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5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其技术方案包括循环设置的10条线路,第4路和第9路作为面料的正面;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作为面料的反面;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与面料的正面交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毛圈通过纱线打扭,进而形成每根纱线站立的立体风格,不会容易塌陷,提高穿着舒适度,也更加立体美观。立体美观。立体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制作衣服的是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的好坏也实时关系着衣服的品质。随着经济的进步,面料的种类越发繁多,目前主流面料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下人对时尚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现在的人民群众对面料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面料保暖舒适,也关注面料的立体感觉。目前传统的纯棉面料往往容易塌陷,造成面料过于紧贴皮肤,影响穿着舒适度,也影响衣服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其优点在于毛圈通过纱线打扭,进而形成每根纱线站立的立体风格,不会容易塌陷,提高穿着舒适度,也更加立体美观。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包括循环设置的10条线路,第1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6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7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8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9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10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和第9路作为面料的正面;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作为面料的反面;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与面料的正面交织。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4路和第9路的纱线规格为21S。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4路和第9路的纱线为精梳紧赛纺全棉纱。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的纱线规格为21S。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的纱线为精梳全棉纱。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的纱线规格为75D/72F。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的纱线为DTY涤纶低弹丝。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第4,9路作为面料的正面,正面的毛圈成扭状,第2,7,5,10路作为连接丝与面料正面交织,使正面的毛圈成扭状,一方面毛圈能起到支撑面料正面,减少面料出现塌陷的情况,提高面料的穿着舒适度,另一方面,也能形成独特的风格,更加美观。
[0014]2.第1,3,6,8路作为面料的反面,是平整的汗布结构,并且采用的精梳全棉纱其质
地也比较柔软,面料与皮肤接触的触感更加轻柔,没有突兀感,进一步提高面料的穿着舒适度。
[0015]3.面料的成品面布自重为330平方克,使面料制成的衣物更加轻便,适合制作卫衣在春秋季节穿着。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的三角图。
[0017]图2是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正面的示意图。
[0018]图中,“-”代表浮线、“∨”代表上针成圈、“∧”代表下针成圈“∪”代表上针集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0]实施例:
[0021]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如图1所示,包括循环设置的10条线路,第1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6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7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8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9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10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
[0022]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4路和第9路作为面料的正面,进而在面料的面料形成毛圈结构,提高面料的美观度。第4路和第9路的纱线为精梳紧赛纺全棉纱,其规格为21S。
[0023]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作为面料的反面,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的纱线规格为21S,纱线为精梳全棉纱,反面更加平整,并且纱线质地柔软,提高穿着舒适度。
[0024]具体的,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与面料的正面交织,作为连接丝与面料正面交织,并且采用如表1所示面料的织针排列,使正面的毛圈成扭状。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的纱线规格为75D/72F,第2路、第7路、第5路、第10路的纱线为DTY涤纶低弹丝,纱线更加坚韧,增加面料的牢固度。
[0025][0026]表1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毛圈的针织双面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设置的10条线路,第1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2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3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5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6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7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集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成圈;第8路依次为上针成圈、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9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10路依次为上针浮线、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和第9路作为面料的正面;第1路、第3路、第6路、第8路作为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郭中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隆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