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诱导表达系统的筛选和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
,特别涉及自诱导表达系统的筛选和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一系列精细化学品和新一代能源的生物合成研究。然而,利用微生物高效、经济的合成这些化学品和生物能源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异源代谢途径会与细胞代谢途径产生竞争,限制产品的产量并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目前,已经有几种策略被用来优化代谢通量分布,常见的有静态调控和动态调控两种策略,静态调控策略包括基因敲除、启动子强度控制、核糖体结合位点强度控制和酶活性调节等策略,动态调控包括基于具体代谢通路的特异性调控和通用型调控。在这些策略中,静态调控由于没有实现菌株生长与产物表达过程的分离,目的产物难以得到较好的表达量。而基于具体代谢通路的动态调控也存在普适性低的缺点。因此,构建一种通用型的动态调控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基于群感效应的自诱导系统的构建方法与应用,解决了组成型表达系统表达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群感效应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遏蛋白控制元件和阻遏蛋白对应的启动子;所述阻遏蛋白控制元件包括阻遏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阻遏蛋白编码基因的组成型启动子、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和控制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表达强度的rbs序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遏蛋白包括Tra、Ahy、Bra、Bja、Cin、Cer、Esa、Lux、Las、Rhl、Rpa、Sma、Aub、Aus、Afe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包括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表达的基因。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分子诱导剂编码基因包括C2 HSL、C4 HSL、C6 HSL、C8 HSL,、C10 HSL、C12 HSL、C14 HSL、3OC6 HSL、3OC8 HSL、3OC10 HSL、3OC12 HSL、3OC14 HSL、pC HSL。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遏蛋白编码基因来源于细菌,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优选地,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变形杆菌属Prote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或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一种细菌;最优选地,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或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的一种细菌;所述埃希菌属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蟑螂埃希菌Escherichia blattae、弗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赫尔曼埃希菌Escherichia hermannii或伤口埃希菌Escherichia vulneris中的一种细菌;所述假单胞菌属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lioides或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kalogenes中的一种细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遏蛋白编码基因来源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廷益,李来,邓爱华,刘树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