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199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由于触控电极结构中平行的两条目标触控走线之间具有一条其他触控走线,因此两条目标触控走线之间的距离较大。进一步的,使得该触控电极结构中第一触控电极的桥接电极和主体电极的电连接位置,与桥接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重叠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两条目标触控走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确保电连接位置和重叠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大。由此,电连接位置和重叠位置之间的电极材料残留存在残留断口的概率较大,因此能够降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短接的概率,进而保证触控面板的良率。进而保证触控面板的良率。进而保证触控面板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触控面板包括显示基板,以及位于显示基板上的触控电极结构。其中,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交叠区域。
[0003]相关技术中,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主体电极以及桥接电极,主体电极和桥接电极之间具有绝缘层,主体电极和桥接电极通过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其中,由于桥接电极为图案化结构,因此绝缘层需要在设计有桥接电极的位置爬坡设置,即绝缘层具有爬坡区。由此,第一触控电极的主体电极或第二触控电极需要设置在具有爬坡区的绝缘层上方。
[0004]但是,通过刻蚀第二电极薄膜以形成主体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过程中,由于位于爬坡区的第二电极薄膜的厚度通常大于非爬坡区的厚度,因此刻蚀完成后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薄膜在爬坡区存在残留的电极材料。由此,若桥接电极和主体电极的电连接位置,与第二触控电极和桥接电极的投影的重叠位置的距离较近,则可能由于电连接位置和重叠位置之间残留的电极材料为连通状态而导致第二触控电极和主体电极短接,导致触控面板失效,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二触控电极和主体电极短接,导致触控面板失效,良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结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
[0007]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主体电极以及桥接电极,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桥接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桥接电极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桥接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条触控走线;
[0008]以及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主体电极位于同层,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主体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条触控走线;
[0009]其中,所述桥接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桥接电极和所述主体电极的电连接位置,与所述桥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重叠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平行的两条目标触控走线之间的距离,两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之间具有一条与所述目标触控走线平行的其他触控走线,两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连接位置和所述重叠位置的排布方向相交,每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的触控走线。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至少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且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桥接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1]其中,所述连接部分至少包括两条触控走线。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的多条触控走线构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
[0013]所述电连接位置与所述重叠位置之间具有至少两行所述网格单元。
[0014]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同层的第一虚设电极,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与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虚设电极包括触控走线,所述网格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中的所述触控走线;
[0015]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连接部分之间,且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桥接电极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相交。
[0016]可选的,所述桥接电极至少包括一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虚设电极至少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条触控走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0017]其中,所述电连接位置与所述重叠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虚设电极包括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一条触控走线。
[0018]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六边形,所述多个网格单元阵列交错排布;
[0019]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连接部分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桥接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内。
[0020]可选的,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多个网格单元阵列交错排布;所述桥接电极包括两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以及两个第五部分,所述主体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
[0021]一个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子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
[0022]所述第四部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连接;
[0023]所述第五部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且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中的任一电极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距离所述连接处最近的一条触控走线之间至少具有所述主体电极中的一条触控走线;
[0025]其中,所述第四部分中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连接处距离最近的一条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以及所述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触控走线之间的所述主体电极的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均平行。
[0026]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一个网格单元,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一子电极或所述第二子电极之间均具有四个所述电连接位置,每个所述电连接位置为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的角部,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连接处位于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
[0027]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距离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最近的一条触控走线之间至少具有所述主体电极中的一
条触控走线,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的四个角部中最靠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个角部;
[0028]或者,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距离所述第三部分的触控走线构成的网格单元最近的一条触控走线之间不具有所述主体电极中的触控走线,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处,与所述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距离所述连接处最近且与所述桥接电极的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一条触控走线之间具有一个角部。
[0029]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同层的第二虚设电极,所述第二虚设电极与所述主体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虚设电极包括触控走线;
[0030]其中,所述第二虚设电极包括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桥接电极包括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内。
[0031]可选的,所述主体电极位于所述电连接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01),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包括主体电极(2011)以及桥接电极(2012),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桥接电极(2012)异层设置,且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桥接电极(2012)之间具有绝缘层,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桥接电极(2012)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包括多条触控走线;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02),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和所述主体电极(2011)位于同层,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和所述主体电极(20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包括多条触控走线;其中,所述桥接电极(201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桥接电极(2012)和所述主体电极(2011)的电连接位置,与所述桥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的重叠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平行的两条目标触控走线之间的距离,两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之间具有一条与所述目标触控走线平行的其他触控走线,两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连接位置和所述重叠位置的排布方向相交,每条所述目标触控走线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中的触控走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至少包括第一部分(2021),第二部分(20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021)和所述第二部分(2022)之间的连接部分(2023),所述连接部分(202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021)和所述第二部分(2022),且所述连接部分(2023)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桥接电极(201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所述连接部分(2023)至少包括两条触控走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2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包括的多条触控走线构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包括多个网格单元;所述电连接位置与所述重叠位置之间具有至少两行所述网格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位于同层的第一虚设电极(203),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与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包括触控走线,所述网格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中的所述触控走线;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位于所述主体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的连接部分(2023)之间,且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桥接电极(2012)的触控走线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电极(2012)至少包括一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至少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一条触控走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电连接位置与所述重叠位置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虚设电极(203)包括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一条触控走线。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六边形,
所述多个网格单元阵列交错排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2)的连接部分(2023)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桥接电极(2012)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正投影内。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多个网格单元阵列交错排布;所述桥接电极(2012)包括两个第三部分(c1),一个第四部分(c2)以及两个第五部分(c3),所述主体电极(2011)包括第一子电极(d1)和第二子电极(d2);一个所述第三部分(c1)与所述第一子电极(d1)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三部分(c1)与所述第二子电极(d2)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慧娜金贤镇王建宏魏成铭曾超张贵豪王屹东周陪刘雨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