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89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4
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该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根据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确定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物理距离,确定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将N个中继模块插入连线上的对应插入物理位置。在该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能够自动插入中继模块,中继模块中添加了时钟门控,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插入中继模块带来的功耗,实现细颗粒度的时钟门控,插入方式灵活可控,减少由于插入中继模块引起的工作量。插入中继模块引起的工作量。插入中继模块引起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集成电路的设计装置、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装置、电子设备、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大规模集成电路一般根据功能和布局规划被划分成多个物理功能模块,物理功能模块是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用于物理实现模块的统称,物理功能模块与物理功能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信号线连接以通信。例如,集成电路在前端逻辑设计中通常以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core,知识产权核)为基础进行设计,在后端物理实现中,一个物理功能模块可以对应一个IP核,或者,在IP核较大时,也可以多个物理功能模块对应一个IP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使用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其中,所述中继模块用于为使用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接口提供时序中继,所述中继模块具有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设置的时钟门控控制;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所述物理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其中,N为正整数;将N个所述中继模块插入所述连线上的对应插入物理位置。
[0004]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从中继模块数据库中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其中,所述中继模块数据库包括分别对应不同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每个中继模块均具有根据对应接口协议设置的时钟门控控制,所述不同接口协议包括所述第一接口协议。
[0005]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根据所述物理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确定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延时;根据所述走线延时和所述时钟域,查询距离延时数据库,以得到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最长允许走线长度;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
[0006]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所述距离延时数据库包括通过仿真得到的指示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长度、时钟域与走线延时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长度根据所述相邻的两级中
继模块所在的时钟域和所述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延时确定。
[0007]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确定相邻两级中继模块的走线延时,包括:查询中继模块数据库,得到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所述中继模块的输入延时估计和输出延时估计;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得到时钟周期和时钟偏斜;根据所述时钟周期、所述时钟偏斜、所述输入延时估计和所述输出延时估计,确定在所述时钟域下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的走线延时。
[0008]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插入物理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的比值,得到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级数N的比值,得到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间隔物理距离;将以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中心为起始、每间隔所述间隔物理距离的位置分别作为N个所述中继模块的插入物理位置。
[0009]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中,响应于所述中继模块的插入物理位置所在的物理功能模块不属于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在所述插入物理位置所在的物理功能模块中增加所述中继模块的时钟信号,以向所述中继模块提供所述时钟信号。
[0010]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所述集成电路使用至少一种接口协议进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针对所述至少一种接口协议中的任一接口协议,根据所述任一接口协议,构建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其中,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包括中继寄存器逻辑和与时钟门控控制相关的控制逻辑,所述中继寄存器逻辑用于为连接的接口提供时序中继;对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进行综合,以得到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网表文件,其中,在所述综合过程中插入相应的时钟门控控制;基于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所述中继模块网表文件,构建所述中继模块数据库。
[0011]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中继模块网表文件进行形式验证,以保证所述中继模块网表文件与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的一致性。
[0012]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方法中,所述与时钟门控控制相关的控制逻辑包括:根据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有效信号电平,在所述有效信号电平指示进行有效数据传输时,打开时钟信号,在所述有效信号电平指示未进行有效数据传输时,关闭时钟信号,并保持输出值不变。
[0013]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方法中,基于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网表文件,构建所述中继模块数据库,包括:根据所述集成电路的工艺,确定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的输入延时估计和输出延时估计,其中,所述输入延时估计包括所述中继模块的输入端口到第一级触发器的延时估计,以及用于进行所述时钟门控控制的时钟门控单元的建立时间,所述输出延时估计包括所述中继模块的末级触发器到输出端口的延时估计;基于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网表文件、输入延时估计和输出延时估计,构建所述中继模块数据库。
[0014]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装置,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物理
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使用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设计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其中,所述中继模块用于为使用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接口提供时序中继,所述中继模块具有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设置的时钟门控控制;第二确定单元,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第三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物理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使用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所述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其中,所述中继模块用于为使用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接口提供时序中继,所述中继模块具有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设置的时钟门控;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物理距离;根据所述物理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其中,N为正整数;将N个所述中继模块插入所述连线上的对应插入物理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协议,从中继模块数据库中确定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其中,所述中继模块数据库包括分别对应不同接口协议的中继模块,每个中继模块均具有根据对应接口协议设置的时钟门控控制,所述不同接口协议包括所述第一接口协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物理距离,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确定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延时;根据所述走线延时和所述时钟域,查询距离延时数据库,以得到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最长允许走线长度;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相应的插入物理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距离延时数据库包括通过仿真得到的指示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长度与走线延时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长度根据所述相邻的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走线延时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确定相邻两级中继模块的走线延时,包括:查询中继模块数据库,得到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协议的所述中继模块的输入延时估计和输出延时估计;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得到时钟周期和时钟偏斜;根据所述时钟周期、所述时钟偏斜、所述输入延时估计和所述输出延时估计,确定在所述时钟域下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的走线延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确定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连线上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和插入物理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最长允许走线长度的比值,得到所述中继模块的级数N;
根据所述物理距离和所述级数N的比值,得到所述相邻两级中继模块之间的间隔物理距离;将以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的中心为起始、每间隔所述间隔物理距离的位置分别作为N个所述中继模块的插入物理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中继模块的插入物理位置所在的物理功能模块不属于所述第一物理功能模块和所述第二物理功能模块所在的时钟域,在所述插入物理位置所在的物理功能模块中增加所述中继模块的时钟信号,以向所述中继模块提供所述时钟信号。8.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中继模块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所述集成电路使用至少一种接口协议进行物理功能模块之间的通信,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针对所述至少一种接口协议中的任一接口协议,根据所述任一接口协议,构建对应所述任一接口协议的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其中,所述寄存器传输级描述文件包括中继寄存器逻辑和与时钟门控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开勇张文清苗昆潘于
申请(专利权)人: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