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大洲专利>正文

电子快速启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897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它主要由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可控硅开关电路、壳体组成。由于利用交流电路中可控硅的开关特性,和设计特别的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能以频率高达25Hz的速度开、关灯丝,实现快速启辉日光灯一开即亮。本启辉器具有启辉快速、稳定可靠、抗干扰强、寿命长等特点,是目前较先进实用的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日光灯启辉器,特别是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现有较先进的“全电子快速起辉器”(专利号94210738,1),采用全电子结构,能在0.5秒之内快速启辉日光灯。但是,它由于触发电路稳定性较差,存在着电压波动较大时会导至日光灯闪烁一下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干扰强稳定性好的电子快速启辉器。本技术可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本技术包括可控硅开关电路、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中,三极管BG发射极与可控硅SCR负极相接,BG集电极与SCR控制极相接电阻R1与R2串联,中点与电容C1相接,R1另一端与SCR正极相接,R2另一端与SCR控制极相接,C1的另一端与BG基极相接;电阻R3与SCR控制极和负极相接可控硅开关电路中,电容C2与二极管D1—D4的交流输入端并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视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由二极管D1—D4、可控硅SCR、电容C2组成可控硅开关电路,由三极管RG、电阻R1、R2、R3、电容C1组成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负载是日光灯灯丝。当日光灯电路接通电源时,220V交流电经镇流器和灯丝由D1—D4桥式整流变成直流电加至SCR正、负极两端,由R1、R2降压获得低压直流电加至SCR控制极。此时,R1、R2之间分压点对C1充电,C1开始充电时BG因基极为低电平而截止,而SCR导通灯丝通电,当C1充电完毕BG基极变为高电平,BG导通,SCR控制极为低平由导通变为当交流电压过零时关断,灯丝断电。因当BG导通时C1通过BG发射极放电,于是SCR关断时又从重复上述过程,BG不断振动触发SCR开、关灯丝,结果激发日光灯点亮。日光灯点亮后由于灯丝两端电压由220V变为110V,导至启辉器电路自动停止工作,日光灯处于正常发光状态,完成启辉日光灯的过程。实际上上述启辉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因为灯丝通、断电的频率较高,最高频率可达25HZ,因此,日光灯启辉时间极短,一开即亮。由于三极管BG集电极和发射极接在可控硅SCR的控制极和负极之间,因此,日光灯点亮后如遇到电压波动,只能使BG导通SCR控制极处于负偏置而可靠截止。所以,整个启辉器电路抗干扰能力较强,使日光灯发光稳定。参照图2,整个启辉器电路的电子元件装于壳体1内,壳体外型尺寸与普通启辉器相同,使用时将启辉器插进日光灯支架上的插座即可,更换极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启辉快速、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一种具实用性适合推广使用的新型启辉器。权利要求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由可控硅开关电路、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中,三极管BG发射极与可控硅SCR负极相接,BG集电极与SCR控制极相接电阻R1与R2串联,中点与C1相接,R1另一端与SCR正极相接,R2另一端与SCR控制极相接,C1的另一端与BG基极相接;电阻R3与SCR控制和负极并接可控硅开关电路中,电容C2与二极管D1—D4的交流输入端并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它主要由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可控硅开关电路、壳体组成。由于利用交流电路中可控硅的开关特性,和设计特别的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能以频率高达25Hz的速度开、关灯丝,实现快速启辉日光灯一开即亮。本启辉器具有启辉快速、稳定可靠、抗干扰强、寿命长等特点,是目前较先进实用的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文档编号H05B41/04GK2244799SQ9524616公开日1997年1月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大洲 申请人:陈大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快速启辉器,由可控硅开关电路、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晶体管振动触发电路中,三极管BG发射极与可控硅SCR负极相接,BG集电极与SCR控制极相接;电阻R1与R2串联,中点与C1相接,R1另一端与SCR正极相接,R2另一端与SCR控制极相接,C1的另一端与BG基极相接;电阻R3与SCR控制和负极并接;可控硅开关电路中,电容C2与二极管D1-D4的交流输入端并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洲
申请(专利权)人:陈大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