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耐热的
,具体涉及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近年来钢筋混凝土壳结构在建筑、能源、海洋工程及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建构筑物一旦失火,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建筑混凝土进行耐高温检测能有效了解建构筑物在火灾发生时,主要梁柱的承载力变化情况,进而为救火员在火灾发生一段时间后是否能进入建筑物提供理论支持。
[0003]现有的建筑混凝土耐高温试验大都是采用一个高温炉,将混凝土试块放入高温炉内加热,预定时间后,再从炉体内将混凝土试件取出,放到混凝土压力机上做承压试验,然而,由于混凝土在不同加热时间下,抗压强度也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加热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试块就越脆,抗压强度也会相应降低,因此,混凝土耐高温试验需要对混凝土做多组试验,以观察混凝土在不同加热时间下的抗压强度变化,现有的高温炉一旦开启,混凝土试块就无法随时取出,只能等高温炉加热到预定时间后,降低炉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循环热管(1)、测试箱(2)、承压底座(3)以及滑动液压器(4),所述的循环热管(1)内循环流动有预定温度的高温气体,循环热管(1)附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安装一个测试箱(2),测试箱(2)设有可开合的门,所述的测试箱(2)通过安装在循环热管(1)上的三通阀(11)将循环热管(1)内的高温气体引入测试箱(2)内,并将测试箱(2)内的混凝土试块加热至预定温度,所述的测试箱(2)上端设置上压块(21),下端固定下垫块(22),所述的上压块(21)贯穿测试箱(2)顶壁,使得上压块(21)部分位于测试箱(2)上部,部分位于测试箱(2)箱体内,所述的上压块(21)能相对于测试箱(2)顶壁上下滑动,所述的测试箱(2)顶部设置一可拆卸耐热罩(23),耐热罩(23)能将上压块(21)顶部罩住密封,所述的下垫块(22)贯穿测试箱(2)底壁,使得下垫块(22)部分位于测试箱(2)下部,部分位于测试箱(2)箱体内,所述的测试箱(2)置于承压底座(3)上,所述的承压底座(3)为绝热底座,所述的下垫块(22)下表面与承压底座(3)上表面贴紧配合,一隔热密封环(31)垫在测试箱(2)底部与承压底座(3)之间的间隙中,防止温度从测试箱(2)底部与承压底座(3)之间的间隙向外传递,所述的测试箱(2)内放置混凝土试块(5),所述的混凝土试块(5)置于下垫块(22)上,同时,上压块(21)正好位于混凝土试块(5)上方,所述的滑动液压器(4)包括配重梁(41)、滑动架(42)、液压缸(43)以及压力传感器(44),所述的配重梁(41)横向设置在循环热管(1)上方位置,滑动架(42)能沿着配重梁(41)滑动,液压缸(43)固定在滑动架(42)上,所述的压力传感器(44)与液压缸(43)连接,用于检测液压缸(43)的压头压力,所述的滑动架(42)能带动液压缸(43)滑动至测试箱(2)上方,所述的液压缸(43)的压头下压时,液压缸(43)的缸座与配重梁(41)抵触,液压缸(43)的压头与上压块(21)抵触,随着液压缸(43)的压头下压,上压块(21)下移挤压混凝土试块(5),直至混凝土试块(5)断裂失效,压力传感器(44)记录混凝土试块(5)断裂失效时,液压缸(43)的压头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循环热管(1)上设置有火焰喷枪(12),所述的火焰喷枪(12)上设置有燃料进口以及燃气出口,所述的火焰喷枪(12)的燃气出口接在循环热管(1)上,所述的循环热管(1)上还设置有循环风机(13),所述的循环风机(13)用于使循环热管(1)内的高温气体循环流动,所述的火焰喷枪(1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循环热管(1)内温度的热电偶(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循环风机(13)包括风扇(13a)、风扇传动轴(13b)以及风扇电机(13c),所述的循环热管(1)上的一段管体膨胀形成风机腔,所述的风扇(13a)位于风机腔中,风扇传动轴(13b)一端与风扇(13a)传动连接,另一端穿过风机腔壁,与风扇电机(13c)传动连接,所述的风扇电机(13c)能通过风扇传动轴(13b)驱动风扇(13a)转动,从而使循环热管(1)内气体循环流动,所述的风扇传动轴(13b)穿过风机腔壁处设置有可转动密封环,所述的可转动密封环用于密封风扇传动轴(13b)与风机腔壁之间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混凝土耐高温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三通阀(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循环热管(1),第三端连接测试箱进气管(2a)左端,所述的测试箱进气管(2a)的右端与测试箱(2)内腔左侧连通,所述的测试箱(2)内腔右侧连通测试箱出气管(2b)左端,测试箱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利军,沈益军,徐富东,尹路,郑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核华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