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60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其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连接板安装在主车架上,并通过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安装避震器,连接板在自身中部位置镂空有镂空区域,该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呈凹陷结构,使用时,连接板安装在主车架上,后轮架与主车架并不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可以让电动自行车具有较好的避震能力,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上有平稳的骑行体验;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做了凹陷结构,可以缓冲电动自行车行进在颠簸或起伏路段时的应力集中,避免连接板自身受力开裂。避免连接板自身受力开裂。避免连接板自身受力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车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受城市道路拥挤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的号召,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常见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普通的电动自行车只能在城市铺装道路上行驶,难以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上有平稳的骑行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有专为骑行爱好者设计的电动式山地越野车出现。
[0003]电动式山地越野车主要是为了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骑乘而设计,既可以让人在荒野中驰骋,又可以减少体力的损耗。
[0004]但目前传统的电动自行车的车架设计大多是只有前轮通过前叉进行避震,而后轮一般都是固定弹簧避震,后轮架与主车架之间是固定连接的,不是活动连接,特别是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等路况骑乘时无法达到良好避震的效果,同时会因剧烈震动而影响后轮架与主车架之间的稳定性,甚至造成主车架变形扭曲的隐患,无法使用户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骑乘时达到理想的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提供了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结构包括绕自身外部边缘设置的边缘部,所述连接板在自身中部位置镂空有镂空区域,该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呈凹陷结构。
[0008]优选的,连接板外形呈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从边缘部向镂空区域逐渐凹陷令到整个区域呈朝向镂空区域中心凹陷的状态;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从边缘部向镂空区域逐渐抬升令到整个区域呈朝向镂空区域中心拱起的状态。
[0010]优选的,边缘部在连接板的背面与避震支架连接孔的边缘连为一体。
[0011]优选的,所述镂空区域呈三角形。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由铝合金材料压铸成型制造。
[0013]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连接板安装在主车架上,并通过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安装避震器,后轮架与主车架并不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可以让电动自行车具有较好的避震能力,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上有平稳的骑行体验。
[0014]进一步的,连接板自身以及镂空区域呈三角形,采用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结构强度;
[0015]进一步的,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做了凹陷结构,可以缓冲电动自行车行进在颠簸
或起伏路段时的应力集中,避免连接板自身受力开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背面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安装在电动自行车车架上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结构截面第一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结构截面第二示意图。
[0022]附图中,1、连接板;2、边缘部;3、镂空区域;
[0023]100、后轮架连接孔;101、避震支架连接孔;102、避震器连接孔;
[0024]4、主车架;5、后轮架;6、避震器;
[0025]400、五通管;401、避震支架;402、上臂;403、下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1,所述连接板1外形呈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100、避震支架连接孔101和避震器连接孔102,
[0028]所述连接板1结构包括绕自身外部边缘设置的边缘部2,所述连接板1在自身中部位置镂空有镂空区域3,
[0029]该连接板1的正面从边缘部2向镂空区域3逐渐凹陷令到整个区域呈朝向镂空区域3中心凹陷的状态;
[0030]在连接板1的背面从边缘部2向镂空区域3逐渐抬升令到整个区域呈朝向镂空区域3中心拱起的状态;
[0031]边缘部2在连接板1的背面与避震支架401的边缘连接孔连为一体,形成加强筋的效果,加强镂空区域3的整体结构强度;
[0032]所述连接板1正面的凹陷深度为D1,所述连接板1背面的拱起高度为H,所述避震支架连接孔101的深度为D2,所述D1>D2,H>D2;由此所述避震支架连接孔101不会外凸于连接板1的正面或背面,进一步地在满足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节省材料,更省成本;
[0033]所述镂空区域3呈三角形,连接板1和镂空区域3在结构设计中,采用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结构强度;
[0034]该连接板1的正面和背面做了凹陷结构,可以缓冲电动自行车行进在颠簸或起伏路段时的应力集中,避免连接板1自身受力开裂;
[0035]所述连接板1由铝合金材料压铸成型制造,重量较轻,适合轻量化设计效果;
[0036]所述连接板1的后轮架连接孔100、避震支架连接孔101和避震器连接孔102的内部均嵌设有轴套;该连接板1与车架以及避震器6的连接处均为嵌有轴套的设计,在电动自行车行进在一些较为颠簸或起伏的路段时,不会过于磨损连接板1,因为该连接板1是用铝合
金材料压铸成型的,耐磨性稍微不足,需要加轴套在连接板1活动枢接的部位;
[0037]本技术在安装时,包括主车架4、后轮架5和避震器6;主车架4上设有五通管400和避震支架401;避震支架40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延伸出上臂402和下臂403,连接板1通过其避震支架连接孔101枢接在避震支架401的上臂402,避震器6的上端通过避震器连接孔102与连接板1枢接,避震器6的下端枢接在避震支架401的下臂403,后轮架5的上方通过后轮架连接孔100与连接板1枢接,后轮架5的下方枢接在主车架4的五通管400处。
[0038]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所述连接板1安装在主车架4上,并通过避震支架连接孔101和避震器连接孔102安装避震器6,后轮架5与主车架4并不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可以让电动自行车具有较好的避震能力,在非铺装路面或崎岖山路上有平稳的骑行体验;
[0039]连接板1自身以及镂空区域3呈三角形,采用三角形稳定结构提高结构强度;
[0040]连接板1的正面和背面做了凹陷结构,可以缓冲电动自行车行进在颠簸或起伏路段时的应力集中,避免连接板1自身受力开裂。
[0041]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所述连接板结构包括绕自身外部边缘设置的边缘部,所述连接板在自身中部位置镂空有镂空区域,该连接板的正面和背面呈凹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板外形呈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个端角处分别设置有后轮架连接孔、避震支架连接孔和避震器连接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车架减震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正面从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聪陈建策芦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穿越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