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8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包括针头套体和围绕针头套体入口设置的保护膜套筒,针头套体在入口处设有开口结构,针头套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开口结构一侧,保护膜套筒的首端连接于开口结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设方便,节约时间,提高了术前准备的效率;匹配性好,不易松动滑落;实用性强,方便操作人员握持和操作;隔离效果好,降低了感染风险。感染风险。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结节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良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具有创伤少、时间短、术后美观效果好的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
[0003]然而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乳腺微创旋切装置中,穿刺针是一次性使用、单独包装的无菌产品,而驱动器手柄是重复性使用的、非无菌器材,两者需要连接到一起配合使用。因此在手术前准备工作中,需要将连接好的乳腺微创旋切装置套上无菌保护套后,才能实施后续的乳腺微创旋切手术。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常规无菌保护套一般为塑料套筒,其形状、结构并不适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匹配性差,使用不便,易松动滑落,套设操作复杂,增加手术时间成本,且隔离效果差、易污染,增加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用于解决常规的无菌保护套使用不便、套设操作复杂、易污染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包括针头套体和围绕针头套体入口设置的保护膜套筒,所述针头套体入口处设有开口结构,所述针头套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开口结构一侧,所述保护膜套筒的首端连接于开口结构另一侧。所述针头套体用于容纳穿刺针,穿刺针为无菌部分,穿刺针从针头套体入口进入;所述保护膜套筒用于包裹连接驱动器手柄的非无菌部分,所述开口结构用于将无菌保护套束缚在穿刺针上,并且封闭保护膜套筒的首端,使针头套体和保护膜套筒相互隔绝。
[0006]在将无菌保护套套设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系统的过程中,穿刺针可以直接从针头套体入口进入,使得穿刺针包裹在所述针头套体中;所述保护膜套筒围绕针头套体入口设置,不阻碍乳腺微创旋切针与驱动器手柄的安装,且可以将乳腺微创旋切针的非无菌部分包裹;所述开口结构将无菌保护套束缚在穿刺针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其套设方便,操作简单,所述开口结构使无菌保护套不易松动滑脱,提高安全性。操作人员将所述针头套体从开口结构一侧拆卸,即可暴露穿刺针投入使用,方便快捷,简化步骤,节约时间,大大提高了术前准备的效率。所述开口结构使针头套体和保护膜套筒相互隔绝,对无菌的穿刺针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污染,并且将无菌部分和非无菌部分隔绝,降低污染风险。
[0007]具体地,套设完成后保护膜套筒的内侧面为非无菌面,与连接穿刺针及驱动器手柄的非无菌部分相贴;外侧面为无菌面,操作人员可接触,能够满足手术无菌操作的要求。
[0008]进一步地,无菌保护套还包括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围绕针头套体设置在针头套体的侧面,所述保护膜套筒堆叠设置在收纳结构内。散开的保护膜套筒所占空间较大、难以控制且容易受污染。所述收纳结构收纳堆叠的保护膜套筒,使无菌保护套便于携带,容易
套设,为穿刺针从针头套体入口进入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也避免了保护膜套筒被污染。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套体和收纳结构形成一体化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呈圆柱状。所述针头套体和收纳结构互不脱离,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确保堆叠的保护膜套筒不会过早从收纳结构中释放出来。一体化的保护结构可以整体拆卸,使保护膜套筒包裹连接乳腺微创旋切针系统的非无菌部分后,所述针头套体连带收纳结构一起拆卸,不干扰穿刺针的正常使用。所述保护结构呈圆柱状,增大与操作人员手部的接触面积,易于握持,方便操作人员套设和拆卸。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套体呈圆筒状,两端分别为入口和出口,所述针头套体内径从出口到入口逐渐增大。所述针头套体匹配穿刺针的形状,方便套设于穿刺针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结构为树脂材质,安全稳定,拆卸过程中不会掉屑或造成污染。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收纳结构设有出膜口,所述保护膜套筒的末端靠近出膜口。所述出膜口用于释放堆叠的保护膜套筒。所述保护膜套筒的末端靠近出膜口,方便操作人员拉出保护膜套筒。此外,所述保护膜套筒的首端连接于开口结构另一侧,末端靠近出膜口,可以确保所述保护膜套筒在拉出的过程中,连接穿刺针的非无菌部分只可能接触保护膜套筒的内侧面,保护膜套筒的外侧面始终朝外,避免污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膜口的方向和针头套体入口的方向相同。操作人员插入穿刺针、拉出保护膜套筒均在同一侧进行,方便操作,也不易发生误触造成污染。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膜套筒的末端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穿过出膜口且暴露在收纳结构外。所述拉绳增加了无菌缓冲空间,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拉绳拉出保护膜套筒,方便快捷,操作难度低,且手部不必与保护膜套筒的内外侧面接触,降低污染风险。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结构为弹力束口圈。其圈口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扩张,方便穿刺针顺利地通过开口结构进入针头套体,同时能起到良好的束缚效果,隔开针头套体和保护膜套筒。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弹力束口圈将保护膜套筒的首端固定在穿刺针根部且紧贴穿刺针,使得在手术中穿刺针可以完整地露出且操作人员可能接触到的部分只有穿刺针和保护膜套筒的外侧面,能满足手术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套体与穿刺针形状相匹配,且针头套体长度为穿刺针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其配合性好,不容易松动滑落。所述针头套体长度应在能满足保护穿刺针的要求基础上方便穿刺针快速进入和保护结构整体的快速拆卸。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穿刺针可以直接从针头套体入口进入,所述保护膜套筒堆叠设置在收纳结构内,不阻碍乳腺微创旋切针与驱动器手柄的安装,套设方便,操作简单;操作人员通过拉绳拉出保护膜套筒,将所述针头套体从开口结构一侧拆卸,即可暴露穿刺针投入使用,方便快捷,简化步骤,节约时间。
[0020]所述保护结构易于握持,使用感较好,能快速整体拆装,提高了术前准备的效率,且安全稳定,不会掉屑或造成污染。
[0021]无菌保护套配合性好,不容易松动滑落,安全可靠。所述开口结构使针头套体和保护膜套筒相互隔绝,对无菌的穿刺针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污染;所述保护膜套筒包裹驱
动器手柄,使操作人员避免接触到非无菌部分,满足手术的无菌要求,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识说明:保护结构100,针头套体110,收纳结构120,针头套体出口130,针头套体入口140,开口结构200,保护膜套筒300,拉绳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5]实施例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套体和围绕针头套体入口设置的保护膜套筒,所述针头套体入口处设有开口结构,所述针头套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开口结构一侧,所述保护膜套筒的首端连接于开口结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围绕针头套体设置在针头套体的侧面,所述保护膜套筒堆叠设置在收纳结构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套体和收纳结构形成一体化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呈圆柱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微创旋切针的无菌保护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丹徐子懿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