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66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包括:被体,所述被体包括人体储温区、两侧防钻风区、肩颈防钻风区、脚部防钻风区和重力袋固定区,所述重力袋固定区上可拆卸连接有防钻风重力袋;其中,所述人体储温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被体四周的重量较大,通过重力作用,被体能够更好的覆盖人体,防止被体边缘产生钻风现象。在双人使用时,通过在重力袋固定区内加装防钻风重力袋,使得被体中央重量增大,利用防钻风重力袋产生的重力作用,使得被体更加贴合人体,达到防钻风的效果。达到防钻风的效果。达到防钻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


[0001]本技术涉及羽绒被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

技术介绍

[0002]被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的床上用品,被子的种类多种多样,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被子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被子的质量好坏与功能性会直接影响人们睡眠质量,因此,好的被子不仅要求外观漂亮,更要求被子能够给身体提供一个适宜睡眠的良好的微环境。
[0003]羽绒被是人们常用的保暖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轻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羽绒被重量较轻,与人的身体贴合不紧密,人在翻身或移动的过程中,羽绒被会产生钻风现象,使人钻风受凉,降低了羽绒被的保暖度。并且双人使用的羽绒被的中间区域会产生较大的缝隙,更容易产生钻风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被体具有良好的储温和防钻风性能,并且能够在双人使用时使被体的中间区域达到防钻风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包括:被体,所述被体包括人体储温区、两侧防钻风区、肩颈防钻风区、脚部防钻风区和重力袋固定区。所述被体包括被面和填充在被面内的羽绒,所述被体还包括若干绗缝线或若干立衬,若干所述绗缝线或若干所述立衬将所述被体分为若干锁绒格子;所述人体储温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中部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所述两侧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两侧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被头处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被尾处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所述重力袋固定区设置在所述被体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重力袋固定区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被体的被头和被尾处,所述重力袋固定区上可拆卸连接有防钻风重力袋;其中,所述人体储温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
[0006]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人体储温区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侧防钻风区、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连接,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小于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
[0007]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为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的0.25~0.5倍。
[0008]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为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的0.5倍。
[0009]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两侧防钻风区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防钻风区和右侧防钻风区,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被体的被头和被尾处,所述肩颈防钻风区的两侧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防钻风区和所述右侧防钻风区连接。
[0010]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左侧防钻风区或所述右侧防钻风区包括若干形状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锁绒格子和两个形状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锁绒格子,两个所述三角形锁绒格子分别位于所述左侧防钻风区或所述右侧防钻风区的两端。
[0011]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左侧防钻风区和所述右侧防钻风区位于所述被体的被头处的所述直角三角形锁绒格子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肩颈防钻风区连接,所述左侧防钻风区或所述右侧防钻风区的所述平行四边形锁绒格子的锐角为45~60
°

[0012]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左侧防钻风区和所述右侧防钻风区位于所述被体的被尾处的所述直角三角形锁绒格子的一条直角边与所述脚部防钻风区连接,所述左侧防钻风区或所述右侧防钻风区的所述平行四边形锁绒格子的锐角为45~60
°

[0013]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被面包括第一被面、第二被面和立边,所述第一被面与所述第二被面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立边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被面的中部设有所述重力袋固定区。
[0014]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重力袋固定区为条状,所述防钻风重力袋包括袋体和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袋体内,所述袋体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重力袋固定区可拆卸连接。
[0015]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防钻风重力袋为条状,所述防钻风重力袋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所述重力袋固定区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袋体通过拉链与所述重力袋固定区可拆卸连接。
[0016]在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示例中,所述防钻风重力袋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防钻风重力袋有若干个,若干防钻风重力袋的所述袋体通过魔术贴与所述重力袋固定区可拆卸连接。
[0017]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包括人体储温区、两侧防钻风区、肩颈防钻风区和脚部防钻风区,人体储温区位于被体中部,两侧防钻风区、肩颈防钻风区和脚部防钻风区位于四周,并且两侧防钻风区、肩颈防钻风区和脚部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均高于所述人体储温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被体四周的重量较大,通过重力作用,被体能够更好的覆盖人体,防止被体边缘产生钻风现象。在双人使用时,通过在重力袋固定区内加装防钻风重力袋,使得被体中央重量增大,利用防钻风重力袋产生的重力作用,使得被体更加贴合人体,达到防钻风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元件标号说明:
[0022]100
ꢀꢀꢀꢀꢀꢀꢀꢀꢀꢀꢀꢀꢀꢀꢀ
被体
[0023]110
ꢀꢀꢀꢀꢀꢀꢀꢀꢀꢀꢀꢀꢀꢀꢀ
人体储温区
[0024]120
ꢀꢀꢀꢀꢀꢀꢀꢀꢀꢀꢀꢀꢀꢀꢀ
两侧防钻风区
[0025]121
ꢀꢀꢀꢀꢀꢀꢀꢀꢀꢀꢀꢀꢀꢀꢀ
左侧防钻风区
[0026]122
ꢀꢀꢀꢀꢀꢀꢀꢀꢀꢀꢀꢀꢀꢀꢀ
右侧防钻风区
[0027]123
ꢀꢀꢀꢀꢀꢀꢀꢀꢀꢀꢀꢀꢀꢀꢀ
直角三角形锁绒格子
[0028]124
ꢀꢀꢀꢀꢀꢀꢀꢀꢀꢀꢀꢀꢀꢀꢀ
平行四边形锁绒格子
[0029]130
ꢀꢀꢀꢀꢀꢀꢀꢀꢀꢀꢀꢀꢀꢀꢀ
肩颈防钻风区
[0030]140
ꢀꢀꢀꢀꢀꢀꢀꢀꢀꢀꢀꢀꢀꢀꢀ
脚部防钻风区
[0031]150
ꢀꢀꢀꢀꢀꢀꢀꢀꢀꢀꢀꢀꢀꢀꢀ
重力袋固定区
[0032]160
ꢀꢀꢀꢀꢀꢀꢀꢀꢀꢀꢀꢀꢀꢀꢀ
锁绒格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被体,所述被体包括被面和填充在被面内的羽绒,所述被体还包括若干绗缝线或若干立衬,若干所述绗缝线或若干所述立衬将所述被体分为若干锁绒格子;人体储温区,所述人体储温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中部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两侧防钻风区,所述两侧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两侧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肩颈防钻风区,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被头处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脚部防钻风区,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包括位于所述被体被尾处的若干所述锁绒格子;重力袋固定区,所述重力袋固定区设置在所述被体的上表面的中部,所述重力袋固定区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被体的被头和被尾处,所述重力袋固定区上可拆卸连接有防钻风重力袋;其中,所述人体储温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所述两侧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小于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的平均羽绒填充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储温区的边缘分别与所述两侧防钻风区、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连接,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小于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为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的体积的0.25~0.5倍。4.如权利要求2所述储温防钻风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储温区内的所述锁绒格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肩颈防钻风区和所述脚部防钻风区内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鹏
申请(专利权)人: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