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机构及跑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33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扶手机构及跑步机,包括连杆、及位于连杆两端的两根立柱,连杆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呈凹字形的铰接件,铰接件设置有与其水平转动连接的扶手,扶手通过锁定装置固定位置,当扶手与锁定装置固定连接时,扶手与立柱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角度A,即为工作状态,当扶手与锁定装置脱离时,扶手与立柱的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即为收纳后的折叠状态,扶手可限制的活动于工作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巧妙、结构新颖,通过可水平转动的扶手,使收纳折叠后的跑步机所占的体积更小,从而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跑步机,以降低成本。以降低成本。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扶手机构及跑步机


[0001]本技术涉及跑步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扶手机构及跑步机。

技术介绍

[0002]跑步机一般情况下在健身馆中最为常见,但多数跑步机的扶手机构采用固连在跑步机机架上的一体式扶手,这种一体式扶手所占用的空间会很大,包装后的体积相应地变大,储藏困难,而且也不利于运输;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可折叠式的扶手,见中国专利CN214232559U,专利名称:一种抽拉式跑步机快速折叠扶手机构,在该专利中,立柱与扶手通过轴筒铰接,扶手通过定位锁紧组件固定在水平工作状态与收起折叠状态,因扶手折叠后与立柱贴合叠加在一起,相比之前的一体式扶手结构,虽然缩小了包装空间,但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扶手机构及跑步机,通过可水平转动的扶手,使收纳折叠后的跑步机所占的体积更小,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跑步机,以降低成本。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扶手机构,包括连杆、及位于连杆两端的两根立柱,所述的连杆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呈凹字形的铰接件,所述的铰接件设置有与其水平转动连接的扶手,所述的扶手通过锁定装置固定位置,当扶手与锁定装置固定连接时,所述扶手与所述立柱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角度A,即为工作状态,当扶手与锁定装置脱离时,所述扶手与所述立柱的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即为收纳后的折叠状态,所述的扶手可限制的活动于工作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铰接件设置有贯穿于凹字形两侧的穿孔,位于凹字形的两侧内部设置有与穿孔相同中心轴的两个紧固件,所述的扶手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扶手的通孔设置于两个紧固件之间且通过螺栓铰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铰接件中位于凹字形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定位柱,所述的扶手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框,所述的限位框设置有第一限位边与第二限位边,当扶手水平转动时,根据定位柱的设置,位于扶手中的限位框可在第一限位边与第二限位边之间摆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角度A即为所述扶手与所述立柱的夹角,所述的第二角度B为90度。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固定筒、柱头、手柄,所述的固定筒固定插设于立柱内,所述的柱头活动插设于固定筒内,且柱头的一端穿过铰接件的底部与扶手连接,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头的一端设置有往外凸起的外螺纹,另一
端设置有往直径方向延伸的六角部,所述的扶手设置有与外螺纹相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的手柄设置有与六角部相连接的六角槽。
[0010]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跑步机,包括机身和如上所述的扶手机构,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机身上。
[001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巧妙、结构新颖,通过可水平转动的扶手,使收纳折叠后的跑步机所占的体积更小,从而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跑步机,以降低成本。两根立柱通过连杆实现稳固连接,铰接件与立柱固定连接,扶手与铰接件水平转动连接,当扶手与立柱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时,即为工作状态,此时扶手与铰接件可通过锁定装置固定相对位置,保证扶手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位置;当人们想收纳折叠跑步机时,可松开锁定装置,此时扶手可往两根立柱之间转动,直至与立柱的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扶手位于连杆的下方,不与立柱重叠排列,即为最终的折叠状态,与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折叠效果相比,本实用公开的折叠效果明显,包装体积更小,能够保证在运输车中有限的空间内放置更多的跑步机,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H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说明:
[0018]1、连杆;2、立柱;3、铰接件;4、扶手;5、锁定装置;6、螺栓;
[0019]31、穿孔;32、紧固件;33、定位柱;41、通孔;42、限位框;51、固定筒;52、柱头;53、手柄;
[0020]421、第一限位边;422、第二限位边;521、外螺纹;522、六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根据本实用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扶手机构,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一种扶手机构,包括连杆1、及位于连杆1两端的两根立柱2,连杆1与立柱2固定连接,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呈凹字形的铰接件3,铰接件3设置有与其水平转动连接的扶手4,扶手4通过锁定装置5固定位置,当扶手4与锁定装置5固定连接时,扶手4与立柱2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角度A,即为工作状态,当扶手4与锁定装置5脱离时,扶手4与立柱2的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即为收纳后的折叠状态,扶手4可限制的活动于工作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
[0023]进一步地,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当跑步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扶手4通过锁定装置5进行固定位置,此时的扶手4与立柱2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角度A,第一角度A可根据立柱2的倾斜角度不同,而获得不同的第一角度;当人们想将跑步机收纳
折叠时,需要松开锁定装置5,并与扶手4实现分离,通过铰接件3的设置,将扶手4转动至与立柱2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也就是将扶手4转至连杆1的下端,参考图2所示,其折叠后的效果优于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原专利中的折叠结构,使折叠后的所占体积减小,包装后的体积也一起减小,从而有利于运输时,在有限的装车空间内放置更多的跑步机,降低成本。
[0024]进一步地,参考图3至图4所示,铰接件3设置有贯穿于凹字形两侧的穿孔31,位于凹字形的两侧内部设置有与穿孔31相同中心轴的两个紧固件32,扶手4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41,扶手4的通孔41设置于两个紧固件32之间且通过螺栓6铰接。上述结构设计中,通过螺栓6可以将铰接件3与扶手4串连起来,并保证扶手4可实现转动,满足强度的需求且实现折叠。
[0025]进一步地,参考图4至图5所示,铰接件3中位于凹字形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定位柱33,扶手4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框42,限位框42设置有第一限位边421与第二限位边422,当扶手4水平转动时,根据定位柱33的设置,位于扶手4中的限位框42可在第一限位边421与第二限位边422之间摆动。第一角度A即为扶手4与立柱2的夹角,第二角度B为90度。在上述的结构设计中,通过第一限位边421、第二限位边422与限位框42的结构设置,保证扶手4在水平转动时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机构,包括连杆(1)、及位于连杆(1)两端的两根立柱(2),所述的连杆(1)与立柱(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呈凹字形的铰接件(3),所述的铰接件(3)设置有与其水平转动连接的扶手(4),所述的扶手(4)通过锁定装置(5)固定位置,当扶手(4)与锁定装置(5)固定连接时,所述扶手(4)与所述立柱(2)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角度A,即为工作状态,当扶手(4)与锁定装置(5)脱离时,所述扶手(4)与所述立柱(2)的侧面形成第二角度B,即为收纳后的折叠状态,所述的扶手(4)可限制的活动于工作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件(3)设置有贯穿于凹字形两侧的穿孔(31),位于凹字形的两侧内部设置有与穿孔(31)相同中心轴的两个紧固件(32),所述的扶手(4)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41),所述扶手(4)的通孔(41)设置于两个紧固件(32)之间且通过螺栓(6)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件(3)中位于凹字形的一侧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定位柱(33),所述的扶手(4)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框(42),所述的限位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沛桦邬飞国陈明珍张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斯曼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