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支架,包括四组交叉支杆两两相连形成四个立面,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下端枢接在一底座上,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上端枢接在一连接座上,位于后立面的两底座上分别连接有一后支撑杆,后支撑杆分别穿过位于后侧的连接座,后支撑杆的顶部枢接接在一靠背连接座上,还设有两根靠背杆,各靠背杆的上端从靠背连接座穿出,各靠背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位于侧立面的支杆上,靠背杆包括直段和弯弧段,直段从靠背连接座向上穿出,弯弧段则位于后支撑杆前方,并朝向支架前端方向形成弯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一体展开或收折,且坐靠更舒适。且坐靠更舒适。且坐靠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椅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椅子,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椅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折叠椅由于具有轻便、可折叠的特点,既方便搬动又节省空间,广泛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或是方便携带作为户外用椅。常见的折叠椅包括有椅架及连接其上的椅布,其可进行整体收折,不少折叠椅中还同时设有靠背,在椅架中增加可同时展收的靠背杆及靠背布。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折叠椅,其主要由靠背管1
’
、支架部件2
’
、支撑管部件3
’
,支撑管部件3由四组交叉管组成,通过支架部件2连接在一起,靠背管1
’
为一直杆,由支架部件2
’
定位。这种折叠椅的缺点在于靠背管1
’
为一直杆,由于人体的脊椎是曲线的,折叠椅的直靠背不能很好的支撑人的腰部,坐的时候也无法根据使用需求实现一定的仰靠动作。所以此种折叠椅虽然折叠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并不舒适,不能使人体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椅支架,其结构简单,可实现一体展开或收折,且坐靠更舒适。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折叠椅支架,包括四组交叉支杆两两相连形成四个立面,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下端枢接在一底座上,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上端枢接在一连接座上,位于后立面的两底座上分别连接有一后支撑杆,后支撑杆分别穿过位于后侧的连接座,后支撑杆的顶部枢接接在一靠背连接座上,还设有两根靠背杆,各靠背杆的上端从靠背连接座穿出,各靠背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位于侧立面的支杆上,靠背杆包括直段和弯弧段,直段从靠背连接座向上穿出,弯弧段则位于后支撑杆前方,并朝向支架前端方向形成弯弧。
[0007]进一步,靠背杆位于后支撑杆的外侧,直段在支架展开时倾斜位于后支撑杆的上方。
[0008]进一步,靠背连接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后支撑杆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连接靠背杆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形成穿孔,后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孔中,靠背杆穿过并枢接在第二连接孔中。
[0009]进一步,第二连接孔的中部形成一供靠背杆的直段穿过的圆孔,圆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可直段倾斜后仰的斜槽。
[0010]进一步,靠位于两侧的侧立面的交叉支杆中,上端部连接至位于后方连接座上的支杆的上端设有一滑块,滑块外侧面枢接一U型块,靠背杆的下端枢接在U型块中。
[0011]进一步,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椅布,椅布包括坐布和靠背布,四个连接座之间连接有坐布形成座部,两靠背杆之间连接有靠背布形成靠背部,坐布与靠背布连接为一体,椅布伴
随支架收折和展开。
[0012]进一步,靠背布通过两靠背杆支撑形成靠背部,位于下方的靠背布受两侧弯弧段支撑形成隆起的腰部支撑部。
[0013]进一步,位于前立面的交叉支杆的上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扶手段,扶手段至靠背杆之间连接扶手布。
[0014]本技术通过在可折叠椅架中增加了具有弧度支撑的靠背杆,使椅架实现坐靠更舒适,且折叠椅整体结构简单,无需进行大幅度变化,支架可实现一体展收,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的一种折叠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靠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中靠背连接座的剖面图(显示第二连接孔);
[0021]图7为本技术中靠背连接座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3]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折叠椅支架,包括四组交叉支杆11两两相连形成四个立面,即前立面、后立面及位于两侧的侧立面,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11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下端枢接在一底座12上,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11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上端枢接在一连接座13上。本技术中,位于后立面的两底座上分别连接有一后支撑杆2,后支撑杆2分别穿过位于后侧的两连接座13,后支撑杆2的顶部枢接接在一靠背连接座3上。进一步,还设有两根靠背杆4,各靠背杆4的上端从靠背连接座3中穿出,各靠背杆4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位于侧立面的支杆11上。其中,靠背杆4包括直段41和弯弧段42,直段41从靠背连接座3向上穿出,弯弧段42位于靠背连接座3的下方,弯弧段42则位于后支撑杆2前方,并朝向支架前端方向形成弯弧。
[0024]具体的,可使靠背杆4位于后支撑杆2的外侧,使靠背杆4更好配合收折。为使靠背杆4可形成倚靠仰角,靠背杆4中的直段41在支架展开时倾斜位于后支撑杆2的上方,如图4所示。结合图5至图7所示,靠背连接座3上设有用于连接后支撑杆2的第一连接孔31和用于连接靠背杆4的第二连接孔32。可令第一连接孔31从靠背连接座3的底部从下向上延伸且位于靠背连接座3内,第二连接孔32则形成穿孔,后支撑杆2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孔31中,靠背杆4穿过并枢接在第二连接孔32中。连接时,可令靠背连接座3的中部横穿有一第一枢接孔33,令一枢接轴(图中未示出),枢接轴同时穿过后支撑杆2和靠背杆4,将后支撑杆2和靠背杆4进行枢接,再于靠背连接座3上设置一与第一枢接孔33形成垂直且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错开的第二枢接孔34,再通过一枢接轴穿过第二枢接孔34将后支撑杆2定位。在第二连接孔32的中部形成一供靠背杆4的直段41穿过的圆孔321,圆孔32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可直段
倾斜后仰的斜槽322,从而可令直段41枢接在第二连接孔32内并配合。
[0025]对于靠背杆4的下端,为使靠背杆4在支架展收时能够配合实现一体展收,在位于两侧的侧立面的交叉支杆11中,上端部连接至位于后方连接座13上的支杆11的上端设有一滑块14,滑块14可形成套接在支杆11上滑动的套管,滑块14外侧面枢接一可转动的U型块141,靠背杆4的下端枢接在U型块中。
[0026]折叠椅支架包括有座部和靠背部,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椅布(图中未示出),椅布连接于座部及靠背部上伴随支架收折和展开。椅布包括坐布和靠背布,四个连接座13之间连接有坐布形成座部,两靠背杆4之间连接有靠背布形成靠背部,坐布与靠背布连接为一体(靠背布的下端连接在坐布上),靠背布通过两靠背杆支撑形成靠背部,且位于下方的靠背布受两侧弯弧段42支撑形成隆起的腰部支撑部,可更好的为使用者形成腰部支撑,无需借助靠枕就形成腰靠,更符合人体工学,使坐靠更舒适。进一步,位于前立面的交叉支杆11的上端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扶手段111,扶手段111至靠背杆2之间连接扶手布(图中未示出),形成座椅扶手。
[002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椅支架,包括四组交叉支杆两两相连形成四个立面,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下端枢接在一底座上,各立面中交叉的支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立面的支杆的上端枢接在一连接座上,其特征在于:位于后立面的两底座上分别连接有一后支撑杆,后支撑杆分别穿过位于后侧的连接座,后支撑杆的顶部枢接接在一靠背连接座上,还设有两根靠背杆,各靠背杆的上端从靠背连接座穿出,各靠背杆的下端可滑动连接在位于侧立面的支杆上,靠背杆包括直段和弯弧段,直段从靠背连接座向上穿出,弯弧段则位于后支撑杆前方,并朝向支架前端方向形成弯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支架,其特征在于:靠背杆位于后支撑杆的外侧,直段在支架展开时倾斜位于后支撑杆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支架,其特征在于:靠背连接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后支撑杆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连接靠背杆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形成穿孔,后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孔中,靠背杆穿过并枢接在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三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