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36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与本体之间具有物质运输的第一通道。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砂件,所述隔砂件能够在油井运行时保持所述第一通道的畅通并在油井停井时自动阻断第一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能够避免油井停井时地层砂沉积堵塞井下泵体,同时能够长期有效地防止井下泵体发生纱卡事故,降低油井的维护频率。频率。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田油井采油生产主要是利用螺杆泵等泵体将井下石油抽出井口。而由于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在地层产生大量的沙砾,当这些沙砾容易堵塞螺杆泵,造成螺杆泵的磨损和砂卡。尤其是当油井因故停井导致井下流体停止循环时,由于螺杆泵等泵体往往位于油井的底部,因此地层沙砾会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螺杆泵等泵体内,使得螺杆泵等泵体更容易发生纱卡事故产,严重影响正常的采油作业。
[0003]目前常用的防砂卡工艺,一种是在螺杆泵的下方加装砂锚,从而在井下泵体的下方将原油中携带的砂从油中分离出来并储存在泵下尾管油管中,使地层砂在进入泵前就被分离出去。这种防砂方式容易导致泵下尾管油管中的沙砾沉满,因而难以长时间起效,并且这种防砂方式也难以避免油井停井后螺杆泵上方的地层砂沉积堵塞螺杆泵。
[0004]另一种常用的防砂卡工艺是在泵上加挡砂装置。但是这种防砂卡工艺的防砂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在出砂严重时发生过砂卡事故。同时,当挡砂装置以上沉砂太多时,也会出现砂卡无法解开的情况。因此,这种方法难以产生长时间的防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能够避免油井停井时地层砂沉积堵塞井下泵体,同时能够长期有效地防止井下泵体发生纱卡事故,降低油井的维护频率。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与本体之间具有用于物质运输的第一通道。
[0007]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砂件,所述隔砂件能够在油井运行时保持所述第一通道的畅通并在油井停井时自动阻断第一通道。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砂件构造为能够随着所述管体进行同步旋转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远离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接。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外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破砂杆,所述破砂杆设置在所述隔砂件的上游。所述破砂杆沿着本体的径向延伸,在所述破砂杆与本体的径向间形成有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用于物质运输的第二通道。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破砂杆远离管体的自由端构造为锥形。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破砂杆,所述的多个破砂杆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和/或周向均匀布置,或沿周向布置的多个破砂杆在所述管体的轴向上交错布置。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扶正环,所述扶正环的直径设置为略大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本体外部并分别穿过所述扶正环。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扶正环上还套设有摩擦环,所述摩擦环的直径设置为与所述本体的直径相同,在所述扶正环和摩擦环之间形成为与第二通道相连通的用于物质运输的第三通道。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摩擦环与扶正环通过设置在摩擦环内壁上的多个连接杆相连接。
[00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杆和扶正环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轴承。
[001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两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螺纹。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8]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沿A

A

面的剖切示意图。
[0020]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介绍。在下文中,用语“上端”、“上侧”分别指朝向井口的一端、一侧;用语“下端”、“下侧”分别指远离油井井口的一端、一侧。
[0022]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如图1所示,所述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例如可以设置为管状或筒状,在所述本体10内限定有内腔20。
[0023]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腔20内设置有管体30。所述管体30的上端32和下端34分别延伸出所述内腔20。并且,在所述管体30的上端32和下端34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纹341,从而通过所述连接螺纹341将所述管体30的上端32和下端34分别连接在井下井下泵体(未示出)和抽油杆(未示出)上,使得所述本体10位于井下泵体与抽油杆之间。
[0024]在所述管体30与本体10的径向间形成有间隙25,所述间隙25形成为井下物质运输的第一通道28。同时,在所述管体30靠近其下端34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砂件35,所述隔砂件35与所述本体10的内壁相接,使得所述隔砂件35能够封闭所述第一通道28,从而阻断隔砂件35两侧的井下物质的输送。
[0025]而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隔砂件35构造为设置在所述管体30外壁上的螺旋叶片351。所述螺旋叶片351能够随着管体10的转动进行同步旋转。由此,当管体10静止不动时,所述螺旋叶片351与本体10的内壁相接,由此阻断第一通道28;当管体10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能够带动螺旋叶片351进行旋转。而容易理解,当螺旋叶片351开始旋转时,能够起到物质输送的效果,由此使得位于螺旋叶片351下侧的井下物质能够通过螺旋叶片351到达螺旋叶片351的上侧,由此保证所述第一通道28的畅通。
[0026]综上所述,当油井处于正常作业的状态时,所述管体30会随着井下的抽油杆一起进行转动,带动所述螺旋叶片351进行转动。当螺旋叶片351转动时,能够输送螺旋叶片351下侧的地层砂等井下杂质,使得所述杂质运动至螺旋叶片351的上侧,并在井下流体的输送下运动至井口。由此防止杂质在井下泵体处沉积,影响井下泵体的正常运转。
[0027]当油井因故停止运转时,此时地层沙砾等杂质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行,落到所述螺旋叶片351上侧的内腔20之中。而由于此时抽油杆停止转动,因此所述管体30和螺旋叶片351也会停止转动,所述螺旋叶片351能够封闭第一通道28,使得内腔20内的地层沙砾等杂质沉积在所述螺旋叶片351的上侧,由此防止地层砂等杂质堵塞井下泵体。
[0028]除此以外,当油井因故停止运转时,由于沉积作用,地层沙砾会在螺旋叶片351上侧内腔20中形成紧密的砂块。这些紧密的砂块会在油井重新运行时阻碍井下流体的正常循环,同时堵塞所述第一通道28,影响正常的钻井作业。
[0029]因此,如图1所示,在所述螺旋叶片351上侧的管体3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破砂杆36,所述破砂杆36沿着本体10的径向延伸并能够随着管体30进行同步转动。由此,当油井重新运行时,所述破砂杆36能够通过转动切割地层沙砾沉积所形成的砂块,将所述砂块重新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包括:具有内腔(20)的本体(10),所述内腔内设置有管体(30),所述管体与本体之间具有用于物质运输的第一通道(28),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砂件(35),所述隔砂件能够在油井运行时保持所述第一通道的畅通并在油井停井时自动阻断第一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砂件构造为能够随着所述管体进行同步旋转的螺旋叶片(351),所述螺旋叶片远离管体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内壁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外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破砂杆(36),所述破砂杆设置在所述隔砂件的上游,所述破砂杆沿着本体的径向延伸,在所述破砂杆与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用于物质运输的第二通道(3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砂杆远离管体的自由端(361)构造为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油井泵体的防砂卡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破砂杆,所述的多个破砂杆沿着所述管体的轴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钧佟颖何汉平孔令军田璐牛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