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盒、信号传输组件及医用电子摄像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信号采集端线口、主机端设有主机端线口,盒体由多个盒部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端和/或主机端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柱,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盒能够避免线缆与PCB板在焊点脱落。线缆与PCB板在焊点脱落。线缆与PCB板在焊点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盒、信号传输组件及医用电子摄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线盒、信号传输组件及医用电子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随着临床需求及技术进步,电子摄像头芯片小型化技术成熟和发展,很多医疗器械和设备都希望加入摄像头,使以前的盲操作变为可视操作,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0004]随着电子摄像头越来越小,其适配的信号采集线缆也越来越细,为了保护细线缆,常常使用聚四氟乙烯等材料作为线缆的外层保护线套,这些高分子材料坚韧、耐酸碱等,但是其表面光滑,又不易与各种固化胶水牢固结合,在实际使用时,线缆往往不容易固定,容易窜动。线缆的窜动,会导致扯拉线缆时,力会加于线缆末端,比如线缆焊接余PCB板上的焊点上,造成焊点脱落,设备失效。在手术中使用时失效,会造成手术失败,严重时危及病人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线盒,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牢固的固定住线缆,避免了线缆与PCB板焊点脱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盒,包括盒体,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信号采集端线口、主机端设有主机端线口,盒体由多个盒部连接构成,盒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端和/或主机端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柱。
[0008]可选的,所述绕线柱与盒体信号采集端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线缆直径。<br/>[0009]可选的,盒体由两个盒部连接构成,其中一个盒部内部固定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为管状结构,另一个盒部设有与绕线柱相匹配的定位柱,或者定位柱为管状结构,绕线柱与定位柱相匹配。
[0010]可选的,盒体由两个盒部连接构成,其中一个盒部的主机端设有定位杆,另一个盒部的主机端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
[0011]可选的,相互连接的两个盒部中,其中一个盒部设有母头,母头设有卡槽,另一个盒部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公头。
[0012]可选的,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与盒体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引线管,形成信号采集端线口。
[0013]可选的,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与盒体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引线管,形成主机端线口。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组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线盒,还包括信号采集线缆和主机线缆,信号采集线缆通过信号采集端线口伸入盒体内部,
并绕过多个绕线柱后与盒体内部的PCB板连接,主机线缆与PCB板连接后经过主机端线口伸出至盒体外部。
[0015]可选的,绕线柱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信号采集线缆进入线盒后,沿第一方向绕过第一绕线柱后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过第二绕线柱,信号采集线缆绕过第二绕线柱后与PCB板连接。
[0016]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电子摄像装置,设置有第二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组件。
[0017]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的线盒及信号传输组件,由于盒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柱,线缆进入盒体后能够环绕绕线柱后再与PCB板连接,使用时,如果拉拽信号采集线缆,信号采集线缆会勒紧绕线柱,并产生摩擦力抵消拉力,使得拉力不会作用与线缆与PCB板的焊点位置处,避免了焊点脱落造成的设备失效,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0019]2.本技术的线盒及信号传输组件,绕线柱和盒体信号采集端内侧面的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使得线缆安装后被夹在绕线柱和盒体内侧面之间,进一步对线缆进行固定,增大了线缆与绕线柱和盒体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确保了与PCB板连接的焊点位置不会脱落。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盒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盒部结构俯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信号采集线缆在绕线柱环绕示意图一;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信号采集线缆在绕线柱环绕示意图二;
[0029]其中,1.第一盒部,2.第二盒部,3.第一引线管,4.第二引线管,5.绕线柱,6.定位柱,7.定位杆,8.定位孔,9.公头,10.母头,11.信号采集线缆,12.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盒,如图1
‑
图6所示,包括盒体,盒体采用立方体结构或圆柱结构或其他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盒体采用长方体结构,为了方便PCB板、在盒体内部进行安装,盒体由多个盒部可拆卸连接构成,本实施例中,盒体由两个盒部可拆卸连接构成,两个盒部分别为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连接构成整个盒体结构。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均包括底部盒壁和设置在底部盒壁边缘的侧部盒壁。
[0032]定义盒体靠近信号采集元件的一端为信号采集端,靠近主机的一端为主机端。
[0033]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与盒体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一引线管3,第一引线管3用于将与信号采集设备连接的信号采集线缆引入盒体内部,形成盒体信号采集端的信号采集端线口。
[0034]盒体的主机端设有与盒体内部空间连通的第二引线管4,第二引线管4用于将主机线缆引出盒体,并与主机相连。
[0035]第一引线管3和第二引线管4为圆柱型管或方管,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管3和第二引线管4为圆柱型管。第一引线管3和第二引线管4同轴设置,均设置在盒体的中部位置,由于主机线缆的直径大于信号采集线缆直径,因此第二引线管4的内径大于第一引线管3的内径。
[0036]具体的,第一盒部1的信号采集端和主机端均设有一个半圆管,第二盒部2的信号采集端和主机端均设置有一个半圆管。
[0037]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连接后,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信号采集端的半圆管构成第一引线管3,第一盒部1和第二盒部2主机端的半圆管构成第二引线管4。
[0038]第一盒部1内部的信号采集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环绕信号采集线缆的绕线柱5,绕线柱5采用圆柱型结构,没有楞角,避免了对信号采集线缆的损伤。
[0039]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绕线柱5,分别为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两个绕线柱5相对于第一引线管3的轴线对称设置。
[0040]绕线柱5与第一盒部1信号采集端侧部盒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a小于信号采集线缆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盒,包括盒体,盒体的信号采集端设有信号采集端线口、主机端设有主机端线口,盒体由多个盒部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盒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端和/或主机端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个绕线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与盒体信号采集端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线缆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盒,其特征在于,盒体由两个盒部连接构成,其中一个盒部内部固定有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为管状结构,另一个盒部设有与绕线柱相匹配的定位柱,或者定位柱为管状结构,绕线柱与定位柱相匹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盒,其特征在于,盒体由两个盒部连接构成,其中一个盒部的主机端设有定位杆,另一个盒部的主机端设有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盒,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两个盒部中,其中一个盒部设有母头,母头设有卡槽,另一个盒部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公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李永亮,卢娜,张文勇,王峰,孙鑫,李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科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