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墙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50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0
一种填充墙砌块,其由主砌块、转角块、暗梁块、辅砌块堆砌而成,所述主砌块、辅砌块、暗梁块、辅砌块上分别设有卯榫结构,可实现直接装配干式连接,无需砂浆砌筑,简化了施工工艺;同时可在主砌块等内壁设计保温层、隔音层等,使墙体实现保温隔音功效,并且可在主砌块等侧壁预设通孔,可实现管道、线盒等的安装,该填充墙砌块便于砌筑,对工人要求不高,且不会产生现浇垃圾,具有离散性小、墙体平整、美观等优点。美观等优点。美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墙砌块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填充墙砌块。

技术介绍

[0002]砌块具有易取材、价格低廉等诸多优势,在多高层框架结构中,其内部填充墙常选用砌体结构。
[0003]现有的砌块大部分为方形,砌筑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抹灰,靠水泥砂浆粘合来实现两个砌块的粘结,这就造成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墙体平整度、离散性大,且现场易产生现浇垃圾等,不便于管理。且砌筑后的墙体由于工人水平不同,往往会存在凹凸不平、墙体不美观等现象,需要二次抹灰以达到平整、美化墙体的目的,这就增加了材料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填充墙砌块,其便于砌筑,对工人要求不高,且不会产生现浇垃圾,具有离散性小、墙体平整、美观等优点。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填充墙砌块,其由主砌块、转角块堆砌而成;
[0006]所述主砌块包括:第一矩形框体、第一梁肋、两个第一外壁,所述第一梁肋垂直设于第一矩形框体内壁,所述两个第一外壁面对面设于第一矩形框体外侧,该第一外壁与第一矩形框体的侧壁大小相等,且该第一外壁的上表面与第一矩形框体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一卯榫接口、左侧面与第一矩形框体的左侧壁相错开形成第二卯榫接口;
[0007]所述转角块包括:第二矩形框体、L形外壁,该L形外壁设于第二矩形框体外侧,且该L形外壁的高度与第二矩形框体的高度相等,其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框体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三卯榫接口,且该L形外壁的一侧边缘于第二矩形框体侧壁伸出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中凹槽端相适应的榫块,另一侧边缘与第二矩形框体侧壁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中凸起端相适应的卯眼,所述第二矩形框体位于L形外壁夹角相对的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填充条,该填充条与第二卯榫接口中凸起端与凹槽端形成的缺口相适应。
[0008]特别的,还包括:与主砌块结构相同的辅砌块,其长度为主砌块的一半。
[0009]特别的,还包括:暗梁块,其与主砌块的外形尺寸相等、外形结构相同,其包括:第三矩形框体、第三梁肋、两个第三外壁,所述第三矩形框体平行于第三梁肋的一侧壁由上至下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三梁肋的上表面较第三矩形框体的上表面低。
[0010]特别的,所述暗梁块由上至下每间隔3米设置一个,水平方向每间隔2米设置一个。
[0011]特别的,所述第一矩形框体、第二矩形框体、第三矩形框体内壁设有保温层、隔音层。
[0012]特别的,所述第一矩形框体上表面边缘、左侧壁边缘均斜向第一外壁边缘,使得第一卯榫接口、第二卯榫接口的截面为梯形。
[0013]特别的,所述第一矩形框体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使管道穿过的通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填充墙砌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主砌块、辅砌块、暗梁块等自带凹凸卯榫,可以进行直接装配干式连接,无需砂浆砌筑,简化了施工工艺,操作工人仅需进行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且质量均匀,减少人工了干预;墙体内部具有横向孔洞,可实现纵横钢筋完美搭接,改变了传统框架填充墙施工工艺,配合框架结构快速施工,能提高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的整体性;暗梁块的设计,可进行配筋灌浆,替代了圈梁构造柱等做法,简化了填充墙施工工艺,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
[0016]2、砌筑的墙体表面平整且可定制图案,避免二次抹灰的同时保持墙面装饰美观,简化了墙体模块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可结合bim技术,在砌块内部预留管线通道,表面预置接线盒、水笼头等安装空间,避免了建筑后期二次施工的麻烦。
[0017]3、所述的框架结构快速施工的装配模板填充砌块体系,将配套智能机器人搬运施工。因砌块建筑形式简单,设置相应程序的机器人完全可胜任模板砌块墙体施工工作,且机器人设计配备可进行升降装置,免去了人工砌筑过高墙体需搭脚手架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主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主砌块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主砌块的左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转角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转角块的俯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辅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一种填充墙砌块中暗梁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1主砌块、11第一矩形框体、12第一梁肋、13第一外壁、14第一卯榫接口、15第二卯榫接口、2转角块、21第二矩形框体、22L形外壁、23第三卯榫接口、24榫块、25卯眼、26填充条、3辅砌块、4暗梁块、41第三矩形框体、42第三梁肋、43两个第三外壁、4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请参阅图1

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填充墙砌块,其由主砌块1、转角块2堆砌而成;
[0028]所述主砌块1包括:第一矩形框体11、第一梁肋12、两个第一外壁13,所述第一梁肋12垂直设于第一矩形框体11内壁,所述两个第一外壁13面对面设于第一矩形框体11外侧,该第一外壁13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侧壁大小相等,且该第一外壁13的上表面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一卯榫接口14、左侧面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左侧壁相错开形成第二卯榫接口15,在堆砌时,同一层中的第一个主砌块1放置好后,第二个主砌块1中第二卯榫接口15的凹槽端与第一个主砌块1中的凸起端装配在一起,直至当前层堆砌完成,在堆砌上一层时,位于上方的主砌块1中第一卯榫接口14的凸起端与下方主砌块1中第一卯榫接口14的凹槽端相配合,直至完成当前层的堆砌;
[0029]由于墙体会出现转角,为了实现垂直墙体的无缝连接,所述转角块2包括:第二矩
形框体21、L形外壁22,该L形外壁22设于第二矩形框体21外侧,且该L形外壁22的高度与第二矩形框体21的高度相等,其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框体21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三卯榫接口23,且该L形外壁22的一侧边缘于第二矩形框体21侧壁伸出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凹槽端相适应的榫块24,另一侧边缘与第二矩形框体21侧壁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凸起端相适应的卯眼25,在堆砌时,相互垂直的两面墙体通过该转角块2连接为一体,此时榫块24与主砌块1中第二卯榫接口15的凹槽端相配合,卯眼25与主砌块1中第二卯榫接口15的凸起端相配合,由于相垂直的两个墙体在堆砌完成后,位于内侧对角线处在第二卯榫接口15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空隙,为了增强两面墙体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二矩形框体21位于L形外壁22夹角相对的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填充条26,该填充条26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凸起端与凹槽端形成的缺口相适应,如此可实现两面垂直墙体的完美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墙砌块,其特征在于,该填充墙砌块由主砌块(1)、转角块(2)堆砌而成;所述主砌块(1)包括:第一矩形框体(11)、第一梁肋(12)、两个第一外壁(13),所述第一梁肋(12)垂直设于第一矩形框体(11)内壁,所述两个第一外壁(13)面对面设于第一矩形框体(11)外侧,该第一外壁(13)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侧壁大小相等,且该第一外壁(13)的上表面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一卯榫接口(14)、左侧面与第一矩形框体(11)的左侧壁相错开形成第二卯榫接口(15);所述转角块(2)包括:第二矩形框体(21)、L形外壁(22),该L形外壁(22)设于第二矩形框体(21)外侧,且该L形外壁(22)的高度与第二矩形框体(21)的高度相等,其上表面与第二矩形框体(21)的上表面错开形成第三卯榫接口(23),且该L形外壁(22)的一侧边缘于第二矩形框体(21)侧壁伸出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凹槽端相适应的榫块(24),另一侧边缘与第二矩形框体(21)侧壁形成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凸起端相适应的卯眼(25),所述第二矩形框体(21)位于L形外壁(22)夹角相对的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填充条(26),该填充条(26)与第二卯榫接口(15)中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任委旭卢志鹏战卫国马荣冰董迎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