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面部预防血管栓塞的压迫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面部预防血管栓塞的压迫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面部注射是整形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治疗操作之一,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面部填充(如注射脂肪、透明质酸等)和血管畸形硬化栓塞治疗(如注射液体栓塞剂、无水乙醇、聚多卡醇等)。常见面部注射部位包括:额部、眉间、眉弓、鼻背、颞部、鼻唇沟、面颊和颏部。由于面部的血管解剖复杂,在各种注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中血管栓塞虽然少见,一旦发生往往是灾难性的,可导致剧烈疼痛、皮肤坏死、面容毁损,甚至失明、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面部注射涉及的重要血管主要包括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角动脉、颞浅动脉等,其中前三者均分布于眼眶上方和内侧,或是发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的分支,或是存在与眼动脉分支沟通的不同形式的交通支。在面部注射治疗中可经上述三支动脉发生填充剂或硬化/栓塞剂的逆行血管栓塞,导致眼动脉及其分支栓塞,致盲风险较高。
[0003]目前无论是面部注射填充还是血管畸形的硬化或栓塞治疗,主要是依据医师自身经验、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面部预防血管栓塞的压迫保护装置,包括双梁蝶形支架(1)及安装在所述双梁蝶形支架(1)上可移动的加压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梁蝶形支架(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架组件(3),所述支架组件(3)包括在宽度方向上互相平行的两根弧形曲线杆,所述曲线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形状与眉弓相配的大翼区(301)以及形状与鼻面沟相配的小翼区(302),所述大翼区(301)与小翼区(302)之间通过圆弧段(303)过渡连接,所述两个支架组件(3)间通过脊状小梁(4)连接,所述大翼区(301)的末端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带(5)的大翼套环(304),所述小翼区(302)的末端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固定带(5)的小翼套环(305),所述双梁蝶形支架(1)通过所述固定带(5)固定在患者眼眶上方和内侧区域,所述加压组件(2)包括若干加压块,所述加压块包括滑块(201)、螺杆(202)及垫块(203),所述滑块(201)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曲线杆上,所述螺杆(202)与设于所述滑块(201)的中心螺纹管道相配,所述垫块(203)安装在所述螺杆(202)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面部预防血管栓塞的压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3)的四个转角设有弧形过渡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面部预防血管栓塞的压迫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状小梁(4)的形状与鼻背隆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赫尘,华晨,杨希,金云波,周经纬,林晓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