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69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属于XXX技术领域,包括:垫子主体,所述垫子主体内部在纵向上开设有气管槽,所述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侧紧邻的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一侧紧邻的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管,所述垫子主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条状气囊,所述条状气囊内部设置有气腔,所述条状气囊上端面盖设有垫罩,所述垫罩四角处下部固定连接有扣绳。由此,能够实现自动调整垫面与患者身体的接触位置,避免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同时设置有可更换拆卸的垫罩,在满足柔软透气的同时可以在垫罩面被污染时立即更换确保与患者接触的垫罩面干净清洁。面干净清洁。面干净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压疮垫,特别是涉及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属于防压疮垫


技术介绍

[0002]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身体比较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若是护理不当,使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是肌肉持续受压,就容易导致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溃疡。临床越来越重视压疮的预防,而减轻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减压技术和防压辅具的应用则是预防压疮积极有效的方法,防压疮垫便由此应运而生,对于术后患者因长时间休养而可能导致压疮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0003]现有的公开号为(CN2148062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垫,该技术设置有防压疮垫本体、透气孔、加水口、旋转密封扭盖、密封塞柱等,通过向内部注入水,实现利用防压疮垫本体内部的水吸收患者坐在垫体上热量,同时垫体设置有透气孔实现透气,在实现水循环恒温的同时实现透气,减少压疮,但该技术无法在患者自身不行动的情况下调整患者与垫体的接触点从而实现避免患者身体某一部分长时间受压的状况,同时缺少对汗液和污渍的有效去除方式,患者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因为垫面不清洁而引起感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该防压疮垫能够实现自动调整垫面与患者身体的接触位置,避免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同时设置有可更换拆卸的垫罩,在满足柔软透气的同时可以在垫罩面被污染时立即更换确保与患者接触的垫罩面干净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身体某一部分会因与垫体长时间接触受压而产生压疮以及因垫面污染进而感染患者伤口导致病情恶化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包括垫子主体,所述垫子主体内部在纵向上开设有气管槽,所述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一侧紧邻的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一侧紧邻的气管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管,所述垫子主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条状气囊,所述条状气囊内部设置有气腔,所述条状气囊上端面盖设有垫罩,所述垫罩四角处下部固定连接有扣绳,所述垫子主体下端面四角处固定设置有固定钩。
[0007]所述第一气管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管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排气口,所述第三气管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充排气口,所述第一充排气口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第二充排气口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第三充排气口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泵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垫子主体为橡胶软垫且其外部包裹有防水保护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管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软管且管体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向气腔的过气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管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软管且管体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向气腔的过气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气管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软管且管体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向气腔的过气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条状气囊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气囊且其外表面固定罩设有防水保护薄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垫罩为柔软透气的具有一定弹性能力的布料材质且其设置有条状布罩能恰好罩住充气后的条状气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多组第一、二、三气管组合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让第一、二气管输气使上部对应的条状气囊处于鼓起状态,第三气管排气让上部对应的条状气囊因气体的排出而下压干瘪,在一断时间后,通过类似工作使第一、三气管上的气囊鼓起,使第二气管连接的条状气囊下瘪,再之后是第二、三气管的气囊鼓起,第一气管的气囊下瘪,以此来实现每隔一段时间患者与气垫接触的身体部分便不同,从而有效避免某一身体部位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
[0016]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可拆卸垫罩结构,由于其柔软透气具有一定弹性能力,可以予以接触的皮肤一定的保护缓冲,避免因为摩擦而导致的压疮,同时在垫罩被污染或者弄湿时,可以立即更换,避免患者因为垫子的不干净而导致伤口恶化;
[0017]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0022]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3]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4]图中:1、垫子主体;2、气管槽;3、第一气管;4、第二气管;5、第三气管;6、条状气囊;7、气腔;8、垫罩;9、扣绳;10、固定钩;11、第一充排气口;12、第二充排气口;13、第三充排气口;14、连接管;15、气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包括垫子主体1,垫子主体1内部在纵向上开设有气管槽2,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管3,第一气管3一侧紧邻的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管4,第二气管4一侧紧邻的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管5,垫子主体1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条状气囊6,条状气囊6内部设置有气腔7,条状气囊6上端面盖设有垫罩8,垫罩8四角处下部固定连接有扣绳9,垫子主体1下端面四角处固定设置有固定钩10。
[0027]第一气管3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排气口11,第二气管4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排气口12,第三气管5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充排气口13,第一充排气口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第二充排气口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第三充排气口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泵组件15。
[002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
[0029]较佳的,垫子主体1为橡胶软垫且其外部包裹有防水保护层。
[0030]较佳的,第一气管3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塑料软管且管体上方开设有多个通向气腔7的过气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患者用防压疮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子主体(1),所述垫子主体(1)内部在纵向上开设有气管槽(2),所述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管(3),所述第一气管(3)一侧紧邻的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管(4),所述第二气管(4)一侧紧邻的气管槽(2)内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管(5),所述垫子主体(1)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条状气囊(6),所述条状气囊(6)内部设置有气腔(7),所述条状气囊(6)上端面盖设有垫罩(8),所述垫罩(8)四角处下部固定连接有扣绳(9),所述垫子主体(1)下端面四角处固定设置有固定钩(10);所述第一气管(3)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排气口(11),所述第二气管(4)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排气口(12),所述第三气管(5)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充排气口(13),所述第一充排气口(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第二充排气口(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第三充排气口(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另一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景毅黄转宜淦声云郑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