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71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包括窗框、固定窗扇、活动窗扇和驱动机构,固定窗扇固定安装在窗框内并位于窗框下部内侧,活动窗扇活动安装在窗框的外侧导轨内并能由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从而关闭或者打开窗户,固定窗扇的顶部外侧设有弹性支撑部,活动窗扇的玻璃偏心设置在活动窗扇的边框中靠近内侧的位置;本专利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能够有效解决活动窗扇下降时容易夹手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不易失灵。工作稳定可靠不易失灵。工作稳定可靠不易失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是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建筑的封闭阳台、居室或办公室窗扇一般都为平开式或推拉式,在晴朗的气候条件下不能实现完全开启,室内享受不到更好的通风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窗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电动升降窗用于阳台封闭及窗户,其结构主要包括外侧的活动窗扇和内侧的固定窗扇(内侧指的是室内侧,外侧指的是室外侧),其好处是外侧的活动窗扇下降时可以完全开启,通风面积大,因此广受欢迎。但活动窗扇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活动窗扇的上边框内沿具有一定深度(上边框内沿深度即上边框内侧边与玻璃内侧之间的距离),若用户手扶固定窗扇顶部时手指容易伸出至活动窗扇的上边框内沿下方,当活动窗扇下降到接近底部时,活动窗扇的上边框会与固定窗扇的顶部交错,很容易出现夹手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问题,目前有些现有技术在容易夹手的区域设置电子传感器,在夹手发生前进行提醒或者在夹手发生时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这种方式正常工作时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是结构复杂,制造、维护成本高,而且工作不稳定可靠,容易因存在检测死角或者电子系统延迟、故障等原因而导致工作失灵,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能够有效解决活动窗扇下降时容易夹手的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不易失灵。
[0004]本技术任务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包括窗框、固定窗扇、活动窗扇和驱动机构,固定窗扇固定安装在窗框内并位于窗框下部内侧,活动窗扇活动安装在窗框的外侧导轨内并能由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从而关闭或者打开窗户,其特征在于,固定窗扇的顶部外侧设有弹性支撑部,活动窗扇的玻璃偏心设置在活动窗扇的边框中靠近内侧的位置。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窗扇的玻璃朝向内侧偏心设置,以使活动窗扇上边框的内沿深度与外沿深度之比小于1:3。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窗扇的玻璃朝向内侧偏心设置,以使活动窗扇上边框的内沿深度小于5mm。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弹性胶条、毛条或者由弹簧弹性支撑的活动板。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升降窗还包括扶手梁,扶手梁沿着所述固定窗扇的上边框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窗扇顶部,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弹性胶条,扶手梁的外侧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弹性胶条的上安装槽。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胶条的内侧卡嵌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槽内,弹性胶条的外侧凸出于固定窗扇的外侧边且为空心结构。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窗扇的上边框内沿处设有倒角胶条。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手梁为空心结构,其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驱动机构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朝下,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固定窗扇的上边框,扶手梁的容置槽罩在驱动机构之外,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勾盖,勾盖沿活着动窗扇的下边框长度方向延伸并与之固定连接,勾盖的内侧设有凸出于活动窗扇内侧边的勾槽,勾槽内安装有下密封胶条,所述扶手梁的外侧底部还设有沿所述扶手梁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安装槽,下安装槽内设有上密封胶条,下安装槽的外侧壁的下端朝下正对所述下密封胶条,所述勾槽的内侧壁上端朝上正对所述上密封胶条。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扶手梁的内侧顶部还设有向内延伸的扶手托板。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具有以下优点:活动窗扇的玻璃朝向内侧偏心设置,从而可以在不降低活动窗扇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活动窗扇上边框的内沿深度,当用户手扶固定窗扇顶部时可以有效降低手指伸出至活动窗扇上边框内沿下的深度,通过在固定窗扇的顶部外侧设置弹性胶条,当活动窗扇向下移动时,活动窗扇的上边框内沿即使意外压住手指,手指受到的压力会通过下部的弹性胶条进行下陷缓冲从而不易受到挤压伤害,在活动窗扇继续下行过程中,由于活动窗扇上边框的内沿深度较小,因此手指在受压下陷过程中容易从活动窗扇上边框的内沿下方挤出,从而也不易受到挤压伤害,另外,在手指受压下陷的过程中,人体本能也会促使手指收回而避免被挤压受伤。而且,该产品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成本低,工作不稳定可靠,不会因存在检测死角或者电子系统延迟、故障等原因而导致工作失灵。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例中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省略窗框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中扶手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中勾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窗框,2、固定窗扇,21、固定窗扇的玻璃,3、活动窗扇,31、活动窗扇的玻璃,4、驱动机构,5、扶手梁,51、上安装槽,52、下安装槽,53、容置槽,54、扶手托板,55、第一连接结构,6、勾盖,61、勾槽,62、第二连接结构,7、弹性胶条,8、倒角胶条,91、上密封胶条,92、下密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进行间接连接;本专利中内侧指的是室内侧,外侧指的是室外侧。
[0024]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包括窗框1、固定窗扇2、活动窗扇3和驱动机构4,固定窗扇2固定安装在窗框1内并位于窗框1下部内侧,活动窗扇3活动安装在窗框1的外侧导轨内并能由驱动机构4驱动上下移动从而关闭或者打开窗户,固定窗扇2的顶部外侧设有弹性支撑部,活动窗扇的玻璃31偏心设置在活动窗扇3的边框中靠近内侧的位置,本实施例中优选活动窗扇的玻璃31朝向内侧偏心设置至活动窗扇3上边框的内沿深度与外沿深度之比小于1:3(上边框内沿深度即上边框内侧边与玻璃内侧之间的距离,外沿深度即上边框外侧边与玻璃外侧之间的距离),具体尺寸为活动窗扇3上边框的内沿深度小于5mm;本实施例中优选弹性支撑部为弹性胶条7,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支撑部也可以为毛条或者由弹簧弹性支撑的活动板;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为驱动电机及相配合的传动机构,应当理解的是,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属于现有技术,本专利中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和限定。
[0025]本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包括窗框(1)、固定窗扇(2)、活动窗扇(3)和驱动机构(4),固定窗扇(2)固定安装在窗框(1)内并位于窗框(1)下部内侧,活动窗扇(3)活动安装在窗框(1)的外侧导轨内并能由驱动机构(4)驱动上下移动从而关闭或者打开窗户,其特征在于,固定窗扇(2)的顶部外侧设有弹性支撑部,活动窗扇(3)的玻璃偏心设置在活动窗扇(3)的边框中靠近内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扇(3)的玻璃朝向内侧偏心设置,以使活动窗扇(3)上边框的内沿深度与外沿深度之比小于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窗扇(3)的玻璃朝向内侧偏心设置,以使活动窗扇(3)上边框的内沿深度小于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弹性胶条(7)、毛条或者由弹簧弹性支撑的活动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升降窗还包括扶手梁(5),扶手梁(5)沿着所述固定窗扇(2)的上边框长度方向延伸并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窗扇(2)顶部,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弹性胶条(7),扶手梁(5)的外侧顶部设有用于安装弹性胶条(7)的上安装槽(5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夹手的电动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胶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鑫阳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