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95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4
本申请涉及一种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及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在患者上颌前牙区域应用热塑性树脂制成上牙冠套,形成与下颌前牙均匀接触的咬合区域;在上述咬合区域应用热塑性树脂,形成引导部;引导患者上下前牙进行左侧方、右侧方及前伸非正中咬合运动,以在引导部形成动态咬合引导线。上述方法将热塑性树脂捏塑形成上牙冠套并形成与下前牙均匀接触的咬合区域,使非正中咬合时后牙脱离接触,减轻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的负担,实现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通过相应的引导线引导前牙建立正常的非正中咬合,相对于传统的动态咬合引导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准确性高,能够直接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检查及治疗。床检查及治疗。床检查及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口腔医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所有相关组织的骨骼及神经肌肉疾病的总称。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文献报道疾病发生率高达人口比例的60%左右,大部分表现为关节区弹响等轻微临床症状,其中约3.6%

7%的患者会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咀嚼肌及关节疼痛、张口受限等),需要寻求相关治疗。但因该类疾病具有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诊断手段局限、治疗方法存在较大争议、多数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等特点,因此常成为临床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治疗中主要是通过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牙齿与颌骨之间以及相关神经肌肉之间的不正常关系,其最终矫治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
[0003]下颌骨作为头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其动态运动是咀嚼、吞咽、语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冠套,固定在上前牙处,用于使后牙脱离接触,所述上牙冠套上具有咬合区域;引导部,设置在患者前牙区,其上具有引导线,用于引导前牙建立正常的动态咬合;其中,上牙冠套与引导部均采用热塑性树脂制成,并在咬合区域形成与下颌前牙均匀接触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冠套包括树脂冠套、固位件、连接件以及平面导板,所述树脂冠套包裹双尖牙颊舌侧,所述固位件安装在上前牙,所述平面导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树脂冠套以及固位件固定连接,所述咬合区域位于所述平面导板上。3.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的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患者上颌前牙区域应用热塑性树脂制成上牙冠套,形成与下颌前牙均匀接触的咬合区域;在上述咬合区域应用热塑性树脂,形成引导部;引导患者上下前牙进行左侧方、右侧方及前伸非正中咬合运动,以在引导部形成动态咬合引导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颌肌肉去程序化并重建非正中咬合引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患者上颌前牙区域应用热塑性树脂制成上牙冠套,形成与下颌前牙均匀接触的咬合区域,之前还包括:制作平面导板、树脂冠套以及配套可调节的连接件和固位件;在切牙和侧切牙之间设置可调节的连接件以及固位件,用于平面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房兵陆珮珺杨臣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