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行星齿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65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差分行星齿轮结构,包括顶壳,所述顶壳内部顶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接有第一传动轴套,所述第一传动轴套固定安装在第一内齿圈的顶端,所述第一内齿圈内壁顶端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过渡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有第一传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优力胶垫代替传统的弹簧或者弹片,在不影响缓冲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行星齿轮结构中缓冲结构的占用空间,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基米螺栓调整优力胶垫的相对厚度,从而调整优力胶垫的弹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行星齿轮实际转动情况来调整合适的弹力,避免由于弹性太小或者弹性太大而导致影响缓冲效果的情况。性太大而导致影响缓冲效果的情况。性太大而导致影响缓冲效果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分行星齿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为差分行星齿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行星类似于行星与恒星系统,通过中心的太阳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自行转动的同时,行星齿轮还作用与外部固定齿环而围绕太阳齿轮公转,不仅具有功率分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常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增速器和变速装置中。
[0003]由于行星齿轮结构在传动时,两个传动输出端之间由于产生相对转动和尺寸上的细微差距会产生位置上的偏移,此时如果不设置缓冲组件,就会加剧传动轴之间的磨损,从而缩短行星齿轮结构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产生,在两个传动轴之间通常会设置具有弹性的缓冲结构来减少磨损,从而提升行星齿轮结构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行星齿轮结构采用弹簧或者弹片作为内部的缓冲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增加了行星齿轮结构的空间占用率;并且,现有的行星齿轮两个传动轴之间的缓冲结构的弹力大小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灵活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差分行星齿轮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差分行星齿轮结构,包括顶壳,所述顶壳内部顶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接有第一传动轴套;
[0007]所述第一传动轴套固定安装在第一内齿圈的顶端,所述第一内齿圈内壁顶端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过渡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过渡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内齿圈并置于第一传动轴套的内部;
[0008]所述第一传动轴套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套接有基米螺栓,所述基米螺栓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优力胶垫,四个所述优力胶垫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侧搭接有钢珠,四个所述钢珠均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轴输出端上的凹槽滚动连接;
[0009]所述第一内齿圈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的外壳顶部;
[0010]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的三个支架上均活动套接有单层行星齿;
[0011]所述第一行星架底部活动贯穿有太阳齿套的太阳齿,所述太阳齿套的太阳齿与三个单层行星齿啮合,所述太阳齿套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三个支脚上均活动套接有双层行星齿;
[0012]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安装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内齿圈的内壁与三个双层行星齿的下层行星齿啮合;
[0013]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从下到上依次活动贯穿固定片和第二行星架,所述驱动齿与三个双层行星齿的下层行星齿啮合。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单层行星齿、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太阳齿套均置于第一内齿圈的内部。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内齿圈的内部设置有齿纹,所述第一内齿圈内部的齿纹与三个单层行星齿啮合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太阳齿套的内壁设置有齿纹,所述太阳齿套内壁的齿纹与三个双层行星齿啮合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轴套的输出端活动贯穿顶壳的顶端并置于顶壳的外部。
[0018]优选的,所述太阳齿套由一个柱形齿轮与一个空心筒体组成,所述空心筒体为瓶盖状结构,所述柱形齿轮固定安装在空心筒体的顶部中心处。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行星架有一个圆环体与三个立柱组成,三个所述立柱均匀固定安装在圆环体的顶部。
[0020]优选的,所述双层行星齿由两个单层行星齿沿其轴心线排列固定连接构成。
[0021]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通过使用优力胶垫代替传统的弹簧或者弹片,在不影响缓冲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行星齿轮结构中缓冲结构的占用空间,实用性强。
[0023]2.本技术可以通过基米螺栓调整优力胶垫的相对厚度,从而调整优力胶垫的弹性,使用者可以根据行星齿轮实际转动情况来调整合适的弹力,避免由于弹性太小或者弹性太大而导致影响缓冲效果的情况。
[0024]3.本技术通过驱动齿、双层行星齿、太阳齿套以及第二内齿圈的协调作用,不仅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减速比,同时由于双层行星齿同时与太阳齿套和第二内齿圈啮合作用,还取得了自锁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基米螺栓、优力胶垫、支撑块、钢珠和第一传动轴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第一传动轴套与基米螺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第一内齿圈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太阳齿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4]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差分行星齿轮结构,包括顶壳1,顶壳1内部顶端通过第一轴承2转动套接有第一传动轴套3;
[0035]第一传动轴套3固定安装在第一内齿圈8的顶端,第一内齿圈8内壁顶端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过渡轴承9和第二轴承10,过渡轴承9与第二轴承10的内圈套接有第一传动轴11,第一传动轴11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内齿圈8并置于第一传动轴套3的内部;
[0036]第一传动轴套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套接有基米螺栓4,基米螺栓4在靠近第一传动轴11输出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优力胶垫5,四个优力胶垫5在靠近第一传动轴11输出端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6,支撑块6在靠近第一传动轴11输出端的一侧搭接有钢珠7,四个钢珠7均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输出端上的凹槽滚动连接;
[0037]第一内齿圈8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21的外壳顶部;
[0038]第一传动轴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行星架13,第一行星架13的三个支架上均活动套接有单层行星齿12;
[0039]第一行星架13底部活动贯穿有太阳齿套14的太阳齿,太阳齿套14的太阳齿与三个单层行星齿12啮合,太阳齿套1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片15,限位片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行星架18,第二行星架18的三个支脚上均活动套接有双层行星齿16;
[0040]电机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差分行星齿轮结构,包括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内部顶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接有第一传动轴套;所述第一传动轴套固定安装在第一内齿圈的顶端,所述第一内齿圈内壁顶端从上到下依次套接有过渡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过渡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内齿圈并置于第一传动轴套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轴套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四个相同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套接有基米螺栓,所述基米螺栓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优力胶垫,四个所述优力胶垫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侧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在靠近第一传动轴输出端的一侧搭接有钢珠,四个所述钢珠均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轴输出端上的凹槽滚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的底端固定连接电机的外壳顶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行星架的三个支架上均活动套接有单层行星齿;所述第一行星架底部活动贯穿有太阳齿套的太阳齿,所述太阳齿套的太阳齿与三个单层行星齿啮合,所述太阳齿套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三个支脚上均活动套接有双层行星齿;所述电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安装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内齿圈的内壁与三个双层行星齿的下层行星齿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华莫日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德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