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009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所述加药搅拌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转动杆,所述空心转动杆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网板,所述空心转动杆的表面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端口转动套接有孔盖,所述空心转动杆的顶部转动套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搅拌技术领域。该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解决了加药一般直接絮凝剂加入到污水上进行搅拌,并使其融合,但由于絮凝剂由表面融合到污水中,因此污水的中层和下层并不能保证絮凝剂能充分到达每一处,从而造成融合不充分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
,具体为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的沉淀处理工艺中,可以通过增加絮凝剂进行搅拌并使其与污水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使细小的悬浮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达到增加颗粒密度的作用,从而加速悬浮物的沉降,现有加药一般直接絮凝剂加入到污水上进行搅拌,并使其融合,但由于絮凝剂由表面融合到污水中,因此污水的中层和下层并不能保证絮凝剂能充分到达每一处,从而造成融合不充分。
[0003]例如专利号CN202022781U,具体名称为“一种絮凝反应器”其结构从而达到减少搅拌装置与絮凝剂的碰撞,避免减少絮凝剂的体积,但絮凝剂的投防不能确保与污水中的上层、中层和下层充分融合,还会造成污水中会有残留的悬浮颗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解决了加药一般直接絮凝剂加入到污水上进行搅拌,并使其融合,但由于絮凝剂由表面融合到污水中,因此污水的中层和下层并不能保证絮凝剂能充分到达每一处,从而造成融合不充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反应池的内腔设置有加药搅拌装置,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和反应池底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
[0006]所述加药搅拌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转动杆,所述空心转动杆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网板,所述空心转动杆的表面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端口转动套接有孔盖,所述空心转动杆的顶部转动套接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活塞。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数量四个,且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反应池底部的中间。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板固定连接在反应池端口的中间,且引流板为弧形状。
[0010]优选的,所述空心转动杆套接在反应池内腔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活塞与引流板相互滑动套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通过将絮凝剂倒入到引流板的内腔中,通过引流板的弧形状,其絮凝剂会自动流动,并流进空心转动杆的内腔中,直到空心转动杆内腔注满絮凝剂后,再同时启动伺服电机和外壳顶部的第二气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会带动空心转动杆
在引流板的底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网板也进行转动,来带动污水产生旋转,其第二气缸伸缩端会带动活塞下降,并挤压在空心转动杆的内腔中,由于活塞与空心转动杆内腔相互吻合,因此空心转动杆会形成真空状态,随着活塞的下降,会挤压空心转动杆内腔絮凝剂,使絮凝剂推动孔盖,使孔盖从通孔端口打开,其絮凝剂通过上中下通孔进入到污水的上层、中层和下层,通过三层的絮凝剂的投放,可以增加与污水的融合,减少加药一般直接絮凝剂加入到污水上进行搅拌,并使其融合,但由于絮凝剂由表面融合到污水中,因此污水的中层和下层并不能保证絮凝剂能充分到达每一处,从而造成融合不充分的问题。
[0015]2、该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通过搅拌网板表面的网格,既可以实现对污水进行搅拌,还能在接触絮凝剂的同时,由于表面的网格,在水中转动会形成引流力,其引流力会使絮凝剂始终向网格孔中间流动并穿过,因此也可以减少对絮凝剂的碰撞。
[0016]3、该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通过空心转动杆中间的空心深度正好到达最下层的通孔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絮凝剂存在残留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仰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加药搅拌装置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空心转动杆示意图。
[0022]图中:1、反应池;2、支撑脚;3、加药搅拌装置;31、伺服电机;32、空心转动杆;33、搅拌网板;34、引流板;35、外壳;36、第二气缸;37、孔盖;38、活塞;39、通孔;4、封堵板;5、第一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包括反应池1,反应池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反应池1的内腔设置有加药搅拌装置3,反应池1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封堵板4,封堵板4和反应池1底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的数量四个,且对称分布。
[0025]请参阅图3

5,加药搅拌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转动杆32,空心转动杆32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网板33,空心转动杆32的表面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39,通孔39的端口转动套接有孔盖37,空心转动杆32的顶部转动套接有引流板34,引流板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35,外壳35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第二气缸36,第二气缸36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活塞38,伺服电机31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底部的中间,引流板34固定连接在反应池1端口的中间,且引流板34为弧形状,空心转动杆32套接在反应池1内腔的底部,活塞38与引流板34相互滑动套接。
[0026]使用时,首先将污水引入到反应池1的内腔中,反应池1内腔注满污水后,在污水的压力下,其挤压孔盖37,使孔盖37盖在通孔39上,然后将絮凝剂倒入到引流板34的内腔中,通过引流板34的弧形状,其絮凝剂会自动流动,并流进空心转动杆32的内腔中,直到空心转动杆32内腔注满絮凝剂后,再同时启动伺服电机31和外壳35顶部的第二气缸36,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会带动空心转动杆32在引流板34的底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网板33也进行转动,来带动污水产生旋转,其第二气缸36伸缩端会带动活塞38下降,并挤压在空心转动杆32的内腔中,由于活塞38与空心转动杆32内腔相互吻合,因此空心转动杆32会形成真空状态,随着活塞38的下降,会挤压空心转动杆32内腔絮凝剂,使絮凝剂推动孔盖37,使孔盖37从通孔39端口打开,其絮凝剂通过上中下通孔39进入到污水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使絮凝剂随着搅拌网板33工作产生的旋转,从而可以更好的与污水进行融合,从而使悬浮颗粒相互凝聚,另外通过搅拌网板33表面的网格,既可以实现对污水进行搅拌,还能在接触絮凝剂的同时,由于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絮凝反应式搅拌装置,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的内腔设置有加药搅拌装置(3),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封堵板(4),所述封堵板(4)和反应池(1)底部通过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有第一气缸(5);所述加药搅拌装置(3)包括伺服电机(31),所述伺服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空心转动杆(32),所述空心转动杆(32)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搅拌网板(33),所述空心转动杆(32)的表面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39),所述通孔(39)的端口转动套接有孔盖(37),所述空心转动杆(32)的顶部转动套接有引流板(34),所述引流板(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35),所述外壳(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东华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春雨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