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川滇变豆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材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变豆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川滇变豆菜(Sanicu l a astrant i ifo l ia H.Wo l ff ex Kretschmer)属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又称小黑药、昆明变豆菜、草三角枫、肺经草。在《滇南本草》、《云南中草药》、《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救荒本草》中均有记载,产于云贵川三省海拔1500
‑
3000m的林下、沟边背阴处,其全草入药,归肺经、肾经,主治风湿关节疼痛和跌打损伤,根部与鸡肉、猪肉炖食有补肺肾虚弱,壮筋骨的作用,是云贵地区民间一种传统的备受推崇的药食两用植物。
[0003]近些年,由于其分布的局限性和人工疯狂野生采挖,导致其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几近枯绝,相伴而来的是其商品药材以稀为贵,由原来鲜全草30元每公斤涨至120元每公斤。川滇变豆菜的人工栽培的难点在于:人工栽培困难,目前为止无人工种植先例可借鉴;种子发芽率极其低,且需三年才能逐渐解除休眠出苗,育苗周期十分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川滇变豆菜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选地;选择背阳的缓坡地作为川滇变豆菜种植地;步骤b:采种育苗;采集川滇变豆菜成熟种子,将所述成熟种子预处理后播种,育苗;步骤b1:采种;步骤b2:种子预处理;将所述成熟种子与干净的湿砂混合,进行层积砂藏处理,直至播种前,用萌发促进剂处理;步骤b3:在第二年的早春或秋季进行播种育苗:播种量:4.0
‑
5.0g/1000粒,2
‑
3g/m2;育苗方式:旱地育苗或漂浮育苗;步骤b4:苗期管理;旱地育苗:保持土壤湿度60
‑
70%;出幼苗后,每周喷施一次多菌灵,连喷两周;幼苗长至三片真叶后,喷施叶面肥;期间除弱、病幼苗;漂浮育苗:幼苗出齐后,每周喷施多菌灵一次,连喷三周;幼苗长至三片真叶时,除弱、病幼苗,保留壮株;幼苗长至四至五片真叶时,进行排水、增光、通风炼苗;步骤c:移栽;幼苗长至五片及以上真叶时,起高垄覆膜栽培;高垄覆膜栽培包括:起垄:根据起垄高度不低于35cm,垄面宽50
‑
60cm,在种植地上起高垄;双行栽植或呈梅花塘栽植,株行距25
×
25cm;塘深15cm,并在每塘的底部施用有机肥0.5kg;栽植:对垄面浇一次透水,待垄土达到握之成团、松开渐散即可;移栽时,覆土至根颈部,忌埋没心叶;覆盖:栽植完成后,在垄面覆盖一层覆盖物,对覆盖物浇足透水后,再覆盖塑料薄膜;遮阴:覆盖完成后,将遮光率调整至80
‑
90%;待栽植的幼苗成活后,将遮光率调整至60
‑
70%;步骤d:生长期管理:对栽植后的处于生长期的川滇变豆菜植株进行浇水、施肥、遮阴和除草,直至采收;浇水: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随时保持排水畅通,土壤疏松透气;施肥:对处于生长期的川滇变豆菜,在生长期每间隔30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0.25kg/株,复合肥50g/株,连施两次;遮阴:在生长期的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天佑,胡兵稳,晏家芳,
申请(专利权)人:富源县富村镇林业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