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突变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0884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BTK突变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含有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S2、使用转染试剂将步骤S1获得的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转入HE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TK突变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工程
,尤其是涉及BTK突变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BTK隶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Tec家族,为膜结合蛋白,是B细胞受体通路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控B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活化、增殖及凋亡等过程,在恶性B细胞的生存及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0003]目前临床上常应用的BTK抑制剂主要有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泽布替尼、特布替尼(Tirabrutinib)、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等,这些药物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但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部分患者出现耐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BTK突变是人体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为了筛选新型抗癌药物,需要建立BTK突变细胞株平台为新型药物筛选提供细胞模型,目前建立BTK突变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0004]一、建立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该方法主要是依靠牛顿力学来模拟分子体系的运动,有研究使用BIKI提取了BTK

SH2

KD配置,将得到的结构提交给突变研究数据,探测SH2结构域相对于KD的首选3D结构组织,使用SAXS拟合为SH2

KD配合物,最终完成所有可能的BTK激活分子模型的构建;
[0005]二、体外激酶筛选:该方法可用于直接检测荧光标记的底物和产物间转化比例关系,有研究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将具有单磷酸化位点的底物一端接上biotin端,biotin能与streptavidin

XL665相连,完成底物的标记。底物经过磷酸化之后,便能与抗磷酸化位点结合,从而产生FRET信号,开展体外激酶对化合物的筛选实验;
[0006]三、细胞因子诱导建立细胞模型:该方法是直接或间接增加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使得细胞内BTK表达的变化。如有研究使用多西环素诱导rF10表达,导致细胞大量凋亡,与使用BTK抑制剂作用一致,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BTK表达情况,完成细胞模型的构建。
[0007]综合比较上述三种方法,构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型为计算机模拟对接的产物,仅能进行小分子药物与蛋白结合位点的预测,并不能作为药物筛选的依据;采用体外激酶筛选的方法,容易出现脱靶效应,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采用细胞因子诱导建立细胞模型的方式,稳定性低、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靶向药物的筛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TK突变细胞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该方法能够得到稳定的BTK突变耐药株,用于癌症药物的筛选。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BTK突变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使用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含有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
[0011]S2、使用转染试剂将步骤S1获得的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转入HEK

293T细胞;
[0012]S3、收集步骤S2的病毒上清,过滤并收集含有病毒的滤出液,然后感染HEK

293细
胞;
[0013]S4、将HEK

293细胞消化后接种至新的培养皿中,同时加抗生素进行筛选,筛选出阳性细胞至细胞群出现,形成稳转细胞池;
[0014]S5、将细胞池消化后接种到细胞孔板中,继续用抗生素筛选,至孔中单克隆长至一定汇合度时,挑取单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至新的细胞孔板中,最终获得BTK突变细胞株。
[0015]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的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包括:BTK基因及其T316A,T474S,T474M,T474M

E513G,C481A,C481Y,C481F,C481R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
[0016]所述BTK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17]所述T316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0018]所述T474S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0019]所述T474M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20]所述T474M

E513G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0021]所述C481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0022]所述C481Y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0023]所述C481F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0024]所述C481R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0025]进一步的,B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
[0026]T316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
[0027]T474S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0028]T474M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
[0029]T474M

E513G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0030]C481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
[0031]C481Y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
[0032]C481F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
[0033]C481R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
[0034]优选的,步骤S1包括:使用Plvx

Puro载体质粒,构建含有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
[0035]优选的,步骤S2包括:使用Lipo3000将步骤S1获得的重组质粒与PSPAX2质粒、PVSVG质粒转入HEK

293T细胞。
[0036]优选的,步骤S3包括:48小时后收集步骤S2的病毒上清,用2μm滤器过滤,然后感染HEK

293细胞8

12h。
[0037]优选的,步骤S4包括:第二天更换培养液,第三天将HEK

293细胞消化后接种至新的培养皿中,同时加抗生素进行筛选,每隔2~3天更换培养液,筛选出阳性细胞至细胞群出现,形成稳转细胞池。
[0038]优选的,所述的抗生素为嘌呤霉素。
[0039]优选的,步骤S5包括:将细胞池消化后接种到96孔板中,继续用嘌呤霉素筛选2

3周左右,至孔中单克隆长至50%以上汇合度时,挑取单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至24孔板中,最终获得BTK突变细胞株。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BTK突变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含有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的重组质粒;S2、使用转染试剂将步骤S1获得的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转入HEK

293T细胞;S3、收集步骤S2的病毒上清,过滤并收集含有病毒的滤出液,然后感染HEK

293细胞;S4、将HEK

293细胞消化后接种至新的培养皿中,同时加抗生素进行筛选,筛选出阳性细胞至细胞群出现,形成稳转细胞池;S5、将细胞池消化后接种到细胞孔板中,继续用抗生素筛选,至孔中单克隆长至一定汇合度时,挑取单克隆,进行扩大培养至新的细胞孔板中,最终获得BTK突变细胞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TK突变细胞株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BTK基因及其突变基因包括:BTK基因及其T316A,T474S,T474M,T474M

E513G,C481A,C481Y,C481F,C481R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所述BTK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316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T474S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T474M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T474M

E513G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C481A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C481Y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C481F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C481R位点突变的突变基因序列如SEQ ID NO: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邴铁军覃艳艳王爱成侯琳黄聪李英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