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038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冰箱,包括储物间室、蒸发器、间室送风风道、间室回风风道,还包括:储物装置,设置于储物间室内,且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送风风门,设置在蒸发器与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在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冷却气流流入储物装置内;以及装置回风风道,与间室回风风道相互独立,且装置回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储物装置的回风口连通,以允许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流向蒸发器,有效地避免了储物装置内的湿度受到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材的存放更为精细。目前市场中干湿分储的空间大都为单独的固定区域,但是,用户在不同的季节对干湿区的需求往往不同,有的季节不需要干区,有的季节不需要湿区,而有的季节干湿区都需要,这样就造成部分分区空间在某些季节将失去作用,造成冰箱的空间浪费。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具有干湿可调抽屉的冰箱,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储存湿度要求不同的食材。
[0003]这种冰箱通常通过向抽屉内输入流经蒸发器后的冷却气流实现干燥功能,相应地,抽屉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当抽屉需要保湿时,抽屉内不再需要冷却气流,此时,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关闭送风口处的送风风门阻止冷却气流继续进入抽屉内,然而却忽略了抽屉的回风口,抽屉的回风口直接暴露于冷藏室,存在冷藏室的回风通过抽屉的回风口进入抽屉内对抽屉内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且该储物空间内的湿度不受其外部环境影响的冰箱。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降低冰箱的成本、简化冰箱的控制逻辑。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用于储物物品的储物间室、用于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送往所述储物间室的间室送风风道、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回风气流返回所述蒸发器的间室回风风道,还包括:
[0007]储物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内,且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
[0008]送风风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以及
[0009]装置回风风道,与所述间室回风风道相互独立,且所述装置回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回风口连通,以允许所述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流向所述蒸发器。
[0010]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在横向上具有靠近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横向侧部和远离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横向侧部;且
[0011]所述回风口开设在所述储物装置的后侧,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横向侧部之间的距离。
[0012]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0013]装置送风风道,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相互独立,且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送风口连通;且
[0014]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中。
[0015]可选地,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以及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以使得所述间室送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空间连通;且
[0016]所述装置回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或下方,以使得装置回风风道与所述蒸发器所处的下部空间或下方空间连通。
[0017]可选地,所述储物间室的后侧设有风道盖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后侧,所述间室送风风道、所述装置回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后向表面,所述间室回风风道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
[0018]所述风道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另一端端部连通的装置出风端口、与所述装置回风风道的另一端端部连通的装置回风端口,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完全容置在所述储物空间内的关闭状态时,所述装置出风端口和所述装置回风端口分别与形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后部的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密封连通。
[0019]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0020]间室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用于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所述间室送风风道,以选择性地向所述储物间室内输送冷却气流;且
[0021]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邻近所述蒸发器的端部。
[0022]可选地,所述储物装置包括:
[0023]密封上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储物间室中;以及
[0024]抽屉,具有顶部开口,且配置成可推拉地设置于所述密封上盖的下方,以在其处于完全推入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关闭状态时使得所述密封上盖覆盖所述顶部开口从而在所述密封上盖和所述抽屉之间限定出封闭空间、在其处于从所述储物间室中拉出的打开状态时使得所述抽屉与所述密封上盖分离以暴露出所述顶部开口。
[0025]可选地,所述密封上盖包括水平延伸的盖板和由所述盖板的后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后侧边缘部,所述后侧边缘部开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槽口,所述抽屉的后端板的上部开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槽口;且
[0026]当所述抽屉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对接并形成了封闭的所述送风口。
[0027]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0028]感温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以便于根据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温度获得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且
[0029]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所述送风风门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高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打开以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内的湿度等于或低于所述干燥模式对应的预设湿度阈值时受控地关闭。
[0030]可选地,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处于所述储物装置的同一壁面,并分别邻近该壁面的两个相对的端部,且所述感温装置与所述送风口所处的高度相同。
[0031]本专利技术的冰箱包括储物装置、间室送风风道和间室回风风道,储物装置设置在冰箱的储物间室内,且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冰箱还包括设置在蒸发器与储物装置的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的送风风门、以及连通储物装置的回风口和蒸发器的装置回风风道,通过送风风门的开闭控制可以在储物装置内实现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并且,装置回风风道与间室回风风道相互独立,装置回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蒸发器连通,而不是通过间室送风风道间接地与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储物装置的回风口连通,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可经装置回风风道直接流向蒸发器。储物间室内的回风可经间室回风风道流向蒸发器。也就是说,储物装置的回风与储物间室的回风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因此,储物装置内限定的干湿可调的储物空间的湿度不受储物间室的影响。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储物装置的回风口与间室回风风道连通的方案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回风风道将回风口与蒸发器直接连通,相当于延长了储物装置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回风路径,当储物装置不需要输送冷却气流时,蒸发器所处空间内的气流不会通过装置回风风道对储物装置内的湿度产生影响,提高了储物装置内物品的保存品质。
[0032]进一步地,在面临如何避免外部环境通过回风口对储物装置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包括用于储物物品的储物间室、用于提供冷却气流的蒸发器、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送往所述储物间室的间室送风风道、用于供所述储物间室内的回风气流返回所述蒸发器的间室回风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物装置,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内,且具有用于供气流流入其内部空间的送风口和用于供其内部空间的气流流出的回风口;送风风门,设置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干燥模式时受控地打开或关闭以选择性地允许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在所述储物装置处于保湿模式时受控地关闭以阻止所述冷却气流流入所述储物装置内;以及装置回风风道,与所述间室回风风道相互独立,且所述装置回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回风口连通,以允许所述储物装置内的回风气流流向所述蒸发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装置在横向上具有靠近所述蒸发器的第一横向侧部和远离所述蒸发器的第二横向侧部;且所述回风口开设在所述储物装置的后侧,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横向侧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横向侧部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送风风道,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相互独立,且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一端直接与所述蒸发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物装置的送风口连通;且所述送风风门设置于所述装置送风风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室送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以及所述装置送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以使得所述间室送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空间连通;且所述装置回风风道的与所述蒸发器连通的端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或下方,以使得装置回风风道与所述蒸发器所处的下部空间或下方空间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侧设有风道盖板,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风道盖板的后侧,所述间室送风风道、所述装置回风风道和所述装置送风风道均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后向表面,所述间室回风风道形成在所述风道盖板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兴张浩崔展鹏陈童李春阳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