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漏磁消除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967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包括电路板和位于该电路板上的第一电感元件和第二电感元件。各电感元件均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电感元件和第二电感元件在所述电路板上彼此相邻,第一电感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与第二电感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沿着一条直线对齐,并且当沿着该直线的一个延伸方向观察时,流过第一电感元件的电流围绕该直线的旋转方向与流过第二电感元件的电流围绕该对准直线的旋转方向相反。此外,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公开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漏磁消除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电子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感漏磁消除装置,以及还涉及包括该电感漏磁消除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设备(尤其是开关电源)中通常都存在电磁干扰(即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问题。导致EMI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备中所用的电感元件的漏磁导致的开关频率点及其谐波的传导辐射超标,尤其是随着电子产品的功耗的不断增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多路供电相数来满足设计要求,使得电感元件的漏磁也会成倍的增加,并导致EMI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由于电感元件漏磁而导致的EMI问题,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技术手段:一种是在电感元件的外壳处增设高导磁率的屏蔽壳,比如由铁氧体、锰锌之类的材料形成的屏蔽壳体;另外一种是对设备中的脉宽调制(即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器输出波形的开关频率进行展频,从而将频域能量分散。然而,增设高导磁率的屏蔽壳会大大增大设计成本,尤其是一个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电感元件和第二电感元件,其中,各电感元件均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在所述电路板上彼此相邻,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纵向中心轴线沿着一条直线对齐,并且当沿着所述直线的一个延伸方向观察时,流过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电流围绕所述直线的旋转方向与流过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电流围绕所述直线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是相同类型的电感元件,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一输入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二输入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电感输出信号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焊盘和所述第二输入焊盘位于所述电感输出信号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一电感输出信号支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二电感输出信号支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输出信号支线和所述第二电感输出信号支线汇合成所述电路板中的电感输出信号线,并且所述第一输入焊盘和所述第二输入焊盘位于所述第一电感输出信号支线和所述第二电感输出信号支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漏磁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是具有相反绕线方向的绕线电感元件,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一输入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的第二输入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二电感元件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电路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