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结构、电子烟开关及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94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学结构、电子烟开关及电子烟。该电学结构,包括:基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腔,背腔的一端用于与电子烟的吸烟道连通;背极板,位于基板的一侧,并覆盖背腔的另一端;背极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极孔;振膜,位于背极板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桩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背极板、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围合形成气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学结构能够根据用户做出的吸食动作实时发出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利于实现电子烟的智能化运行,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学结构、电子烟开关及电子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烟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学结构、电子烟开关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
[0003]一般电子烟主要包括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烟管、雾化器和电池。雾化器由电池供电,能够把烟管内的液态尼古丁转变成雾气,从而让用户在吸食时有一种类似吸烟的感觉。
[0004]但是,现有的电子烟通常采用手动开关控制雾化器工作,不够智能、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电学结构、电子烟开关及电子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电子烟不够智能、用户体验感差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学结构,包括:
[0007]基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腔,背腔的一端用于与电子烟的吸烟道连通;
[0008]背极板,位于基板的一侧,并覆盖背腔的另一端;背极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极孔;
[0009]振膜,位于背极板远离基板的一侧,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桩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0]其中,背极板、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围合形成气隙。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
°
且不大于75
°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二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5微米。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第一释压孔;
[0014]和/或,第二变形部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第二释压孔。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释压孔位于第二变形部的周缘;
[0016]和/或,第二释压孔位于第二变形部的中部。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振膜还包括:防粘柱;
[0018]防粘柱的一端与第二变形部靠近背极板的一侧连接;
[0019]防粘柱的另一端用于抵靠背极板,以阻止第二变形部与背极板相接触。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粘柱的轴向尺寸不小于0.2微米且不大于1微米。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粘柱以第二变形部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0022]或,防粘柱以第二变形部的中心呈环绕分布;
[0023]或,防粘柱在第二变形部呈经纬阵列分布。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背极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绝缘
层;
[0025]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分别具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
[0026]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依次对应连通,形成背极板的贯通自身两侧的背极孔。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包括层叠的硅基层和绝缘衬底层;
[0028]硅基层和绝缘衬底层分别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连通,形成基板的贯通自身两侧的背腔;
[0029]背极板位于绝缘衬底层远离硅基层的一侧。
[0030]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开关,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电学结构。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烟开关还包括:电路板,控制芯片和屏蔽罩;
[0032]电路板的一侧与电学结构中基板的另一侧连接;电路板具有与基板的背腔连通的出气孔;
[0033]控制芯片也与电路板的一侧连接,并分别与电学结构中的背极板和振膜电连接;
[0034]屏蔽罩罩合于电路板的一侧,以形成容纳控制芯片和电学结构的腔室;屏蔽罩具有与电子烟的外部环境连通的进气孔。
[0035]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电学结构;或,如上述第二个方面提供的电子烟开关。
[003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电学结构能够根据用户做出的吸食动作实时发出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利于实现电子烟的智能化运行,有效提高用户体验感。
[0037]具体地,电学结构中的背极板与振膜之间能够形成电容值可变的电容结构;背极板与振膜的第一变形部、第二变形部围合形成气隙,该气隙为振膜提供了可变形的空间;基板的背腔、以及背极板的背极孔,使得用户做出吸食动作所产生的负压能够作用到振膜,振膜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在负压作用下实时发生向背极板靠近的形变,进而改变振膜与背极板之间的电容值,此时的电容变化值可以作为控制芯片判断电子烟是否需要开启的重要依据。当用户的吸食动作结束后,作用于振膜的负压解除,振膜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会在自身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反向改变振膜与背极板之间的电容值,此时的电容变化值可以作为控制芯片判断电子烟是否需要关闭的重要依据。
[0038]相比于平面的振膜结构而言,振膜的第一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呈锐角,使得第一变形部可以将第二变形部抬离背极板,增大第二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振膜的可变形幅度,进而增大电容变化幅度,这样有利于降低控制芯片对电学结构输出信号的识别精度要求、降低误判概率。
[0039]相比于垂直的振膜支撑结构而言,振膜的第一变形部与背极板之间呈锐角,一方面,倾斜的第一变形部更容易发生形变,可提高振膜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振膜实现相同灵敏度的前提下,采用强度更高的材料,利于提高振膜本身的刚性,进而提高振膜受压形变后的回弹性,降低失效的概率;再一方面,能够减小振膜在形变过程中所受的应力,减缓振膜的应力疲劳,防止振膜发生结构断裂,延长振膜的使用寿命。
[0040]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1]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中防粘柱在第二变形部的第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004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中防粘柱在第二变形部的第二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004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中防粘柱在第二变形部的第三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004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中背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结构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学开关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腔,所述背腔的一端用于与电子烟的吸烟道连通;背极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背腔的另一端;所述背极板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背极孔;振膜,位于所述背极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桩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所述背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其中,所述背极板、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围合形成气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与所述背极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
°
且不大于75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背极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5微米且不大于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第一释压孔;和/或,所述第二变形部具有贯通自身两侧的第二释压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压孔位于所述第二变形部的周缘;和/或,所述第二释压孔位于所述第二变形部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还包括:防粘柱;所述防粘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形部靠近所述背极板的一侧连接;所述防粘柱的另一端用于抵靠所述背极板,以阻止所述第二变形部与所述背极板相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柱的轴向尺寸不小于0.2微米且不大于1微米。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柱以所述第二变形部的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龙郑威郭茂香陈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微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