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循迹无接触爬楼配送车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自循迹无接触爬楼配送车,属于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0003]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 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0004]面对老龄化与传统家庭观念的双重需求,智慧家居养老服务是解决我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的创新举措,既考虑到老年人自身渴望在家安享晚年的愿望,又兼顾到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保障。但目前智慧家居养老服务面临着一些问题。以社区助老食堂服务为例,社区助老食堂给老人提供了就餐服务,大多数老年人居住在老旧小区,多数老旧小区的楼层多为6层,并且未装有电梯设备,老年人上下楼非常不方便,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了上门送餐服务。随着上门送餐需求量的增大,送餐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所以急需一款可以替代人工的爬楼配送车。
[0005]另外,现在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冠疫情的常见传播途径。鉴于此,人们希望在住宅区实现无接触配送,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无接触配送车应运而生,它可以做到无人操作,智能循迹定点,将物品送到居民指定的位置,满足防疫无人接触的要求。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六轮轮系实现爬楼配送功能;应用力矩平衡原理采用同步带实现实时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循迹无接触爬楼配送车,包括载货装置、重心调节装置、爬楼装置、视觉识别装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装置包括载货筐(5)、导向杆(9)、左限位块(10)、右限位块(12)、竖直杆(13);所述载货筐(5)为长方体结构,通过螺栓与配重滑块(8)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13)上端通过螺纹与导向杆(9)固定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载货板(21)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块(10)、右限位块(12)各有两个通孔;所述导向杆(9)穿过左限位块(10)、右限位块(12)上的通孔,通过螺钉将左限位块(10)、右限位块(12)固定在导向杆(9)的左右部位,限制配重滑块(8)的左右运动范围;所述重心调节装置包括支座(2)、同步带(4)、右滚轮(6)、配重滑块(8)、重力传感器(11)、载货板(21)、直流伺服电机(23)、左滚轮(24)、左滚轮轴(25)、左圆管短支座(26)、轴承(27)、直流伺服电机联轴器(28)、右圆管短支座(29)、右滚轮轴(30);所述重力传感器(11)有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载货筐(5)下方,并置于左限位块(10)及右限位块(12)的正上方,检测上楼或下楼时货物重心位置,调节载货装置的重心并保持平衡;所述配重滑块(8)两端留孔穿过导向杆(9),下端与同步带(4)固定连接,随同步带(4)左右运动;所述左圆管短支座(2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载货板(21)上;所述左滚轮轴(25)通过轴承(27)固定安装在左圆管短支座(26)中;所述左滚轮(24)通过键与左滚轮轴(25)相连接;所述右圆管短支座(2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载货板(21)上;所述右滚轮轴(30)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右圆管短支座(29)中;所述右滚轮(6)通过键与右滚轮轴(30)相连接;所述同步带(4)绕过左滚轮轴(25)、右滚轮轴(30);所述直流伺服电机(23)通过直流伺服电机联轴器(28)与左滚轮轴(25)连接,左滚轮轴(25)带动左滚轮(24)转动,左滚轮(24)带动同步带(4)转动;所述载货板(21)上端通过螺栓与竖直杆(13)固定连接,下端通过螺栓与支座(2)固定连接;所述支座(2)通过螺栓与矩形支座(1)连接;所述爬楼装置包括矩形支座(1)、减速电机(3)、桥型管(7)、后轮(14)、直圆管(15)、V型管(16)、柔性连接管(17)、前轮(18)、连接板(19)、减速电机支架(20)、减速电机联轴器(22);所述矩形支座(1)为框架结构,上端通过螺栓与支座(2)固定连接;所述V型管(16)穿过矩形支座(1),通过螺栓与矩形支座(1)固定连接;所述桥型管(7)与直圆管(15)通过卡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9)下端与柔性连接管(17)通过螺栓相连接,上端与V型管(16)通过螺栓相连接,保证前轮(18)竖直方向运动灵活;所述柔性连接管(17)用于连接前轮(18)的前后两部分,且固定前后两部分呈90
°
;所述爬楼装置为六轮轮系结构,四个前轮(18)两两垂直安装构成前进轮,两个后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英,韩金龙,徐晓宇,李睿,李旭东,龚信汝,董哲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