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集中供热系统分为若干个供热环路,每个供热环路由独立的环路控制系统控制,将各个供热环路分为若干区域;S2、开始供热;S3、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S4、若室内温度大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关闭,且不参与调控,随后重复S3;S5、若室内温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打开,进行调控;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用户的热量平衡,提高热量利用率,节约资源,增加人体舒适度,通过判断各个区域内温度的温度变化率;同时可以调配热能分布,使供热更加和谐,提高热能使用率,节约资源。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设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设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管网用户热力不平衡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经常常出现的一个现象:由于用户的楼层、供暖房间所处位置(末端处于有利或不利位置)等其它原因导致用户供热量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各区域冷热不均。偏热的区域可能会产生能源浪费,而偏冷的区域出现用户舒适度下降,投诉增多的现象。
[0003]针对此问题常用的技术调控手段有:使用平衡阀对热用户流量进行重新分配控制;在末端安装温控调节阀对热用户进行流量调节控制;在管道安装压差控制阀调控不利环路与有利环路的压差;在用户末端安装能量表与调节阀进行热量控制等方式来解决热平衡问题以及减少系统能耗。
[0004]在实际调控时,某些地区的建筑处于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时,围护结构传热量变化较大。通常在没有阳光与阳光充足两个不同情况时,建筑各供暖区域的围护结构传热量差异较大,这时容易出现建筑供暖区域冷热不均:假设在供热系统刚开始供暖时,建筑的“阳面”(主要指向阳的南面,其次是指同样有日照条件的东西面(特指北半球))与“背阴面”(主要是指无日照条件的北面(特指北半球)区域的温度均没有达到设定温度,此时所有调节流量的阀门均处于最大开度,而建筑阳面很有可能由于围护结构传热过高,而先于建筑“背阴面”到达室内设定温度,在室内温度到达设定值后,此时“阳面”区域的调节阀才会关闭或者处于更小的开度,此时“背阴面”的供暖效果才开始提升,直至慢慢到达设定温度。所以在天气较好,阳光充足时,从供热开始,建筑所有区域满足温度升高直至到达设定温度的这个过程中,建筑“阳面”会提前满足温度设定需求,造成了“背阴面”用户相对的舒适度下降,投诉增多。甚至有些情况下,“阳面”区域即使流量调节阀全关闭,室内温度还是会逐渐高于设定温度,造成过热,而“背阴面”很难达到设定的室内温度。
[0005]在某些地区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用户二次供热量常常出现冷热不均现象,常见的调控方式为增加温控阀调控、增加各种平衡阀调节流量,但如果不考虑围护结构传热量的变化,在阳光充足时,还是会导致建筑“阳面”室内温度上升过快、室内温度比建筑“背阴面”更快达到设定值,建筑内部供热区域出现冷热不均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用户二次供热量常常出现冷热不均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中热量平衡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设备及应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集中供
热系统分为若干个供热环路,每个供热环路由独立的环路控制系统控制,将各个供热环路分为若干区域;S2、开始供热;S3、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S4、若室内温度大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关闭,且不参与调控,随后重复S3;S5、若室内温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打开,进行调控;S6、按时间间隔z分钟采集室内温度变化率,即采集单个供热环路内各区域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计算出每隔z分钟的单个供热环路内各区域内的室内温度变化速率T
ch
/min;S7、延时n分钟后,对建筑室内整体温度进行调控;S8、判断是否所有区域均满足需求;S9、若所有区域均满足需求,则结束调控;S10、若有区域不满足需求,则延时n+t分钟后,其中t≤60min;对供热环路内各区域进行温度调控;S11、判断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是否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S12、若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延时e分钟后,则提高热水循环泵的频率;其中,延时的e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为间隔时间z的整数倍;S13、延时r分钟后,重复S8
‑
S12。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S6中间隔时间z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间隔时间z设置为0.1min
‑
10min,所述步骤S7中,延时的n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n为z的整数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S7中具体步骤如下:S7.1、延时n分钟后,计算并判断各区域内室内温度变化率是否合格,即根据温度变化率计算出供热环路内室内温度到达最低供暖温度所需的时间,并判断该时间是否在设定的时间T之内;S7.2、若室内温度变化率不合格,则温度控制阀保持最大开度100%;S7.3、若室内温度变化率合格,则判断合格区域是否位于建筑“阳面”;S7.4、若不在“阳面”区域,则温度控制阀保持原有状态,即全开;S7.5、若在“阳面”,则判断是否满足以下条件:1、区域室内温度变化率高于温度变化率平均值;2、“阳面”外墙安装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比“背阴面”外墙安装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温度高;S7.6、若仅满足条件1,则温度控制阀逐渐关小,且温度控制阀最小开度设置为10%
‑
30%;S7.7、若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则温度控制阀逐渐关小,直至温度控制阀完全关闭;S7.8,步骤S7.2、S7.4、S7.6和S7.7完成后,延时w分钟后,重复S7.1
‑
S7.7,其中延时的w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为间隔时间z的整数倍。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S7.3中,“阳面”为系统内预设的固定为阳面区域。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S7.7中,温度控制阀的最小开度为0%;步骤S7.6中,温度控制阀的最小开度为20%。
[0012]所述步骤S8中需求为对供热环路内区域温度变化率不合格的区域的设计供热流量进行求和,得出的结果如果达到该区域的总设计供热流量的q%以上时,认定该区域未能满足供热需求,q%范围为2%~30%。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S10中对供热环路内各区域进行温度调控的具体步骤如下:S10.1、判断不合格区域的总设计供热流量是否达到该区域的总设计供热流量的q%以上;S10.2、若小于q%,,则供热环路所有总流量调节阀保持位置不变;S10.3、若大于等于q%,则环路控制器将调控结果上传至供热系统主控制器,供热系统主控制器再次进行平衡热量分配;S10.4、判断供热环路内平均温度变化率是否满足需求,即(预设达温时间(xx分)
‑
当前时间(xx分))/温度变化率+当前温度<预设温度
‑
当前室内温度
‑
0.5;S10.5、若不满足需求,则环路总流量调节阀逐渐开大;S10.6、若满足需求,则环路总流量调节阀逐渐关小;S10.7、当S10.5和S10.6完成后,判断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是否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S10.8、若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则进行S12;S10.9、若当前环
路总流量调节阀未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则延时k分钟后,重复S10.1
‑
S10.8,其中,延时的k分钟大于间隔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集中供热系统分为若干个供热环路,每个供热环路由独立的环路控制系统控制,将各个供热环路分为若干区域;S2、开始供热;S3、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S4、若室内温度大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关闭,且不参与调控,随后重复S3;S5、若室内温度小于温控器设定温度,则温度控制阀打开,进行调控;S6、按时间间隔z分钟采集室内温度变化率,即采集单个供热环路内各区域内的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计算出每隔z分钟的单个供热环路内各区域内的室内温度变化速率T
ch
/min;S7、延时n分钟后,对建筑室内整体温度进行调控;S8、判断是否所有区域均满足需求;S9、若所有区域均满足需求,则结束调控;S10、若有区域不满足需求,则延时n+t分钟后,其中t≤60min;对供热环路内各区域进行温度调控;S11、判断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是否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S12、若当前环路总流量调节阀开至最大或关至最小,延时e分钟后,则提高热水循环泵的频率;其中,延时的e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为间隔时间z的整数倍;S13、延时r分钟后,重复S8
‑
S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间隔时间z根据需求设定,所述间隔时间z设置为0.1min
‑
10min,所述步骤S7中,延时的n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n为z的整数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具体步骤如下:S7.1、延时n分钟后,计算并判断各区域内室内温度变化率是否合格,即根据温度变化率计算出供热环路内室内温度到达最低供暖温度所需的时间,并判断该时间是否在设定的时间T之内;S7.2、若室内温度变化率不合格,则温度控制阀保持最大开度100%;S7.3、若室内温度变化率合格,则判断合格区域是否位于建筑“阳面”;S7.4、若不在“阳面”区域,则温度控制阀保持原有状态,即全开;S7.5、若在“阳面”,则判断是否满足以下条件:1、区域室内温度变化率高于温度变化率平均值;2、“阳面”外墙安装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比“背阴面”外墙安装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温度高;S7.6、若仅满足条件1,则温度控制阀逐渐关小,且温度控制阀最小开度设置为10%
‑
30%;S7.7、若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2,则温度控制阀逐渐关小,直至温度控制阀完全关闭;S7.8,步骤S7.2、S7.4、S7.6和S7.7完成后,延时w分钟后,重复S7.1
‑
S7.7,其中延时的w分钟大于间隔时间z,且为间隔时间z的整数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集中供热系统末端热量平衡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睿,周淑华,张璐,任亚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宏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