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宫颈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37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妇产科宫颈扩张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宫颈扩张器。技术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顶部水平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一气管的封堵板,封堵板上安装有向第一气管内充入气体的进气管,封堵板上设置有将封堵板固定在第一气管顶部的固定组件,第一气管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一气管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气管内空气流速的调节组件,第二气管底部外侧套装有气囊,第二气管底部开设有与气囊相通的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向气囊内充入气体使气囊膨胀,对患者宫颈进行扩张,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调节充入气囊气体的速度,避免气囊膨胀的过快,导致过度撑开宫颈,损伤宫颈,有利于保护患者。于保护患者。于保护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宫颈扩张器


[0001]本技术属于妇产科宫颈扩张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宫颈扩张器。

技术介绍

[0002]宫颈扩张器,又称作宫颈扩张棒,在进行宫腔操作时用宫颈扩张棒来扩张宫颈,然后把宫口扩开,可清楚的看到子宫颈口的情况,用以检查宫颈糜烂、炎症的诊断或治疗,有利于手术操作,是检查阴道情况和宫颈情况的一个器械,也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使用。
[0003]现有的宫颈扩张器通过向管体内充气,使气囊膨胀,从而扩张宫颈,但是在充气时,充气速度不可控,一旦气囊膨胀速度过快,容易过度撑开宫颈,损伤宫颈,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宫颈扩张器,其结构简单,能调节气囊的膨胀速度。
[0005]所述的宫颈扩张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顶部水平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一气管的封堵板,封堵板上安装有向第一气管内充入气体的进气管,封堵板上设置有将封堵板固定在第一气管顶部的固定组件,第一气管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一气管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气管内空气流速的调节组件,第二气管底部外侧套装有气囊,第二气管底部开设有与气囊相通的出气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水平固定在第一气管内,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相通的透气孔,透气孔均分布在固定板直径的同一侧,固定板的圆心处竖直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顶部,转轴上套装有挡板,挡板呈半圆结构,挡板的底部紧贴在固定板的顶部,转轴的顶部固定在封堵板的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螺钉,第一气管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装在螺纹孔中并与之呈螺纹配合,对应螺钉在封堵板上开设有上下相通的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穿装在螺纹孔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呈环形结构,挡板插入滑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管的外侧壁上套装有防滑套。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中,向气囊内充入气体使气囊膨胀,对患者宫颈进行扩张,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调节充入气囊气体的速度,避免气囊膨胀的过快,导致过度撑开宫颈,损伤宫颈,有利于保护患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固定板和挡板的配合关系图;
[0014]图3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各部件名称:1、封堵板2、第一气管3、挡板4、固定板5、轴承6、第二气管7、气囊8、出气孔9、透气孔10、转轴11、螺钉12、进气管13、滑槽14、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宫颈扩张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管2,所述第一气管2顶部水平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一气管2的封堵板1,封堵板1将第一气管2顶部密封,使进气管12进入的气体能够全部进入气囊7中,避免第一气管2内的气体从封堵板1与第一气管2的连接部位泄漏;
[0020]封堵板1上安装有向第一气管2内充入气体的进气管12,在封堵板1上开设上下相通的进气孔,进气管12固定在进气孔内,通过外界充气装置向进气管12充入气体,常见的充气装置如血压计的加压气囊;
[0021]封堵板1上设置有将封堵板1固定在第一气管2顶部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能将封堵板1固定在第一气管2顶部,解放医生的手部,避免在使用时需要长时间将封堵板1抵在第一气管2顶部;
[0022]第一气管2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管6,第二气管6与第一气管2相通,充入第一气管2的气体通过第二气管6进入气囊7;
[0023]第一气管2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气管6内空气流速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可以调节第二气管6内充气速度,避免充气速度过快或者单次充气过多导致气囊7膨胀速度过快,避免损伤患者的宫颈;
[0024]第二气管6底部外侧套装有气囊7,第二气管6底部开设有与气囊7相通的出气孔8,第二气管6内的气体通过出气孔8进入气囊7中,气囊7充入气体后膨胀,体积增大,使患者的宫颈扩张,便于手术的进行。
[0025]本实施例使用时,医生手持第一气管2,将第二气管6置入患者阴道,使第二气管6底部的气囊7位于患者的宫颈处,将外界充气装置连接在进气管12上,通过外界充气装置向第一气管2内充入气体,通过调节组件,调节进入第二气管6空气速度的大小,通过固定组件将封堵板1固定在第一气管2顶部,气体经过第二气管6后进入气囊7中,使气囊7膨胀,体积增大,将患者的宫颈扩张,通过单次扩张后宫颈可能并不能达到想要的宽度,将外界充气装置从进气管12中取下,使进气管12与外界相通,此时气囊7失去气压,在肌肉收缩的作用下,挤压气囊7,排出气囊7内部的空气,然后再次将外界充气装置连接在进气管12上,向第一气管2内充入气体,使气囊7再次膨胀,对患者宫颈进行再次扩张,循序渐进,使宫颈扩张到指定的宽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水平固定在第一气管2内,固定板4呈圆形结构,固定板4的直径与第一气管2的内径相同,固定板4的圆周壁固定在第一气管2的内侧壁上;
[0028]固定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相通的透气孔9,透气孔9均分布在固定板4直径的同一侧,如图2所示,透气孔9全部分布在固定板4直径的左侧,位于同一侧的透气孔9搭配半圆形的挡板3可以调节进入固定板4下部分第一气管2的空气速度;
[0029]固定板4的圆心处竖直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板4顶部,如图1所示,固定板4顶部圆心处向下开设有沉孔,轴承5的外圈固定在沉孔的孔壁上,转轴10的底部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转轴10的底部和轴承的内圈均不与沉孔的孔底接触,轴承5使转轴10安装在固定板4上并能自由旋转;
[0030]转轴10上套装有挡板3,挡板3呈半圆结构,挡板3的底部紧贴在固定板4的顶部,半圆形的挡板3配合分布在固定板4同一侧的透气孔9可以实现调节进入下部分第一气管2的空气速度,挡板3遮住的挡板3越多,同一时间内进入固定板4下部分第一气管2的空气就越少,相应的固定板4下部分第一气管2的空气速度就越慢;
[0031]转轴10的顶部固定在封堵板1的底部,通过旋转封堵板1可以调节空气速度,便于使用。
[0032]本实施例使用时,需要将空气速度调小时,通过旋转封堵板1,通过转轴10带动挡板3进行旋转,使挡板3遮挡更多的透气孔9即可实现减小固定板4下方第一气管2内的空气速度,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颈扩张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2)顶部水平安装有用于密封第一气管(2)的封堵板(1),封堵板(1)上安装有向第一气管(2)内充入气体的进气管(12),封堵板(1)上设置有将封堵板(1)固定在第一气管(2)顶部的固定组件,第一气管(2)底部连接有第二气管(6),第一气管(2)内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气管(6)内空气流速的调节组件,第二气管(6)底部外侧套装有气囊(7),第二气管(6)底部开设有与气囊(7)相通的出气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颈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板(4),固定板(4)水平固定在第一气管(2)内,固定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相通的透气孔(9),透气孔(9)均分布在固定板(4)直径的同一侧,固定板(4)的圆心处竖直设置有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霞吕亚男周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涪陵区儿童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