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超瑞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145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包括电感线圈L和快速预热启动器K,其中电感线圈L由同一铁芯的两组线圈L↓[1]和L↓[2]串联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由电源电路KD、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和高压脉冲启动电路KQ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与L↓[1]和L↓[2]的连接点C及荧光灯一端灯丝相连接,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由预热电流电路KR↓[1]和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组成,预热电流电路KR↓[1]的两端与荧光灯管两端灯丝相连接,预热电流电路KR↓[1]中具有整流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在荧光灯灯丝两端连接预热电流电路,省去起辉器,灯丝阴极预热速度快,启动快,成功率高,彻底消除多次启动频闪以及启辉时间长的现象,使得灯管两端不易发黑,大幅度延长灯管寿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镇流器,特别是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的荧光灯镇流器主要有两种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电感镇流器是围绕荧光灯发光的两个条件而工作的一是对荧光灯灯丝阴极预热,从而使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二是产生高压,使荧光灯管内的气体和水银蒸汽迅速被电离,并产生弧光放电而发光。电子镇流器是利用电子电路产生800V以上的高频高压脉冲使荧光灯工作的,大多数电子镇流器没有对荧光灯灯丝预热,是属于典型的冷阴极启动;冷阴极启动会使灯丝阴极的氧化物质产生溅射现象,而使灯管寿命大为缩短;电子镇流器能实现快速启动着灯和节能,缺点是不耐用,灯管寿命短,可靠性差,即导致“节能不节钱”的现象。电感镇流器的优点是耐用;但普遍存在下面缺点一、启动时因预热不充分经常需要多次启动,导致多次启动频闪,眼睛感觉很不舒适;二、多次启动启辉器容易坏而要经常更换;三、往往启辉时间过长,导致荧光灯管两端发黑,缩短荧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92107581公开一种“低电压快速启动无功补偿镇流器”,它由方块1和方块2组成。方块1由铁芯电感器L和电容器C、电阻R组成。其中R、C并联以后与L串联,组成荧光灯管Lp工作后的限流(镇流)器件。方块2由无触点开关BG1、触发器件BG2、二极管D、非线性电压器件Z和电阻R1-R4、电容C1-C2组成荧光灯无触点启动电路。该电路是典型的恒流特性的电路,它采用了预热电路来代替起辉器,但它的恒流特性使它的预热电流受到限制,而且它的预热电流是交流电流,电感线圈L的感抗很大,不能快速预热;同时它产生的电压不够高,启动效果差。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它能对荧光灯灯丝阴极快速预热以保证荧光灯快速启动着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包括电感线圈L和快速预热启动器K,其中电感线圈L由同一铁芯的两组线圈L1和L2串联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由电源电路KD、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和高压脉冲启动电路KQ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与L1和L2的连接点C及荧光灯一端灯丝相连接,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由预热电流电路KR1和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组成,预热电流电路KR1的两端与荧光灯管两端灯丝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预热电流电路KR1中具有整流器件。本技术直接在荧光灯灯丝两端连接预热电流电路,省去起辉器,灯丝阴极预热速度快,启动快成功率高,彻底消除多次启动频闪以及启辉时间长的现象,使得灯管两端不易发黑,大幅度延长灯管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预热电流电路原理图;图4是预热电流电路第二实施例原理图;图5是预热电流电路第三实施例原理图;图6是预热电流电路第四实施例原理图;图7是预热电流电路第五实施例原理图;图8是预热电流电路第六实施例原理图;图9是预热电流电路第七实施例原理图;图10是预热电流电路第八实施例原理图。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图1、图2所示,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包括电感线圈L及预热启动电路K,其中电感线圈L由同一铁芯的两组线圈L1和L2串联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由电源电路KD、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和高压脉冲启动电路KQ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与L1和L2的连接点C及荧光灯一端灯丝相连接,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由预热电流电路KR1和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组成,预热电流电路KR1的两端与荧光灯两端灯丝相连接,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与预热电流电路KR1相连接,预热电流电路KR1中具有整流器件。预热电流电路KR1最好由单向可控硅VT1与二极管VD1串联构成,如图3所示;预热电流电路KR1还可以由双向可控硅VT1与二极管VD1串联构成,如图4所示;图5是图4的二极管VD1使用变化的电路原理图;预热电流电路KR1还可以由单向可控硅VT1构成,如图6所示;预热电流电路KR1还可以由双向可控硅VT1构成,如图7所示;预热电流电路KR1还可以由三极管VT1与二极管VD1串联构成,如图8所示;图9是图8的三极管VT1和二极管VD1使用变化的电路原理图;预热电流电路KR1还可以由继电器KJ的常开触点与二极管VD1串联构成,如图10所示。根据图2所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首先电源电路KD工作,电源电路KD由电容C2、电阻R13、二极管VD3组成。刚通电时,电源→灯丝A→电容C2→电阻R13→二极管VD3→电感线圈L2→电源,电容C2为其它电路提供直流电压工作。在电容C2充电过程中,预热电流电路KR1开始提供预热电流对灯丝进行预热,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根据荧光灯是否启动着灯来控制预热电流电路KR1如果荧光灯正常着灯,则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会控制预热电流电路KR1停止预热电流,从而对灯丝阴极停止预热,由高压脉冲启动电路KQ产生高压脉冲启动荧光灯着灯;如果荧光灯还未正常启动着灯,则预热电流电路KR1会再次工作,继续产生预热电流对灯丝阴极再预热。下面以图3的预热电流电路KR1组成的最佳实施例图2为例,说明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在预热电流电路KR1中,电流由交流电源→电感线圈L→灯丝B→二极管VD1→可控硅VT1(同时二极管VD1→电阻R1→可控硅VT1门极)→灯丝A→回到交流电源,是可控硅VT1导通,产生预热电流。由于预热电流电路KR1中具有整流器件,具体是由图3~图10中的二极管VD1、单向可控硅VT1、双向可控硅VT1,其作用是使通过电感L的电流是半波电流,这种电流会使电感L的铁心磁通严重饱和,从而使电感L的阻抗大幅度下降,导致通过电感L的预热电流比铁心磁通不饱和时增大好几倍,使得预热灯丝阴极的时间可以缩短好几倍,达到快速预热的目的。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由二极管VD2、VD4、三极管VT2~VT4、电阻R1~R12和电容C1、C3、C4、C5组成。当灯管还未正常着灯时,灯管两端灯丝A、B之间UAB电压较高,电流由灯丝A→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VD4→灯丝B,电阻R11两端电压UR11较高,使三极管VT4导通,则电阻R8两端电压UR8上升,电容C3两端电压UC3上升(此时电容C3已经三极管VT3→电容C3→电阻R8充电)→三极管VT3截止→电阻R4至电阻R5两端电压下降,这时一方面经电阻R7正反馈,使三极管VT4饱和导通,电容C3经电阻R6放电延时,保持三极管VT3继续截止,VT4继续导通;另一方面三极管VT2截止,电流经电阻R1对可控硅VT1触发,可控硅VT1导通,继续预热。当电容C3放电完至三极管VT3导通时,一方面电阻R4、R5两端电压上升,经电阻R7使三极管VT4截止,另一方面三极管VT2导通,电容C1两端电压下降,导致可控硅VT1截止,停止预热电流,至此实现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控制预热电流电路KR1对灯丝阴极A、B完成一次预热。如果灯管仍未正常启动着灯,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会继续上述过程,进行下一次预热过程。如果灯管正常启动着灯,UAB下降,则电阻R11两端电压下降,保持三极管VT4继续截止,继续保持可控硅VT1截止,实现停止预热电流的目的。高压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预热启动型镇流器,包括电感线圈L和快速预热启动器K,其中电感线圈L由同一铁芯的两组线圈L↓[1]和L↓[2]串联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由电源电路KD、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和高压脉冲启动电路KQ组成,快速预热启动器K与L↓[1]和L↓[2]的连接点C及荧光灯一端灯丝相连接,预热电流控制电路KR由预热电流电路KR↓[1]和着灯即停预热电流电路KR↓[2]组成,预热电流电路KR↓[1]的两端与荧光灯管两端灯丝相连接,其特征在于:预热电流电路KR↓[1]中具有整流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瑞
申请(专利权)人:梁超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