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协调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190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储能协调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包括监控主机、工作站及协调控制器,所述协调控制器采用双机冗余设置,所述协调控制器、监控主机及工作站均与电网电控制连接,其中,所述协调控制器同时接入110kV受控子站、35kV受控子站、10kV受控子站及0.4kV受控子站信息,并通过在智能电站中的MMS用于监控网络及GOOSE用于传送间隔闭锁信号和实时跳闸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基于接入信息,构建水光储荷统一调度与协同管理模型,据此生成不同运况下的优化策略,并基于优先权或逻辑判断,同时接收、执行调度下发的调节指令,以及本地执行优化策略。地执行优化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协调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协调控制器
,具体涉及储能协调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协调控制器通过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并检测网点的电压、频率和功率,可接收调度与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的调控指令,控制多台储能设备,实现整站依次调频、动态无功调压等控制功能的装置。
[0003]现有储能协调控制器主要安装于电网侧储能电站,介于储能变流器PCS与能量管理系统之间,对上接收能量管理系统下发的调节指令、对下实现对接入储能变流器PCS的毫秒级快速控制,如实现储能站的调峰、填谷等。
[0004]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储能协调控制器仅接收并执行能量管理系统下发的调节指令,无法基于自身的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形成可供上级决策单元(如能量管理系统、调度)辅助决策或就地闭环管理的有效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储能协调控制系统,能够基于接入信息,构建水光储荷统一调度与协同管理模型,据此生成不同运况下的优化策略,并基于优先权或逻辑判断,同时接收、执行调度下发的调节指令,以及本地执行优化策略。
[0007]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8]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包括监控主机;
[0009]工作站;
[0010]协调控制器;
[0011]其中,所述监控主机、工作站及协调控制器均采用双机冗余设置;
[0012]所述协调控制器、监控主机及工作站均与电网电控制连接;
[0013]所述协调控制器同时接入110kV受控子站、35kV受控子站、10kV受控子站及0.4kV受控子站信息,通过在智能电站中的MMS用于监控网络及GOOSE用于传送间隔闭锁信号和实时跳闸信号,形成区域并网电网;
[0014]其中,所述协调控制器用于协调控制源网荷储电力分配,所述协调控制器运行方式包括正常运行模式
[0015]以及通过协调控制器调节不同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及应对策略;
[0016]所述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包括:
[0017]110kV受控子站主网络电源线失电;
[0018]110kV受控子站主网或者35kV受控子站专线失电;
[0019]中心变电站主变失电;
[0020]所述电网故障运行状态一一对应的所述策略包括:
[0021]正常运行模式转保全站运行模式;
[0022]保全站运行模式转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
[0023]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转保重要负荷运行模式;
[0024]并通过协调控制器调节不同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及应对策略形成离网三级防失电综合保障体系。
[0025]所述110kV受控子站、35kV受控子站、10kV受控子站及0.4kV受控子站分别为不同电压的智能配电站。
[0026]所述110kV受控子站的“光伏加储能”、35kV受控子站的“水电加负荷”、10kV受控子站的“光伏加储能加负荷”及0.4kV受控子站的“储能加负荷”接入电网。
[0027]所述协调控制器在处于正常运行模式下,光伏与水电为负载供电富余,将富余电能为储能电池充电,电池充满后,再将富余电能逆向110kV进线输出电能;
[0028]光伏与水电为负载供电不足,则光伏、水电及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不足电能由110kV进线正向补充,优先通过储能电池供电直至亏电状态,则持续通过光伏、水电与110kV进线共同给负载供电,夜间则先耗尽储能电池电量,并通过水电与110kV进线共同给负载供电。
[0029]所述离网三级防失电综合保障体系包括:
[0030]第一级保全站、第二级保重点线路及第三级保重要负荷。
[0031]所述正常运行模式转保全站运行模式,在正常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检测中心变电站电源线失电,储能协调控制器基于检测离网的功率、电压、频率向储能站PCS下发调功率调压调频信号,提供保全站离网运行模式下所需电压和频率,当联络线全部失电,则断开中心变电站电源线开关,系统自动转为离网运行模式。
[0032]所述保全站运行模式转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检测110kV光储专线或35kV水电专线失电,断开与中心变电站连接开关,储能协调控制系统下发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信号及调压调频指令。
[0033]所述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转保重要负荷运行模式,检测中心变电站主变失电,断开与中心变电站主变10kV低压侧开关及非重要负荷,储能协调控制系统下发保重要负荷运行模式信号以及35kV水电站出力、线路投切、环网柜调节信号。
[0034]所述协调控制器处于黑启动运行模式下,通过110kV主变优先恢复重点线路供电,并通过110kV中心变电站支撑大电网恢复供电,进而实现电网及储能协调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0035]所述第一级保全站,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能量管控平台对35kV水电站、10kV重点线路及重要负荷的有序调节,保证停电期间足够大的保电范围、足够长的保电时间;
[0036]第二级保重点线路,在保全站的基础上,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能量管控平台对10kV重点线路及重要负荷的有序调节,保证停电期间足够大的保电范围、足够长的保电时间;
[0037]第三级保重要负荷,在保重点线路的基础上,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能量管控平台对10kV重点路线与小区线及重要负荷的有序调节保证停电期间足够大的保电范围、足够长的保电时间。
[0038]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39]本专利技术,通过水电、光伏、储能、负荷等终端信息同时、统一接入,形成并固化在水光储荷多端协同管控方面的技术协同。
[0040]本专利技术,基于接入信息,构建水光储荷统一调度与协同管理模型,据此生成不同运况下的优化策略,并基于协调控制器自身在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策略优化方面的技术改进,形成支撑各级调度辅助决策的有效策略。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专利技术协调控制器在不同状态下的管控逻辑图;
[004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协调控制器的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44]相较于以往的储能协调控制器,现有的储能协调控制器响应时间快、接入终端多、支持主备双机冗余配置且切换时间短,而储能协调控制器中,只在储能电站进行场景化(调峰、移峰填谷)应用,只接入储能变流器PCS作为受控终端且需在能量管理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相关业务指令。
[0045]同时,在电压等级方面,协调控制器控制的电压相对固定(直流侧1000V、交流测400V)。
[0046]此外,储能协调控制器智能仅接收并执行能量管理系统下发的调节指令,无法基于自身的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形成可供上级决策单元(如能量管理系统、调度)辅助决策或就地闭环管理的有效略,故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主机;工作站;协调控制器;其中,所述监控主机、工作站及协调控制器均采用双机冗余设置;所述协调控制器、监控主机及工作站均与电网电控制连接;所述协调控制器同时接入110kV受控子站、35kV受控子站、10kV受控子站及0.4kV受控子站信息,通过在智能电站中的MMS用于监控网络及GOOSE用于传送间隔闭锁信号和实时跳闸信号,形成区域并网电网;其中,所述协调控制器用于协调控制源网荷储电力分配,所述协调控制器运行方式包括正常运行模式以及通过协调控制器调节不同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及应对策略;所述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包括:110kV受控子站主网络电源线失电;110kV受控子站主网或者35kV受控子站专线失电;中心变电站主变失电;所述电网故障运行状态一一对应的所述策略包括:正常运行模式转保全站运行模式;保全站运行模式转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保重点线路运行模式转保重要负荷运行模式;并通过协调控制器调节不同电网故障运行状态及应对策略形成离网三级防失电综合保障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10kV受控子站、35kV受控子站、10kV受控子站及0.4kV受控子站分别为不同电压的智能配电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110kV受控子站的“光伏加储能”、35kV受控子站的“水电加负荷”、10kV受控子站的“光伏加储能加负荷”及0.4kV受控子站的“储能加负荷”接入电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协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控制器在处于正常运行模式下,光伏与水电为负载供电富余,将富余电能为储能电池充电,电池充满后,再将富余电能逆向110kV进线输出电能;光伏与水电为负载供电不足,则光伏、水电及储能电池为负载供电,不足电能由110kV进线正向补充,优先通过储能电池供电直至亏电状态,则持续通过光伏、水电与110kV进线共同给负载供电,夜间则先耗尽储能电池电量,并通过水电与110kV进线共同给负载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协调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岩吴佶思赵昱翔吴强万信书余新林明健段振斌程冰刘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