一组连接板(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管(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0)的内侧设置有导水板(15),导水板(15)呈弧形结构且两侧与导管(10)内壁且位于侧通孔(9)下方连接,导水板(15)中部向上拱起且最高点高于侧通孔(9)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3)设置在导水孔(6)内且支管(13)的截面呈椭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安魏志宁孙志亮王延壮
申请(专利权)人:上安实业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