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74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测斜管,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抵接一过渡测斜管并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相连通;第二测斜管,所述第二测斜管包覆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远离所述第一测斜管的一端外壁,所述第二测斜管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消隙管,填充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内壁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与所述消隙管和所述第二测斜管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以装载一可旋转测斜管;有益效果是实际应用时减少占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减轻设备的重量,方便携带;过渡测斜管和测斜管连接筒组成的过渡结构,使在实际操作时安装更加方便。实际操作时安装更加方便。实际操作时安装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测斜管是一种预埋在地下用于观测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测量管,它的应用范围包括钻孔、基坑、地基、墙体、坝坡、油田测井、海洋测井、煤矿勘探。测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土体变形的监测中,对预测预警施工风险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深基坑的基建项目中。
[0003]目前自动化测斜装置由于理论上的精度高、时效性好、测量频率中等、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关注。在实际的应用中,因行业规范上有正反测量的要求,目前的自动化测斜装置虽然实现了旋转运动的功能,但是将可旋转测斜管置于设备内部,会导致设备结构很大且沉重,非常不利于产品使用以及商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包括:
[0005]第一测斜管,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抵接一过渡测斜管并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相连通;
[0006]第二测斜管,所述第二测斜管包覆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远离所述第一测斜管的一端外壁,所述第二测斜管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
[0007]消隙管,填充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内壁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中;
[0008]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与所述消隙管和所述第二测斜管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以装载一可旋转测斜管。
[0009]优选的,还包括一测斜管连接筒,所述测斜管连接筒包覆于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靠近所述过渡测斜管的一端的外壁以及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靠近所述第一测斜管的一端外壁,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部且低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底端和所述消隙管的底端抵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外壁与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底端过盈配合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内壁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消隙管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且低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顶部。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斜管、所述过渡测斜管、所述第二测斜管和所述消隙管同轴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消隙管为金属消隙管。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测斜管是外径为85mm的测斜管。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斜管和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外壁与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内壁之间涂覆有防水胶,所述测斜管连接筒和所述第二测斜管外缠绕有防水胶带。
[0018]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1)在实际应用时减少占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减轻设备的重量,方便携带;
[0020]2)过渡测斜管2和测斜管连接筒6组成的过渡结构,使在实际操作时安装更加方便;
[0021]3)第二测斜管的设计对可旋转测斜管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卷边和破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测斜管改造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1、第一测斜管;2、过渡测斜管;3、第二测斜管;4、消隙管;5、可旋转测斜管;6、测斜管连接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25]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0026]第一测斜管1,第一测斜管1的顶端抵接一过渡测斜管2并与过渡测斜管2相连通;
[0027]第二测斜管3,第二测斜管3包覆于过渡测斜管2的远离第一测斜管1的一端外壁,第二测斜管3的顶部高于过渡测斜管2的顶部;
[0028]消隙管4,填充于第二测斜管3的内壁与过渡测斜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中;
[0029]过渡测斜管2的顶部与消隙管4和第二测斜管3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以装载一可旋转测斜管5。
[00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测斜管1的一端埋设在地面以下,一般为地面以下1米位置,但是不以此作为限定,具体数字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第一测斜管1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可采用常规的测斜管,常规的测斜管可以减少成本,第一测斜管1的材质可选择ABS或者PVC,形状可以选择U型或者O型,外径可选择70mm,不以此作为限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效果更佳的。利用常规的测斜管可以减少成本。在过渡测斜管2的顶部与消隙管4和第二测斜管3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可旋转测斜管5可以自由的旋转。在实际应用中,外部的活动式测斜仪放入可旋转测斜管5的内部进行提拉和下放以及带动可旋转测斜管5实现180度的旋转,从而实现正反测量的目的。
[0031]优选的,第一测斜管1的顶端与过渡测斜管2的底端过盈配合连接,过渡测斜管2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测斜管,材质可选择ABS或者PVC,不以此作为限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效果更佳的。其中过渡测斜管2的外径与第一测斜管1的外径相等。
[0032]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测斜管连接筒6,测斜管连接筒6包覆于第一测斜管1的靠近过渡测斜管2的一端的外壁以及过渡测斜管2的靠近第一测斜管1的一端外壁,测斜管连接筒6的顶部高于第一测斜管1的顶部且低于过渡测斜管2的顶部。测斜管连接筒6的顶端与第二测斜管3的底端和消隙管4的底端抵接。
[003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测斜管连接筒6用于连接且固定第一测斜管1和过渡测斜管2。
[0034]优选的,第一测斜管1的顶端外壁与测斜管连接筒6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测斜管连接筒6的内壁与过渡测斜管2的外壁过盈配合连接。测斜管连接筒6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测斜管,可选择ABS或者PVC,不以此作为限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效果更佳的。其中测斜管连接筒6的尺寸需要跟第一测斜管1的尺寸和过渡测斜管2的尺寸适配,测斜管连接筒6的内径与第一测斜管1的外径和过渡测斜管2的外径相等。
[0035]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测斜管1、过渡测斜管2、第二测斜管3和消隙管4同轴设置。
[00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过渡测斜管2和测斜管连接筒6为过渡结构,使实际操作中第一测斜管1和第二测斜管3的连接更加简单以及稳固,同轴设计减少占地空间。
[0037]优选的,第二测斜管3是外径为85mm的测斜管,是一种常规的测斜管,结构不做特殊限定,可以减少成本。第二测斜管3的材质为ABS,可以理解的是,该材质并不以此为限定,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效果更佳的。第二测斜管3具有保护可旋转测斜管5不会暴晒卷边或者破损的作用。
[0038]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消隙管4的顶部高于过渡测斜管2的顶部且低于第二测斜管3的顶部。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斜管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斜管,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抵接一过渡测斜管并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相连通;第二测斜管,所述第二测斜管包覆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远离所述第一测斜管的一端外壁,所述第二测斜管的顶部高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消隙管,填充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内壁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空隙中;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与所述消隙管和所述第二测斜管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以装载一可旋转测斜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斜管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测斜管连接筒,所述测斜管连接筒包覆于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靠近所述过渡测斜管的一端的外壁以及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靠近所述第一测斜管的一端外壁,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部且低于所述过渡测斜管的顶部,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测斜管的底端和所述消隙管的底端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斜管改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斜管的顶端外壁与所述测斜管连接筒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柯李政轲段冰强吴章马召光高全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米度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