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49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包括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之间设有石墨烯发热布,石墨烯发热布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填充层,且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布、上面料层及下面料层缝合固定,上面料层的一侧设有空心抱枕,空心抱枕上安装有连接布料,且连接布料与上面料层及下面料层缝合固定,空心抱枕的内侧设有线缆导引腔,且线缆导引腔内设有线缆,线缆的一端与石墨烯发热布,且线缆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插头和控制器,该种新型发热被子通过在被子的一侧增设有一空心抱枕,即通过结合空心抱枕的方式,不仅能够对线缆起到一个收纳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用户直接与线缆接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热被子


[0001]本技术涉及被子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发热被子。

技术介绍

[0002]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是面积足以覆盖人体、长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蚕丝或者丙烯酸纤维等人造纤维制造;
[0003]在遇到天气较冷的情况,人们会将被子盖在身上,以保证一个合适的温度来进入睡眠,但在冬季时,天气寒冷,单单一床被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继而需要再填一床被子,来抵御寒冷,非常的麻烦,继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被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其质量和保温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现有的具有发热功能的被子通常是采用电驱动的,其线缆是直接漏出的,继而导致其在使用时,其靠近被子的线缆部分会碰到用户,非常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发热被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发热被子,该种新型发热被子具有收纳线缆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包括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所述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之间设有石墨烯发热布,所述石墨烯发热布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填充层,且填充层、石墨烯发热布、上面料层及下面料层缝合固定,所述上面料层的一侧设有空心抱枕,所述空心抱枕上安装有连接布料,且连接布料与上面料层及下面料层缝合固定,所述空心抱枕的内侧设有线缆导引腔,且线缆导引腔内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与石墨烯发热布,且线缆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插头及控制器,所述线缆导引腔的外侧在空心抱枕内填充有乳胶层,所述空心抱枕远离连接布料的一侧设有束线组件。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布的四周均设有连接面料块,且连接面料块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面料块均与石墨烯发热布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多组所述连接面料块上均安装有加强布料,所述连接面料块和加强布料均与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缝合固定。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束线组件包括束缚带,所述束缚带均匀设有多组,且多组束缚带的一端均与空心抱枕连接,多组所述束缚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空心抱枕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多组所述连接面料块均与分布在石墨烯发热布的正反面。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上均设有第一辅助线,所述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沿着第一辅助线缝合固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面料层和下面料层上还设有第二辅助线,所述上面料层、
下面料层、填充层和石墨烯发热布沿着第二辅助线缝合固定。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布的大小均小于填充层的大小。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多组所述束缚带呈前后依次设置。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线设有多组,且多组第二辅助线呈倾斜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种新型发热被子通过在被子的一侧增设有一空心抱枕,即通过结合空心抱枕的方式,不仅能够对线缆起到一个收纳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用户直接与线缆接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同时在通过设置的束缚带方便将线缆绑定在空心抱枕上,减少线缆的占用空间,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辅助线,方便在缝合固定后,石墨烯发热布及填充层不会出现歪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石墨烯发热布与上面料层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束缚带与空心抱枕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上面料层;2、下面料层;3、石墨烯发热布;4、填充层;5、空心抱枕;6、连接布料;7、线缆导引腔;8、乳胶层;9、连接面料块;10、加强布料;11、束缚带;12、第一辅助线;13、第二辅助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根据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包括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均采用的是竹原纤维布料,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具有天然抗菌、除螨和抗紫外线功能,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之间设有石墨烯发热布3,石墨烯发热布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填充层4,且填充层4、石墨烯发热布3、上面料层1及下面料层2缝合固定,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布3的大小均小于填充层4的大小,以避免石墨烯发热布3的外侧端面直接与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接触,即填充层4完全的将石墨烯发热布3包裹住,对其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具体的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上均设有第一辅助线12,第一辅助线12与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的形状所适配,继而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沿着第一辅助线12缝合固定,以避免被子里面的物体掉落出,进一步的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上还设有第二辅助线13,所述第二辅助线设有多组,且多组第二辅助线呈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辅助线设有四组,上面料层1、下面料层2、填充层4和石墨烯发热布3沿着第二辅助线13缝合固定,第二辅助线13与第一辅助线12不同,
采用该种缝合的方式,能够对填充层4及石墨烯发热布3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从而在用户使用时,能够避避免填充层4出现堆叠的情况,即其四个角处脱离了既定的位置;
[0024]上面料层1的一侧设有空心抱枕5,采用空心抱枕5的设计,能够对线缆7起到一个导引及保护的作用,同时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使线缆7直接与用户接触,进一步的在被子来回堆叠、反复的过程中,加少其对线缆7施加的压力,避免线缆7出现外皮破损等情况,加强安装性的同时,空心抱枕5也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的空心抱枕5上安装有连接布料6,且连接布料6与上面料层1及下面料层2缝合固定,其中,连接布料6与空心抱枕5为固定连接,再与上面料层1及下面料层2沿着第一辅助线12缝合固定,继而使空心抱枕5与被子为一体,进一步的空心抱枕5的内侧设有线缆导引腔7,且线缆导引腔7内设有线缆7,线缆导引腔7用于提供线缆7经过的空间,线缆7的一端与石墨烯发热布3,且线缆7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插头和控制器,其中,线缆7不仅仅是设有一组,至少设有两组,一组用于供电,一组用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所述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之间设有石墨烯发热布(3),所述石墨烯发热布(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填充层(4),且填充层(4)、石墨烯发热布(3)、上面料层(1)及下面料层(2)缝合固定,所述上面料层(1)的一侧设有空心抱枕(5),所述空心抱枕(5)上安装有连接布料(6),且连接布料(6)与上面料层(1)及下面料层(2)缝合固定,所述空心抱枕(5)的内侧设有线缆导引腔(7),且线缆导引腔(7)内设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与石墨烯发热布(3),且线缆的一端安装有电源插头及控制器,所述线缆导引腔(7)的外侧在空心抱枕(5)内填充有乳胶层(8),所述空心抱枕(5)远离连接布料(6)的一侧设有束线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布(3)的四周均设有连接面料块(9),且连接面料块(9)均匀设有多组,多组所述连接面料块(9)均与石墨烯发热布(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发热被子,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连接面料块(9)上均安装有加强布料(10),所述连接面料块(9)和加强布料(10)均与上面料层(1)和下面料层(2)缝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高尚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