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固定筒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朝向进线口的一侧开设于有分别用于供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穿过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座转动,以令分别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缠绕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用于将两根电缆线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本申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且电缆的连接效率较高的效果。高的效果。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工程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的导线,电缆可以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在对电缆进行安装时,因为电力或信息传输距离的限定,常常会需要将相邻两根电缆进行连接,实现远距离的电力或信息输送。在将电缆线连接时,通常是将两根电缆线的需要连接的两端的绝缘皮去掉,裸露出导体,然后利用接线装置将两根电缆线裸露的导体缠绕,最后在缠绕位置使用胶带进行绑结,将裸露的导体全部包覆住。
[0003]相关技术中,接线装置主要包括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的两侧的挡板,挡板与壳体之间设有供电缆线穿过的开口,壳体的内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相对分布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用于对电缆线进行固定夹持,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贯穿壳体并与其转动连接,壳体的内部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改变电缆的移动方向,从而使夹持机构能够对电缆线进行夹持。接线时,通过将两根电缆线分别经两个开口伸入壳体内,通过导向机构改变电缆的移动方向,使两根电缆线露出导体的端部抵接于连接板上,并通过夹持组件将两根电缆夹持,此时驱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将两根电缆线的端部连接。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接线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操作较为繁琐,接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接线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操作较为繁琐,接线效率低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固定筒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朝向进线口的一侧开设于有分别用于供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穿过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座转动,以令分别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缠绕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套内设置有用于将两根电缆线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两根电缆线连接时,首先将两根需要连接的电缆线的端部的绝缘皮剥离至一定长度,使两根电缆线内的导体外露,此时通过将两根电缆线经进线口伸入固定筒内,并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分别穿入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此时通过夹持组件将两根电缆线夹持固定在固定筒内,使两根电缆线不易发生偏移,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座发生转动,带动两根电缆线发生转动,从而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进行缠绕。相较
于相关技术中的接线装置,本申请通过将两根需要连接的电缆线经进料口伸入固定筒内,并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分别穿入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通过夹持组件将两根电缆线夹持固定于固定筒内,使两根电缆线不易发生偏移,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座相对固定筒发生转动,带动两根电缆线的导体发生转动,从而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缠绕在一起,实现将两根电缆线的连接。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操作较为简便,提高了电缆线的连接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插接配合于固定筒内的内筒、转动设置于内筒内的转动杆、开设于转动杆上的螺纹槽以及设置于内筒内的插杆,所述内筒沿固定筒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筒远离进线口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内筒伸入的插接槽,所述转动杆沿固定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座,且转动杆能够相对内筒发生转动,所述螺纹槽沿转动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杆沿垂直于转动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筒的内壁,且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伸入螺纹槽内。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转动座相对固定筒发生转动时,通过驱动内筒移动,带动插杆沿螺纹槽的开设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转动杆发生转动,使转动座发生转动,进而使两根电缆线进行缠绕,实现两根电缆线的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插杆的端部开设有用于抵接螺纹槽的槽口的抵接槽,所述抵接槽沿插杆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抵接槽内转动设置有滚珠,且所述滚珠与螺纹槽的槽口的边沿抵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槽与滚珠的设置,能够减小插杆与螺纹槽之间的摩擦力,使插杆沿螺纹槽的开设方向移动时更加平顺,从而带动转动杆稳定地发生转动,即转动座能够稳定地相对固定筒发生转动。
[0013]优选的,所述内筒上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位于内筒远离固定筒的一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使拉动内筒相对固定筒移动时,较为简便。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筒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转动座处,所述转动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伸入转动槽的限位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能够对转动座进行限位,同时限位块和限位槽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转动座能够稳定地相对固定筒发生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插接设置于固定套上的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设置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两个分别套设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的固定环、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上的压块以及用于向压块提供弹力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对称设置于固定套的两侧,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伸入固定套内的一端,两个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于固定套的外侧,两个所述压块分别位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的远离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一端。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时,通过驱动两个压块下压,带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伸入固定筒内,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配合将电缆线夹紧。
[0019]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设置于固定环与压块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绕设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压块。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当完成电缆线的连接时,弹簧能够向压块提供弹力,使
压块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使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自动复位,以使下次夹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抵接垫。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垫的设置,能够对电缆线起到保护作用,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配合将电缆线夹紧时,电缆线不易受到损害。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申请在将两根电缆线连接时,通过将两根需要连接的电缆线经进料口伸入固定筒内,并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分别穿入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通过夹持组件将两根电缆线夹持固定于固定筒内,使两根电缆线不易发生偏移,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座相对固定筒发生转动,带动两根电缆线的导体发生转动,从而使两根电缆线的导体缠绕在一起,实现将两根电缆线的连接。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操作较为简便,提高了电缆线的连接效率;
[0025]2.本申请在将两根电缆线连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筒(10),所述固定筒(10)的一端开设有进线口(11),所述固定筒(10)内转动设置有转动座(20),所述转动座(20)朝向进线口(11)的一侧开设于有分别用于供两根电缆线(60)的导体穿过的第一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所述固定筒(1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座(20)转动,以令分别穿过第一穿孔(23)和第二穿孔(24)的两根电缆线(60)的导体缠绕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筒(10)内设置有用于将两根电缆线(60)夹持固定的夹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插接配合于固定筒(10)内的内筒(40)、转动设置于内筒(40)内的转动杆(41)、开设于转动杆(41)上的螺纹槽(42)以及设置于内筒(40)内的插杆(43),所述内筒(40)沿固定筒(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固定筒(10)远离进线口(1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内筒(40)伸入的插接槽,所述转动杆(41)沿固定筒(10)的长度方向设置,转动杆(41)能够相对内筒(40)发生转动,且所述转动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座(20),所述螺纹槽(42)沿转动杆(4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杆(43)沿垂直于转动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插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筒(40)的内壁,且所述插杆(43)的另一端伸入螺纹槽(4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工程施工用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43)的端部开设有用于抵接螺纹槽(42)的槽口的抵接槽(48),所述抵接槽(48)沿插杆(43)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抵接槽(48)内转动设置有滚珠(49),且所述滚珠(49)与螺纹槽(42)的槽口的边沿抵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鸿东,薛翠琳,周晋,吴惠燕,罗政悦,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康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