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及多联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179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联机以及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多联机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组件、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器组件;室外换热器组件具有串联连接的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能够独立切换接入或脱离冷媒循环回路;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时,室外换热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串联连接的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两种换热器能够各自独立接入冷媒循环回路工作、也可以共同接入到冷媒循环回路工作,工作模式切换灵活,且能适应各种负荷、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多联机的可靠性和节能性得到大幅提升。可靠性和节能性得到大幅提升。可靠性和节能性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联机及多联机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联机
,尤其涉及配置风冷、水冷两种换热方式的多联机以及多联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风冷多联机及水源多联机,在其明显的优点下,也各有制约行业发展的弊端,在其明显的优点下,也各有制约行业发展的弊端。对于风冷多联机来说,具有控制简单、工程安装要求低、可靠性高、可快速制冷制热等优点,但也存在制热时容易结霜、除霜耗时久、高温环境下常规制冷或者制冷回油时容易高压保护等问题。对于水冷多联机来说,具有换热效率高、制热时一般不停机(无需切换到制冷模式除霜)等优点,但其对水质、水流量等有着较高的需求,过大的水流量需求在实际工程中很难满足。
[0003]基于风冷多联机及水冷多联机的优缺点,现有技术尝试将两者进行并联组合,例如双源热泵机组,采用翅片式冷凝器和壳管式冷凝器并联,在空气源(风冷)情况下用翅片式冷凝器,在水源(水冷)情况下用壳管式冷凝器,虽然可以在不同工况采用不同冷凝器,但是实际使用时仍然存在极大的局限,当两种冷凝器各自单独使用时,难以满足高温制冷、低温制热、低温除霜等特殊工况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比较差,当两种冷凝器同时使用时,冷凝器送出的冷媒温度存在差异,影响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热泵机组无法适应不同负荷、工况下的模式切换,本专利技术提出多联机以及多联机的控制方法,该多联机采用串联连接的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两种换热器能够各自独立接入冷媒循环回路工作、也可以共同接入到冷媒循环回路工作,工作模式切换灵活,且能适应各种负荷、工况下的使用需求,多联机的可靠性和节能性得到大幅提升。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多联机,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组件、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器组件;室外换热器组件具有串联连接的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能够独立切换接入或脱离冷媒循环回路;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时,室外换热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配置有与其并联连接的旁通管路,通过切换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使得对应的换热器接入或脱离冷媒循环回路。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连接在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口侧;风冷换热器的旁通管路为第一旁通管路,第一旁通管路连接风冷换热器的两端;水冷换热器的旁通管路包括:第二旁通管路和第三旁通管路,水冷换热器靠近风冷换热器的一端通过第二旁通管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组件作为蒸发器时的进口侧,水冷换热器远离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旁通管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组件作为蒸发器时的进口侧。
[0008]进一步的,节流组件包括:安装在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口侧的第一节流
阀、以及安装在第三旁通管路上的第三节流阀;第一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组件配置有与其并联的第四旁通管路,第四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水冷换热器远离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旁通管路直接连接压缩机的吸气侧,通过切换第二旁通管路至第四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使得室内换热器组件脱离或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0]进一步的,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用于切换冷媒循环流向的四通阀,多联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冷制冷模式、水冷制冷模式、双冷源制冷模式、风冷制热模式、水冷制热模式、双热源制热模式、回油模式、以及除霜模式中的至少两种;
[0011]当多联机处于风冷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风冷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2]和/或当多联机处于水冷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水冷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3]和/或当多联机处于双冷源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4]和/或当多联机处于风冷制热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风冷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5]和/或当多联机处于水冷制热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水冷换热器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6]和/或当多联机处于双热源制热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7]和/或当多联机处于回油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冷媒循环回路;
[0018]和/或当多联机处于除霜模式时,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组件中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均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室内换热器组件脱离冷媒循环回路。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换热器的水路连接在水循环回路中,水循环回路设有调节水温的冷却装置以及驱动水流动的水泵。
[0020]进一步的,水循环回路还设有与水冷换热器并联设置的末端设备。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应用于上述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多联机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每种工作模式均设置有其对应的进入条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联机的控制模式;若控制模式为自动模式,则采集多联机的运行参数,比较运行参数与不同工作模式的进入条件,在运行参数符合任意一种工作模式的进入条件时,将多联机切换到对应的工作模式。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冷制冷模式、水冷制冷模式、双冷源制冷模式、风冷制热模式、水冷制热模式、双热源制热模式、回油模式、以及除霜模式中的至少两种;
[0023]双冷源制冷模式的进入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第一设定高温或者压缩机的排气侧压力>第一设定高压;
[0024]回油模式的进入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第二设定高温或者压缩机的排气侧压力>第二设定高压;
[0025]双热源制热模式或者水冷制热模式的进入条件为下限设定低温<室外环境温度≤上限设定低温、且水冷换热器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均≥设定水温;
[0026]除霜模式的进入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上限设定低温、且压缩机的吸气侧压力<设定低压;
[0027]其中,第一设定高温>第二设定高温,第一设定高压>第二设定高压。
[0028]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9]在自动模式下,检测室外换热器组件中接入冷媒循环回路的换热器是否出现换热故障;
[0030]若是风冷换热器出现换热故障,则切换多联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联机,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组件、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具有串联连接的风冷换热器和水冷换热器,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水冷换热器均能够独立切换接入或脱离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当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换热器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水冷换热器均配置有与其并联连接的旁通管路,通过切换所述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使得对应的换热器接入或脱离所述冷媒循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换热器连接在所述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口侧;所述风冷换热器的旁通管路为第一旁通管路,所述第一旁通管路连接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两端;所述水冷换热器的旁通管路包括:第二旁通管路和第三旁通管路,所述水冷换热器靠近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作为蒸发器时的进口侧,所述水冷换热器远离所述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旁通管路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作为蒸发器时的进口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风冷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的出口侧的第一节流阀、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三旁通管路上的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配置有与其并联的第四旁通管路,所述第四旁通管路上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水冷换热器远离所述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旁通管路直接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通过切换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至所述第四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使得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脱离或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用于切换冷媒循环流向的四通阀,所述多联机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冷制冷模式、水冷制冷模式、双冷源制冷模式、风冷制热模式、水冷制热模式、双热源制热模式、回油模式、以及除霜模式中的至少两种;当所述多联机处于风冷制冷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所述风冷换热器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和/或当所述多联机处于水冷制冷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所述水冷换热器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和/或当所述多联机处于双冷源制冷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冷循环,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水冷换热器均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和/或当所述多联机处于风冷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所述风冷换热器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和/或当所述多联机处于水冷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所述室外
换热器组件中仅有所述水冷换热器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接入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和/或当所述多联机处于双热源制热模式时,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制热循环,所述室外换热器组件中所述风冷换热器和所述水冷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传涛武连发焦华超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