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浆和隔离墙联合使用控制建构筑物变形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具体涉及施工过程中控制隧道等建构筑物变形的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基坑开挖的过程为例,土体的卸荷作用会导致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引起相邻的建构筑物产生位移变形。对地铁隧道而言,当隧道位于基坑侧边时,坑内土体开挖的卸荷,会导致坑外隧道隆起,同时,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会导致隧道底部土体损失,继而引发隧道下沉,这些变形会导致地铁盾构隧道或者车站结构产生大变形,甚至引起管片开裂、墙体开裂以及渗漏水等严重病害的情形。
[0003]以地铁隧道为例,为减小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常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现有变形控制措施分为被动控制措施与主动控制措施。其中,被动控制措施虽有利于减小隧道变形,但工程实践表明,被动措施一般在基坑开挖前已提前确定,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般无法主动、适时地控制隧道变形,且通常会造成基坑造价显著增高,工期显著增长,此外,单一的被动措施很难实现邻近已运营隧道的mm级变形控制。
[0004]注浆是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浆和隔离墙联合使用控制建构筑物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挖设基坑前或基坑开挖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或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位于基坑和拟纠偏的建构筑物之间的注浆孔的位置、数量,位于注浆孔内下部的注浆膨胀区域的范围以及位于基坑和注浆孔之间的隔离墙的位置、埋深;步骤二、准备注浆管,每根注浆管由绑扎在一起的A管与B管组成,所述的A管与B管的轴线平行且顶面平齐,所述的B管的长度大于A管的长度,所述B管的底壁与A管的底壁之间的区域为注浆膨胀区域;步骤三、在预设的隔离墙位置处的地面上开槽,然后在开槽内浇筑隔离墙,所述隔离墙平行于建构筑物布置,所述的隔离墙靠近建构筑物一侧的外壁与注浆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2m,隔离墙为水泥土搅拌墙;步骤四、按照设定的位置采用钻孔机钻注浆孔,钻孔采用泥浆护壁;步骤五、在隔离墙内侧开挖基坑,同时根据布置在拟纠偏建构筑物上的测点,通过仪器分段测量拟纠偏建构筑物的水平变形,当水平变形超过基坑施工前设定的报警值时,根据实测得到的拟纠偏建构筑物水平变形结果,在与水平变形相对应位置处的注浆孔中插入注浆管,执行以下注浆过程使拟纠偏建构筑物的水平变形减小至报警值以下:第一步,通过B管注入水泥浆,直至注浆孔内流出水泥浆,以确保整个注浆孔内填满水泥浆;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叶涛,夏曾银,赵岗领,韩圣章,刁国君,何占江,王雷,刘亚辉,郭华军,王志春,刘颖,马小龙,李现军,梁安平,孟灵波,饶杨,张坦,王刚,程雪松,郑刚,糜同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天津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铁隧建筑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